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捉蟲) 發生了什麼事?我師……(1 / 2)

“我都不歸你管了,你怎麼還考我啊?”

蔣思淮震驚之下脫口而出的一句話,幾多委屈和不可置信,在一瞬間悉數朝梁槐景迎麵而來。

他不由得失笑,解釋道:“我看你聽得很認真,又還記得助產士手這個病征。”

說著頓了頓,又繼續:“我以為……你還記得我們管過的一個病人,也是甲旁減的。”

蔣思淮的神情從震驚,又轉變回了錯愕。

他們管過的病人?誰啊?我想想。

見她擰著眉頭,頭歪著,一副特彆努力回憶從前的樣子,梁槐景再次失笑。

他拿起麵前的叩診錘,起身走到唐秋燕旁邊,在她耳前兩三公分處,大概是麵神經分支的地方,輕輕敲了兩下,看到她的口輪匝肌、眼輪匝肌和鼻翼輕輕抽動。

“麵神經叩擊征陽性。”

蔣思淮眼睛動了一下。

低鈣血症,這個名詞出現在她腦海中。

她曾經因為一個低鈉血症的診斷和治療回答得不好,被梁槐景責備,回去以後她還是看了書的,不僅看了低鈉血症,還有低鈣血症等等。

因為怕下次他還提問。

不過他後來沒有再考校過她,也幸好沒有再考,不然她不敢保證自己真的能說出來。

那個時候的梁槐景,氣息的壓迫性太強了,她已經被他搞出了條件反射,他一提問,她就害怕。

母親曾經就此評價過她:“心理素質不太行,臉皮也不夠厚。”

她想起這些事,忍不住皺了皺鼻子。

“束臂加壓試驗陽性。”

梁槐景把充氣袖帶從唐秋燕胳膊上摘下來,就看見蔣思淮露出不忿的神色,也不知道想起了什麼。

總不能是對他的診療過程不滿吧?不至於吧?這是必須要做的手足搐搦誘發試驗啊。

——手足搐搦誘發試驗刺激後的反應強度,結合病史及血鈣對診斷有重要意義。[1]

“師妹?”他叫了她一聲。

蔣思淮回過神來,眼神有一點茫然,還是歪著頭,眼睛轉過來看向他。

梁槐景好奇,問道:“想起來什麼了?”

“……沒什麼。”蔣思淮搖搖頭,轉移話題,“師兄,小唐姐能確定是甲旁減麼?”

“結合病史和發作時的症狀,Chvostek征和Trousseau征陽性陽性,初步診斷是甲旁減,但具體哪種甲旁減,要住院進一步檢查和確診。”梁槐景點頭道。

唐秋燕啊了聲,問道:“醫生,必須住院嗎?我家裡暫時沒彆的大人,孩子沒人照顧啊,而且還有上班……”

“上班的事,師妹你看?”梁槐景笑著看向蔣思淮。

蔣思淮立刻道:“小唐姐你安心住院,工作的事我找人頂你幾天班好了,住院期間工資也照發的。”

至於小朋友,“你能讓你婆婆現在回來嗎?或者彆的親戚,把小朋友先寄養幾天?”

其實也就是管幾天飯和睡覺,她結婚早,雖然比蔣思淮沒大多少,但女兒都念二年級了。

梁槐景接著道:“需要住院檢測血鈣濃度、24小時尿鈣、腺體功能和免疫標誌物之類的指標,確診後還要靜脈補鈣,製定治療方案,你這個問題,長期口服補鈣是必須的,所以還是住院比較好。”

“那、那我出去打個電話問問?”唐秋燕猶豫的看向蔣思淮。

蔣思淮忙點點頭。

她剛出去打電話,蔣思淮就聽到梁槐景問她:“沒想起來你親自管過的甲旁減病人嗎?”

蔣思淮頓時有點崩潰,大哥,都多少年了,不記得很奇怪嗎?你以為人人都像你,腦子不是腦子,是備忘錄?

她抿著嘴不吭聲,梁槐景見狀便試著提醒她:“是一個十七歲的小姑娘,短短幾天就頭發掉光了來的,你當時還說過可惜了,能記得起來嗎?”

甲旁減的病人可能會出現皮膚毛發方麵的症狀,比如脫發、皮膚乾燥色素沉著等等,這是由於低鈣血症和血管痙攣造成外胚層器官營養性損害。

梁槐景還記得當時她寫首程,問他,師兄,鑒彆診斷需要寫惡性腫瘤嗎?

當時他還怪欣慰,我師妹居然主動問問題了,還有救!

結果好家夥,她就問了那麼一個問題,到人家出院,她也沒問過彆的。

“當時我不太理解,甲旁減的病人也不是天天都能見到的,你怎麼就不好奇一下呢?”他失笑道。

後來才意識到,她不喜歡臨床,所以對臨床的一切都沒有興趣。

他這麼一說,蔣思淮就想起來了。

“那個女孩子很漂亮。”她點點頭,應道。

梁槐景頓時又是一陣失笑,你看,她能記得的就這麼多。

至於什麼診療過程,甲旁減的知識點,她是不記得那麼多的。

蔣思淮看著他,眨了眨眼。

梁槐景剛想說什麼,唐秋燕回來了,跟他們說家裡已經安排好了,她一個親戚會幫忙照顧幾天。

“那就下午過來住院?中午回去安排一下家裡的事。”梁槐景問道。

唐秋燕點點頭,他就給開了一張住院的條子,告訴她要帶什麼證件,辦好手續後去哪裡找他。

“正好我下午是在住院部的。”

蔣思淮聞言,就好奇的看他一下,她並不知道他出門診的具體時間,因為她在內分泌輪轉的時候,梁槐景還沒有獨立坐診。

“我是周二和周四兩個上午的門診。”梁槐景見她看自己,便主動解釋道。

蔣思淮哦哦兩聲,把目光轉開。

不到兩秒又轉回來,問他:“這個……小唐姐要住多久院啊?”

問了怕唐秋燕誤會,就緊接著解釋:“我看看找個多久的兼職,不能一直問阿景借人嘛。”

唐秋燕點點頭,開玩笑似的道:“隻要不是炒我魷魚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