真是一群叛逆的觀眾老爺。
林菱鬱卒萬分地踏進院子,正巧爺爺從廚房裡擦著手出來了,正問呢:“妹妹啊,你不是要去鎮上拿快遞,吃過午飯爺爺騎電動車拉你去。還有,你要有空記得去山上看看你爸,你回來了,你帶點金紙香燭去給他說一聲,好叫他知道你回來了哦。”
“好,爺爺,我知道。我看過黃曆了,明天日子好,宜掃墓,我明天去看爸爸和奶奶。”林菱舉著支架說,想了想又跟直播間的觀眾解釋說,
【袁爺爺的事跡我還能說出點一二三,但你們要問我雜交稻怎麼種,我隻知道什麼三係雜交基本原理,找到一個雄性但不育的稻種、通過人工授粉來配製雜交一代。再具體就講不出來了。回頭我找找資料,看能不能私信給你們哈。
那個找我買種子的趙大,我現在不帶貨哎,你買那個乾啥?你不會是50萬吧?還有,現代醫學也是一門學問,不是專門學醫的實在不懂,我也不敢亂講。既然你們不想看院子,那我要跟我爺爺去拿快遞,還是帶你們看看鄉村風光吧。】
林菱將支架放在了院子中龍眼樹下的石桌上,支起平板,快速點開一個袁爺爺的短視頻,說了聲:“既然你們那麼感興趣,就給你們看看可愛的袁爺爺,不過這些視頻你們自己不是也能搜到嗎?算了算了,就當混直播時長了,你們等等我哈。”
她說完就一溜小跑跑去找準備去外頭牽電動車的爺爺了,一邊跑還一邊喊道:“爺爺,我們不能騎電動車,我們要去找對街三堂嬸婆借三輪車才行,我把我出租房那邊的冰箱、家電之類都寄回來了,騎電動車咱們拿不了那麼多呀!”
林菱的聲音遠去了,諸朝眾人隻能望著眼前這古樸陳舊的農家小院,皆感到失落。
而平板上的視頻已經開始播放:
畫麵中是個沒有陽光的陰天,天空灰暗,街道兩旁卻人山人海,人們大多身穿黑衣,手裡拉著巨大的黑色白字橫幅,簇擁著一個緩緩往前移動的、漆黑的、底部裝有四個輪子的鐵盒子,鐵盒子上還裝飾著黃-色白色及黑色的絹花。視頻中有個男人的聲音沉痛地說著:【本台消息,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於2021年5月22日在長沙逝世……】
隨著這男人清晰的聲音,嘈雜的背景聲中還夾雜著無數人幾乎哽咽的呐喊:
袁爺爺,一路走好。
視頻鏡頭偏移到道路兩旁,照在兩邊擁擠的人的臉上,有人怔怔落淚,有人低頭抹淚,無數人追逐著那駛得越來越快的黑車,聲嘶力竭地喊著走好,而諸朝的人也在震撼之餘,終於看見了與林菱家截然不同的城市景觀。
寬闊平坦、纖塵不染的道路,街道上跑著無數那種鐵盒子,兩側是高聳入雲的樓房……曆朝曆代能夠觀看仙跡的人統統都呆住了,瞠目結舌地望著眼前的一切。
這就是後世嗎?
這或許不是人間,而是天庭吧!
隨後畫麵一轉,出現了一個滿臉皺紋、有些瘦小的老人臉龐,諸朝都沒想到原來林菱口中的袁隆平竟是這個樣子!他們還以為會是個風度翩翩的儒士學究,誰知……他臉上滿是歲月的溝溝-壑壑,黑黃的皮膚就像時常頂著風吹日曬在田間地頭耕種的老農。
【中國的糧食是不夠吃的。】
那老人帶著口音,身著儉樸的條紋短衫,微微皺著眉頭。
【以前,我們要進口一部分,如果外國一卡你,不賣給你糧食。那就麻煩了,老百姓就要餓肚子了!】
【我們國家耕地麵積最少18億畝地紅線,但我們還有十幾億畝的鹽堿地,如果我們的海水稻能夠研究成功,至少能夠增加1億畝耕地,這個什麼概念呢?能夠多養活1億人口!】
18億畝?沒等古人們震驚,畫麵又一次突轉。
那似乎是一個靈堂,那位方才還神采奕奕地說著海水稻能夠多養活一億人口的老人,已安靜地躺在鮮花的簇擁之中,他身上蓋著一麵鮮紅的、綴著五顆五角星的布,那似乎是一麵旗幟?而這個畫麵又漸漸淡為底色,那老人的音容笑貌又浮現在其上,就好像他還活著,他還沒走遠。
【我做過一個夢。】
老人眼含笑意。
【我那個水稻長得比高粱還高,穗子比掃帚還長。太陽曬起來,我和我的同事就坐在稻穗下乘涼,後來我又夢到了一次,田裡有一顆大樹,上麵卻不是樹枝,儘是稻穗……】
他的聲音輕輕地落下,老人的音容笑貌也仿佛被風吹散了。
最後,仙跡播放的畫麵中留下一句話,便漸漸熄滅了。
【袁爺爺,我們想你了。】
洪武八年,朱元璋也看得熱淚盈眶,他本就是貧農出身,一眼便能看出那老者是個真正乾農活的人,他日-日泡在田地裡,才能研究出那雜交稻,讓後世那麼多人都不再挨餓。
“這是個聖人!”朱元璋拿袖子抹了抹淚,“咱若是能得袁老,咱也不必發愁了。”
莫說十八億畝,大明的黃冊上記載的田畝數僅有三百八十餘萬畝!那後世萬曆鱉孫朝,張居正為他清出來七千餘萬畝田,已經讓朱元璋心肝膽寒,若非群臣在場,他早就想破口大罵。
但後世卻又18億畝,且聽那袁老的意思,這數字是不容侵-犯的底線,想來正經田畝數定然比這個數字還多。
那麼多的丁口、那麼多的田地又有那樣高產的稻種,怨不得他們能養活那麼多人,又能供養其那麼多的讀書人。
田畝、糧種與人口,三者缺一不可。
朱元璋歎息:“糧食還是根本啊。”
少年朱棣卻神色認真地道:“爹,兒子愚見,這天靈靈地林林姑娘離咱們也不過幾百年,袁老花了五十幾年研究出來了這雜交稻,咱們比不上人家,那花上個一百年又如何?若真能做成,恐怕咱大明不止多一百年國祚呢。”
“你個龜兒,總算說了點有用的話,可這事不好辦,就是尋遍天下善農耕的老農,隻怕他們也弄不明白何為雜交稻!”
朱棣眼珠子一轉,打仗必須得有糧,有糧才能養後世說的空軍!這事必須得辦!於是從身後一把將弟弟朱橚拽了出來:“爹,老五耐性好,還喜歡種花種草,他種什麼活什麼,還能夠辨識百草,天靈靈地林林姑娘不是說了要去尋那什麼不會生娃的稻種,這不就是老五的專長嗎?不如就叫他來辦!”
朱元璋也想起來這兒子的確記性好又愛種花草,猶記得立春他帶著標兒與這些龜兒們一起下地行籍田禮,這麼多兒子裡,就數他鋤頭揮得好!不由大手一揮:“有理,老五,這雜交稻就交給你了!你要專心致誌、好好地研究出來,這可是關係天下生民的大事,彆叫爹失望啊!”
朱橚晴天霹靂:喵喵喵??
康熙朝。
本在糾結那“嬛嬛朕能不能睡中間”到底是不是老四的康熙聽到雜交水稻精神一振,他本就是個極留心農耕的皇帝,紫禁城裡的豐澤園便有他親自種下的幾畝稻田。而且就在康熙三十五年,他在例行巡視豐澤園時,意外發現了一抹提前成熟的稻穀,這稻穀不僅穗粒飽滿,還在六月就成熟!他立刻命人將此稻種留種,去年再次種下,果然又在六月熟了。
他從中優中選優,挑選了其中最好的再次留種,明年再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