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帝之路(18) 《崢嶸》第三十……(1 / 2)

《崢嶸》第三十至四十集放送。

齊磊留在紅星小學,成了學校的一名正式教師。雖然他得到了及時救治,可砸傷的腿還是留了後遺症,走起路來微微有些坡腳,陰天的時候還會腿疼。

他堅持帶著孩子們照常上體育課,隻是不再參與太過劇烈的體育活動。

自他出事以後,孩子們更加懂事了,念書也比之前用功。有幾個年紀稍長的學生,主動利用課餘時間幫齊磊挑水,還想幫他洗衣服,他們用最質樸的方式表達著對老師的尊敬和喜愛。

取水的地方距離齊磊宿舍較遠,他也就同意了孩子們的幫助,但洗衣服的事被齊磊拒絕了。

齊磊既欣慰又心疼,他明白,過早的懂事背後往往有著艱辛的童年。

一晃二十年過去,紅星小學依舊是三位教師。

李老師人到中年微微發胖,原來蒼白的臉色現在有了些許紅潤,看著比之前健康。

劉為民頭發更白,後背更佝僂。他到了退休的年齡也沒有閒著,卸下了校長的職責,留在學校負責後勤。其實學校也沒多少後勤事務,無非就是幫著家裡沒有大人的孩子做做飯。

新校長就在李老師和齊磊之間選擇。

李老師說自己身體不好,恐怕不能撐起學校,齊磊便成了紅星小學的新校長。這些年,學校的學生越來越多,這歸功於三位老師的努力。

從紅星小學走出去的學生了上縣裡的初中,還上了高中,有幾個考的還是縣重點,還有考上大學的。

那個年代,上了大學就能分配工作,就不用種地了。

“親愛滴劉校長、齊老師、李老師:

您們好!我是鐵棍。還記得那年上語文課,齊老師拿來軍艦模型,我就希望自己將來也能開軍艦,現在,我成了一名海軍。我終於見到課文中藍色的大海,金色的沙灘……”

“尊敬的齊老師:

我記得您說過,隻有先走出去,在外麵的世界學好本領,才能回來建設好家鄉。我畢業後被分配到商業局,乾幾年積累人脈和本領,趁著開放的浪潮辭職南下經商,我想把更多更好的東西帶回咱們家鄉……”

暑假,樹蔭下。

齊磊給其他兩位老師念學生們的來信,劉為民笑眯眯端著茶杯打蒲扇,李老師慢慢吃西瓜。

這是他們最喜歡的娛樂方式,放假沒事做便湊在一起,將學生們的來信,以前的、現在的,全部拿出來,重新念一遍。

“請問有人在嗎——?”

“誰啊?”三位老師同時站起身,小學鐵柵欄外,是兩個年輕人。

他們看到來人,驚喜道:“劉校長?齊老師!李老師!”

他們念書的時候劉為民是校長,就一直這樣稱呼他。

齊磊最先認出來:“劉大山!張霞!”

劉大山又高又壯,腦袋還是還是和小時候似的圓圓的。

張霞燙著時下流行的卷發,穿著西裝小皮鞋,腋下夾著皮包,很有大老板的派頭。

齊磊激動地和他倆抱在一起。

“剛讀到張霞的信,你們就回來了!”

齊磊打量著自己的學生,滿心歡喜,他已不再年輕,頭發也變得灰白,臉上有了歲月的滄桑,但此刻笑的像當年那個年輕人。

劉為民問:“大山,你也放暑假啦?”

劉大山當時考的是師範,畢業後以優異成績分配到隔壁縣城的中學。

“我決定回紅星小學當老師。”

齊磊有點擔心:“可我聽說你在縣城中學乾的挺好的,那邊還想著重培養你當教學骨乾……”

“那所中學原本就是重點,是不缺教育資源的,但是咱們紅星小學缺,我想留下來,成為您的左膀右臂,把紅星小學搞好。”

張霞笑道:“我可沒大山老師那教書育人的崇高誌向,這次我回來是考察建廠的。”

劉為民:“建廠?”

張霞點點頭。

“咱們這邊盛產蕎麥,蕎麥營養價值高,富含植物纖維還能強化血管,我打算建個加工廠,把蕎麥賣過全國去。建廠之後還能帶動勞動力回流,鄉親們不用出遠門,在家鄉就能打工,孩子們也就不用做留守兒童了。”

張霞說:“我還聯係了其他經商的同學,他們說等忙完手頭上的項目就回來考察,一起投資。而且我的申請已經審批了。”

齊磊:“審批什麼?”

張霞:“修路呀,先把村子裡的大路硬化做好,這件事情我可是惦記十幾年了!”

九月,天氣漸漸轉涼,秋的氣息將葉子染黃。

教室裡,青年教師劉大民帶著孩子們朗讀課文。

教室外,已邁入中年的齊磊背著手,含笑聽那清脆的童聲。

操場樹蔭下,頭發花白的劉為民靠著張霞給他買的搖搖椅,看校長瘦削的身影,想到二十年前自己也是這樣望著教書的齊磊。

村子另一頭的生產區,廠房已經建起來,張霞和秘書一起幫老鄉登記收購的糧食。

原本暮氣沉沉的村子猛地煥發出勃勃生機。

鏡頭重新切到劉為民,他打開手中的報紙,專欄標題醒目——

《傳承》。

劉為民推了推老花鏡,念出來。

“傳承。”

全劇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