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整個夏日過去,小黃也從牛犢快長成大牛,站在紀元身邊很有分量。
還是跟之前一樣,除了紀元之外,其他人誰都不讓喂。
不僅如此,安大戶家的兩頭牛明顯跟紀元關係也更好,看著比之前更壯,皮毛都光滑得很。
安大戶都對紀元的活計很滿意。
紀元生活穩定下來。
清早挖草藥背書,白日裡讀書習字放牛。
晚上做飯練字。
紀三嬸紀三叔兩人雖有些固態萌生,但還算壓製得住。
他們最近在發愁紀利去縣城當賬房學徒的事。
送了好幾次禮,那邊也沒見鬆口。
又是清早,紀利還在埋怨道:“之前送紀元過去的時候,不是說得好好的,怎麼我就不行了。”
紀三叔三嬸哪能說那是騙紀元的。
就跟驢前麵的胡蘿卜,讓紀元看得著吃不著,隻要不上學就行。
再說送到縣城當學徒,誰知道你是當賬房學徒,還是當雜役的學徒。
可這話他們兩個不敢說,省得被外人知道再惹麻煩,以前紀元不是多說的,外麵人還誇他們照顧哥哥的孩子。
現在經過那幾件事,村裡人議論紛紛,村長對此很不滿,說安紀村向來民風淳樸,若為這種事壞了安紀村的名聲,讓縣令大人追查下來,有他們好果子吃。
不能說真話,隻能糊弄著紀利,讓紀利也不高興得很。
他都跟村裡同齡人說了,自己馬上能去縣城做事,可遲遲卻沒有著落。
如今都七月份要入秋,還是沒消息。
其實紀三嬸三叔也急,錢送出去不少,還不知道人家收不收紀利。
紀元隻當沒聽到。
他跟這家的聯係,如今僅限於麵上的功夫。
他到這個世界也有半年,明白此地的風俗,傳統宗族的觀念,是不允許他或者紀三叔徹底撕破臉。
儒家又有家天下的觀念,《中庸》也講“仁者人也,親親為大”。
仁便是愛人,要愛自己的親人。
以儒家思想為指導,古代的讀書人若不能處理好家庭關係,不能和睦相處,肯定會被人指摘唾罵,影響仕途。
紀三嬸三叔或許說不出這樣的道理,卻也明白麵上要平和。
而他要讀書,自然也不會多講。
他們折騰他們的,自己讀自己的。
最好井水不犯河水。
離開三叔家中,小黃明顯歡快,十一個月的黃牛已經有近七百斤,搖頭擺尾的。
紀元這次沒有去挖草藥,而是直接去了安大戶家中。
最近喂牛很簡單,七月份的天氣,正是青草茂盛的季節。
但過了夏天,秋冬的時候,牛就隻能吃乾草。
安大戶跟安大兒媳在準備冬日的飼料儲存,他家牲口多,母牛又懷孕了,所以要早早備下。
喊上紀元,也是因為他養牛確實好,安大戶家的兩頭都被照料得很好。
大家一起算算,需要多少乾草料,他們提前準備。
紀元進到安大戶家裡,看著他家又添了兩隻羊,就知道他家肯定要忙起來。
那麼多牲畜的乾草準備都需要人力物力。
之前紀元想到一件事,他小時候爺爺奶奶也儲存過牛羊飼料。
不隻有乾草,還有儲存的青飼料。
要是牛羊能在冬日吃上青儲,營養肯定會更好,特彆是對懷孕的母牛來說。
今日紀元把想法說了,又道:“隻是要挖窖儲藏,而是收秸稈的時候要快,牛羊吃了,冬日也會好過,不容易生病。”
安大戶平時吝嗇,但乾活絕對不含糊,聽說挖窖也不覺得麻煩,隻再問:“你的意思是,懷孕的母牛吃青儲飼料會增加存活率?”
現在其中一頭母牛剛剛有孕,差不多年底年初才能生產,勢必要過個冬天。
如果正好趕在冬日生產,那更麻煩,要想辦法給生產的母牛補充營養。
“對,還需要一些小蘇打拌料。”紀元仔細說著,旁邊安大兒媳跟安大海聽得也入神。
說罷紀元又解釋了小蘇打是什麼,找到相似的代替品並不難。
他方才說完,才想到這詞是後來的音譯。
冬日生產的小牛跟母牛,又要保暖又要營養,如果損傷生病了,輕的影響明年春耕,重的直接就沒了。
這可是正當年的壯牛,要是沒了的話,安大戶都能哭出聲。
“那就按你的方法,挖窖。”安大戶拍板,四五十歲的瘦老頭看看紀元,裝作不懂紀元的意思。
紀元哪會被他糊弄過去,笑眯眯道:“安叔公,我給了這樣好的方法,您這生意分我三成,如何。”
生意?
什麼生意?
安大戶疑惑地看向紀元,他原本以為紀元會用這個方法要點銀錢。
畢竟小孩讀書確實費錢,每次給家裡三個孫子買紙張筆墨的時候,他都肉疼。
哎,要是自家孫兒跟紀元讀書這樣好就罷了,偏偏都讀得不太行。
紀元說出最終目的。
“咱們安紀村也有不少養牛的門戶,到了冬日說不定需要青儲飼料。聽說您給母牛配種的隔壁村,他們也有幾頭懷孕的牛,到時候肯定也要補營養。他們若一定用銀錢買,您也不能拒絕吧。”
“馬上秋收,各家都有秸稈,咱們給收上來做成青儲飼料,冬日各家缺青儲的時候,不就有用了。”
從一開始,紀元就知道讀書費錢。
靠著他每日挖草藥到現在也隻夠紙張的錢,一本完整的書都沒有。
這還是在村裡讀書,以後隻會更費錢。
看考了秀才的黃夫子就知道生計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