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章 寒露之後,京師楓樹……(2 / 2)

翁慈孫孝,李淵正得意能在二郎歸朝之前就徹底平息之時,宮人忽匆匆晉見。

“陛下,武德殿那邊……”宮人跪倒在地,聲音發抖都能聽清牙關打顫,說話吞吞吐吐:“秦王殿下與齊王殿下……”

聞言,李淵立即放下手中朱筆:“秦王回來了?”

“回陛下,秦王殿下剛回來就直奔武德殿。”

霎時,李淵自是明白李世民絕對是知曉自家兒子遭遇,指代不明地低聲斥責了句孽障,便讓人備步輦趕去武德殿,生怕去晚了,事態便無法挽回。

相較於心急如焚的李淵,李承乾則是巴不得能晚點去,以太宗皇帝的身手,隻有李元吉挨打的份。換言之,隻要李世民被長孫無忌等人攔著不用刀槍棍棒殺了李元吉,僅把人打個半死,他都覺得是李元吉罪有應得。

故,匆匆趕到武德殿時看到滿地狼藉,被李世民揍得鼻青臉腫的李元吉,以及武德殿侍從被長孫無忌等人攔住隻能看著主子被打時,李承乾差點就沒憋住,死死掐住手心才不至於笑出聲。

主位上的李淵麵色鐵青,重重拍打案幾,像是暴怒的老虎,發出怒嗬:“朕看你們是要反了!”

殿內跪倒一片,論誰都不敢仰視天威,正當李承乾開始後悔沒戴護膝的時候,就聽到天子發話:“給中山郡王賜座,你腿傷還沒好全,此事與你無關,坐著就是,其他人給朕跪著回話。”

說罷,李淵再次狠狠盯著眼前不省心的兩個兒子:“秦王好大的本事,剛回京師就直接毆打齊王。”

不說還好,李淵剛說話就看到自家二郎已哭出聲,抽泣模樣,頓時額角抽痛,他怎麼忘了他家這位和孩子差不多愛哭的性子。

“父皇,兒臣知曉平日處事莽撞會惹聖人不快,但也不能這樣任由四弟折辱兒臣的孩子,承乾才多大,腿就落下這等傷痛,為人父母豈能不痛。”李世民死死咬住牙關,又克製不住地流出眼淚,儼然受了天大委屈,看得李淵詫異之餘又覺得心虛。

被點名的李承乾亦是被說的忽然覺得已然好全的膝蓋酸痛,止不住胡思亂想,他現在看到大名鼎鼎的唐太宗委屈哭訴模樣,等以後會不會被滅口呀?古代應該更有什麼男兒流血不流淚之類的情結吧?

“你放屁!”李元吉被氣得兩眼一翻,腹部更是隨著說話隱隱抽痛,嘴角被李世民打得發麻:“你教不好你兒子,讓他衝撞聖上,不尊長輩,殘害手足,故而受罰,難道你的意思是父皇昏庸無道,濫罰無辜?”

“胡說八道,我從未有過此意,父皇日理萬機,又受人蒙騙才有所誤會,承乾赤誠之心天地可鑒。那你來解釋解釋,前些日子大郎為何讓太子妃與承道來找承乾致歉?追根究底,本為家事,你卻再三惡意中傷,意欲何為!”李世民通紅著眼瞪過去,眼淚並未減損半分秦王的威儀,看得對方心裡炸毛。

即便如此,但李元吉不甘示弱:“誤會?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你慣會巧舌如簧,但為何不敢請示父皇懲罰李承乾的緣由!因為你也知道自己兒子是什麼爛德行,子不教,父之過!你自己存有不臣之心,意欲叛亂!”

就李世民而言,對於無意義的狗吠責罵,他倒是無所謂,沒必要臟自己的手,但侮辱他所愛之人,必然是往他肺管子戳,再加上再三的無中生有,氣得他準備起身揍李元吉一頓,而後李淵要降罪都可接受。

“夠了!”見兩兄弟再生事端,李淵怒嗬道:“你倆還嫌不夠丟人,當著小輩的麵爭執不斷,毫無長輩之表率!”

殿內寂靜無聲,李淵陰沉臉色,卻不能草率做出決斷,此事可大可小,可為家事亦可為黨爭,他眼眸瞥過端坐的李承乾:“此事既是因乾兒而起,倒不如聽聽他的想法。”

本打算安靜吃瓜的李承乾忽被點名,抬眸看向李淵,上位者肅穆麵容,他拿不準帝王心思,但沉默半晌又得到帝王嗯了聲的催促,隻能硬著頭皮開口:“回翁翁,前些日子承道來與我和好,孫兒本不想答應,但翁翁教誨,兄弟之間就如牙齒與舌頭,難免有所磕碰,故,孫兒以為,阿耶與四叔今日之事就如我與承道之間,均是家事。”

聞言,李淵讚同地頷首,神色從暴怒轉為舒展,露出笑問道:“既是家事,乾兒認為該怎麼罰?”

這話一出,不遠處的長孫無忌悄然皺緊眉頭,心道不好,這話答是錯,不答亦是錯。

好在李承乾知曉自己身為在場輩分最小的孩子,必然沒有資格做出結論,以退為進,端端正正跪倒在地,朗聲道:“孫兒不敢妄斷,但近日師父們教授《孟子》,孟子有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孫兒愚笨,但願效仿君子,侍奉翁翁,孝順父母,照顧弟妹。”

功業既成,樂於見兒孫和睦的李淵自是滿意李承乾的答案,上前親自將孩子扶起,“你呀,回話就回話,彆動不動就跪著,腿傷還沒痊愈,還是得好生養著,你們也都起來吧,來人,傳太醫令給齊王和秦王好好看看。”

這場針鋒相對的矛盾終算是雷聲大雨點小的告終,李承乾鬆下口氣,胸口似大石推開蔓延麻癢之感至喉頭,轉為連連幾聲咳嗽。

“怎麼咳起來?”李淵聲轉柔和,展現老人的慈愛,眉頭皺起:“腿還沒好全,彆又遭了風寒,底下人是怎麼伺候的。”

李承乾徐徐接道:“回翁翁,與他們無關,怪孫兒方才貪涼多走了會,並未生病,待睡一覺就好。”

對於聰慧的孩子,長輩總是會多些疼愛,李淵亦是如此,瞅了瞅站在孫兒身邊的李世民,朝李承乾囑咐道:“這些日子,你如你阿耶一樣,亦是很久沒見你阿娘與弟妹,今日便隨你阿耶一塊回承乾殿,待過幾日,朕再召你。”

“是,謝謝翁翁。”

李承乾說罷,順勢握住李世民的手,他能感受到對方明顯愣了片刻,因持弓搭箭而生老繭的大手溫暖地回握自己。

許是父子倆不作遮掩的感情觸動到李淵,本想借此敲打懲罰的話語在喉頭凝噎,帝王肅穆開口:“世民,你十多歲就上馬打仗,錯過了許多讀書的時間,如今天下太平,你既設文學館,就該多讀些書,總不能還不如乾兒吧?”

莫名其妙又被立來當靶子的李承乾已然無語,他小心翼翼地偏頭打量李世民,並未察覺任何端倪後又忍不住提心吊膽,生怕對方就此遷怒於他,舊傷新病交困之下,他著實疲於應付。

不等回應,李淵朝著另一邊的李元吉冷聲道:“元吉,你好好養傷,立冬之前給朕滾出去迎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