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克拉倫登憲法》的頒布過程中,亨利二世能夠順利鎮壓來自教會的反對意見離不開教皇的支持,但同樣,針對教皇的善意,他也需要做出回饋,因此在1163年3月,他致信腓特烈一世,希望能夠商討如何解決當下教廷分立的局麵,腓特烈一世給予積極回饋,雙方約定在神聖羅馬帝國境內的維爾茲堡會麵。
涉及到神聖羅馬帝國的相關事務,處於隱居中的瑪蒂爾達皇後也出麵籌謀,並且理所當然的,威廉也被捎到了祖母身邊,跟著瑪蒂爾達皇後了解德意誌的相關事務,以及現在正統治神聖羅馬帝國的霍亨斯陶芬家族的發家史。
在瑪蒂爾達皇後的第一任丈夫亨利五世去世後,薩利安王朝的統治便宣告終結,由於薩利安王朝再無男嗣,神聖羅馬帝國境內的諸侯們進行了皇帝選舉,並最終推舉了薩克森公爵洛泰爾二世成為新任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而放棄了他生前指定的繼承人施瓦本公爵腓特烈二世。
洛泰爾二世在位十三年,和前任亨利五世一樣並無男嗣,他本想將皇位傳給他的女婿,出身韋爾夫家族的巴伐利亞公爵“驕傲的”亨利,然而諸侯們畏懼“驕傲的”亨利的權勢(他是巴伐利亞公爵,又從嶽父手裡繼承了薩克森,已然是帝國境內最強的諸侯),轉而選擇了霍亨斯陶芬家族的康拉德三世。
康拉德三世是一個處境相當微妙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血緣上,他是亨利五世之父,亨利四世的外孫(就是那位著名的卡諾莎之辱主角,鮮為人知的是他在短短七年後便重新殺回羅馬另立教皇把格裡高利七世趕去南意大利,可惜很快又被自己的大孝子起兵拍臉)和施瓦本公爵腓特烈二世的弟弟,但由於家傳的施瓦本公爵領地在兄長早逝後由侄兒繼承,他的統治基礎相當脆弱,基本就是一個被各方諸侯推上皇位的周天子,而他最大的競爭者無疑是前任皇帝的女婿“驕傲的”亨利。
登基之後,康拉德三世來不及加冕便和“驕傲的”亨利爆發內戰,由於“驕傲的”亨利在兩年後去世,康拉德三世很快剝奪了他從洛泰爾二世手中繼承的薩克森,為了擴張自己的權威,他還在教皇的壓力下被動參加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征,但眾所周知這次十字軍最大的戰果就是促成了路易七世和埃莉諾的婚變,導致當時正在英格蘭和表舅互啄的亨利二世成為最大贏家。
雖然在第二次十字軍東征中所率部隊全軍覆沒、僅以身免,但康拉德三世仍然繼承了舅舅家的光榮傳統孜孜不倦地和教廷對抗,直接後果就是他直到去世都沒有正式加冕,他的侄兒腓特烈一世繼承皇位。雖然曾經剝奪了“驕傲的”亨利的領地,但在“驕傲的”亨利的兒子,著名的“獅子”亨利成人後,洛泰爾二世還是歸還了薩克森,獅子亨利更是成為了腓特烈一世的忠實戰友(他們也是表親,腓特烈一世的母親出身韋爾夫家族),並且直到現在都還親密無間。
不過鑒於他開了天眼,威廉知道腓特烈一世和獅子亨利會決裂,而霍亨斯陶芬家族和韋爾夫家族的相愛相殺前前後後會持續一百多年,並且金雀花家族在其中也時不時摻和一腳,比如那場把舅舅和外甥一起坑溝裡的布汶戰爭。對亨利二世而言,在摻和了腓特烈一世和亞曆山大三世的糾紛後,他事實上已經加入了歐陸風雲的主場,況且在他替妻子奪取了圖盧茲後,他的領地已經逼近阿爾卑斯山、直抵北意大利,鑒於腓特烈一世對意大利的濃厚興趣,亨利二世必須考慮他接下來應該怎麼處理和腓特烈一世的關係,是努力回避可能的衝突,還是索性旗幟鮮明地站在亞曆山大三世的立場上和腓特烈一世為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