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章 貶為庶人(1 / 2)

皇帝成長計劃 裴微 4036 字 6個月前

何允彥不管那些,他已經察覺到了裴鈺對魯王的不喜,自然不會錯過落井下石的機會。再加上,等到王世子長大成人,繼承王位,那都不知道是什麼時候的事情了。怎麼能因為這種不確定因素就畏首畏尾,不敢行動呢?

如果凡事都要靠等,靠局勢分明再去行動,他又怎麼能獲得今日地位,隻有在其他人都沒有反應過來時,他先做出正確的決定,這才能屢屢邀寵成功,讓皇帝越發信任他,因為他實在是好用。

想要往上爬,就得敢衝敢拚,不然不能撕咬敵人,皇帝飼養他是為何呢。

於是,他跳出來說:“魯王被屍毒所染為眾人所見事實,如果照舊以親王之禮下葬,誰敢保證今日變局不會再現?到時候,不僅諸王會有危險,王世子恐怕也難逃此劫。更何況,此事傳揚出去還不知道會被世人怎樣議論,恐怕先皇的身後英明都會有所損傷。”

這話出口,剛才沒考慮這點的人順著想一想,頓時覺得有道理。至於先帝的名聲,雖然已經丟人丟了不少,但今上與其一脈相承,先皇的名聲不好也會影響今上的聲譽,所以還是要瞞著這種家醜。

對外宣稱時,本就打算說是魯王因為言行失常,冒犯先帝。不然堂堂帝王之屍居然屍變,這顯然會給魏國蒙上不輕的陰霾。

王世子跟魯王的血緣關係那麼近,要是魯王詐屍,恐怕很快就會遭殃。既然這樣,火化魯王,也是為了王世子的安全考慮啊。

“何大人此言有理,魯王已逝,但避免悲劇重演,還是要煆燒屍骸為妙。”

“是啊,相信即使王世子日後知曉,也能體諒到我們一片苦心。”

主意確定後,裴鈺對魯王是沒有絲毫好感,他痛快的批準了臣子們打算把魯王也給燒掉的建議。

同時,他深諳斬草要除根的道理,王世子現在年齡小,總有長大的一天,那時候他知道真相後,必然會埋怨,都是裴鈺病了,他的父王才會代替,故而才引來災禍。

更何況,此事中裴鈺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他不僅除掉了一位親王,甚至還合情合理的把他挫骨揚灰,都沒人能說什麼。

從陰謀論的角度考慮,誰是主導者已經顯而易見。裴鈺自然不會給npc翻盤的機會,對於敵對陣營,他可不會因為名聲的緣故,去放過對方。

於是,裴鈺說:“魯王不修德行,行為有失。以至於天降災禍,致使先帝遺體不穩,朝臣百官蒙受此劫,死傷狼藉。魯王為朕之血脈親人,朕聞之實在心痛不已。

然而魏國開國以來數百年,從未有此劇變,先皇竟不能入土為安,造成血脈相殘,父子相殺的悲劇。此等人倫逆案聳人聽聞,若不能嚴懲魯王,朕有何麵目麵對百官,麵對天下百姓?”

看著小皇帝往魯王身上扣黑鍋,群臣敏感的察覺到:語氣說是悲痛,可臉上也沒有多少痛惜,這通發作下來,當今竟成最大贏家。

魯王手握大權,又頗有民間聲望,還野心勃勃,本該是皇帝勁敵,如今稀裡糊塗的沒了,這事細思恐極。

小皇帝才登基幾天?不論他是不是故意的,若是有意,能輕易謀害一位親王,這需要怎樣的權術手段。

若是無意,政敵莫名身亡,還背上了擾亂先帝安寧,有違孝道的帽子。這等機緣巧合下的結果,又顯示出其氣運是多麼濃烈,天命是如何寵愛。

人如何與天意相比?

群臣沒有傻子,見魯王被帝王厭棄,王世子稚齡驕橫,並無能力撐起王府。若是魯王還在,臣子們可能還會看在他的麵子上勸皇帝再考慮考慮。

可魯王都沒了,太皇太後又在五台山潛心禮佛,以至於數年不曾回宮,她的影響力早就衰退不少。如今兵變後,更是難以繞過兵鋒進入皇城。

遠水解不了近渴,數百裡外的太皇太後此刻管不了近在眼前的皇帝。更何況,太皇太後早就不出麵管事了。

他們立刻擺正了自己的位置:“陛下聖明燭照,魯王作為天怒人怨,使得先皇都看不下去,親自清理門戶。此等不孝之人行為震驚天下,還需嚴懲不怠,如此才能平息朝野物議。隻是唯恐此事傳揚出去,影響您的聖明。”

長孫堅立於眾臣身後,心裡對魯王充滿不滿,如此廢物,還未曾對小皇帝造成什麼損傷,就此退場,白費了他的一番期待。看來,想把皇帝拉下馬,還得他親自操控才是。然而他的麵上仍然如同其他朝臣那樣恭敬,沒有絲毫敵意暴露出來。

何允彥身為裴鈺的頭號座下鷹犬,更是要急主子之所急,想主子之所想:“魯王雖死,但臣以為,其犯下如此大錯,不可因此輕輕放過,魯王已不配享受王爵待遇。臣建議,將此不孝之人除名。

至於諸位大臣們的擔憂也有道理,那就對天下人聲稱魯王嗑藥後在靈堂上突然瘋癲,然後衝出去損壞了先皇屍骸。”

好狗腿的奸臣,竟然舔皇帝到這種程度。

眾臣側目,心中對何允彥腹誹不已,張嘴這麼快,讓我們還能說什麼。而且姓何的真是狠毒,口腹蜜劍,這樣一頂大帽子扣下來,魯王必然會被萬民唾罵,就連他的遺孀等人都會受到牽連,聲望臭了以後,如此不孝之人,再談彆的都隻會可笑。

有機靈的臣子偷窺裴鈺神色中有些滿意,並無動怒的意思,更加明白了皇帝的想法,牆倒眾人推,這誰還不會了:“是啊,將先帝氣活過來,此等奇聞千古罕見,魯王身負此罪,如何還能位列宗親,臣以為還需請大宗正,將魯王開除皇家玉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