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清明節過後,紀三嬸三叔果然不敢再做什麼,生怕紀元爹娘再托鬼差過來找麻煩,不過心裡也暗暗咒罵。
紀元沒事訴什麼苦。
但阻攔讀書這事,卻是萬萬不敢了。
之前他們做什麼都什麼,阻攔紀元讀書,卻被那樣報複。
紀元依舊早出晚歸,如今日頭變長,讀書的時間也大大增加。
趙夫子甚至還給了他兩支蠟燭,好讓他回家也能讀書。
安紀村私塾也被分為兩部分。
一部分進度較慢,諸如年紀比較小的安小湖他們,五六歲的年紀,隻要繼續讀啟蒙的書籍便好。
或者是真的讀不下去,諸如紀利,安長孫等等,繼續鞏固之前的知識。
另一部分,換句話說就是衝刺班。
紀元,安大海,安小河,還有另外兩個還算不錯的學生。
他們從《大學》背到《論語》,再有《孟子》《中庸》。
四書先背到滾瓜爛熟。
接著便是五經。
五經更是難上加難,許多讀書人終其一生,也難以精通五經,能泛泛專治其中一二,便是可以了。
這些都是科舉的根本,也是闡述儒家學說的核心思想。
曆史,哲學,文學,政治,等等各方麵都有涵蓋。
雖說隻是考縣學,卻也是跟整個正榮縣的學子們比試,如今也隻是背誦全文,接著還要逐字逐句講解其中含義,引經據典,說出其中典故。
按照紀元的理解,那就是先背課文。
背完課文做閱讀理解,還有生僻字以及典故的背誦,再引申其他含義,根據自己的想法再寫出一篇文章。
說起來簡單,但古代的書都沒有標點符號,如何斷句都是個問題。
若沒有夫子來教,便是拿來書籍都很難學會,背誦更是難上加難,跟背天書沒有什麼區彆。
除了苦功勤奮之外,也沒旁的可說。
紀元家裡安分之後,他在功課上的時間愈發多了。
現在天亮得早,早早起來挖些草藥,再割青草給三頭牛。
早上去安大戶家吃飯打掃的牛棚,上午邊放牛邊背書,中午吃頓飯,繼續如此。
等到下午送三頭牛回牛棚,繼續背自己的文章。
趁著天沒黑,加班加點練字。
安紀村也逐漸忙碌起來,正是春耕的時候,大家的注意力也到了田地上。
一晃半個月過去,三月底的大考,再次來臨。
這次的考試,也被分為兩部分。
啟蒙階段的學生,考的也是啟蒙的內容。
衝刺班的學生,考試難度直線增加。
大家都知道,考縣學的名額,就會在他們五個人中產生。
說是五個,重點隻在紀元,安小河,安大海身上。
三月末大清早,安大娘子偷偷摸摸給吃早飯的紀元又加了個雞蛋,小聲道:“上次大海考了第二,全靠你,這次怎麼樣啊。”
紀元看著兩個雞蛋,還有旁邊目瞪口呆的安大海,也小聲道:“應該沒事,大海哥背得差不多了,這次估計默貼會難一些,四書義題不會太難。”
默貼的意思就是默寫,給出上句,默寫下句。
私塾義題便是二月份趙夫子新出的題目,根據一句話寫議論文。
三月份大多數都在背誦文章,想來按照趙夫子的性格,肯定會著重考他們背誦書寫內容。
四書義題大概會出幾道,讓他們練練手。
等他們四書五經背得差不多了,才會著重去寫議論文。
誰讓他們還是小學生!
所以紀元並未當回事。
但安大娘子不一樣,她家大海上個月考了第二呢!
還壓了三房一頭,這個月她走路都不一樣。
誰見了她都要問一句,你家大海是不是要考縣學啊,恭喜恭喜啊。
其實放在之前,安大娘子從未想過考縣學的事,頂多是三房讀書了,他家也要讀。
識字總歸是好的。
現在不同,要是他家大海能考上縣學,說不定還真能爭取個功名。
她可是知道,她公爹就想讓家裡出個秀才。
秀才,見官不拜,還能免賦稅。
他們一大家子要是真能免田稅,公爹肯定高興得要命。
否則他那麼摳門,也不會給家裡孩子出錢上私塾。
安大娘子琢磨出讀書的好處,自然對紀元更加好,今日早上雞蛋都多給了一個。
安大海這個月跟著背書,確實還不錯,他總覺得紀元背書的時候很不一樣,一邊跟著乾活,一邊理解意思,還真的簡單不少。
紀元自然明白,像安大海他們,不過十一歲的小孩,放在現代也還是小學生初中生。
若不理解句子的意思,一味強記,不說能不能記得住,單是枯燥一項,就夠許多人望而卻步了。
紀元不同,他一邊理解意思,一邊背誦,還能結合實際情況加深記憶,故而簡單許多。
跟安大海說的時候,也能加強自己的記憶。
紀元自己都沒留神,他如今能一心二用,出口成章。
雖然還不明顯,但已經有這種趨勢。
安大娘子高高興興送他們兩個去上私塾,正好碰到三房的妯娌送孩子上學。
兩人一照麵,臉色都不好看。
安二娘子對安小河道:“今日好好考試,你舅舅給你寫的信你都看了,一定能考好的。”
提到安小河的舅舅,紀元也有點好奇。
等快到私塾,紀元問道:“他舅舅是誰啊。”
“是秀才。”安大海低聲道,“在咱們府城官學讀書,聽說可厲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