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這個問題太突然,扶蘇有些無措,“兒臣,兒臣不知。”
嬴政眼皮微抬,並不意外自己長子的回答。
——能意識到“漢惠”已是十分不易,他不能拿自己的標準來要求扶蘇。
“眾卿以為,千百年後的大漢為何能取我大秦而代之?”
嬴政環視殿內群臣。
王綰眉頭微蹙。
李斯麵沉如水。
蒙恬眸底已有冷色,“陛下,秦軍所向披靡,怎會輕易敗於外人之手,讓他人取了大秦江山?”
“必是內憂外患接踵而至,秦軍自顧不暇,腹背受敵,這才讓漢軍取大秦而代之。”
“隻怕未必。”
王綰輕捋胡須,“陛下雖滅六國,但我軍也傷亡慘重,若不與民休息,減輕賦稅,讓黔首安居樂業,享盛世太平,那些並入大秦的六國遺民必會借此興風作浪,顛覆我大秦江山。”
“將軍與丞相言之皆有理,但臣有不同意見。”
李斯斟酌道,“而今雖天下一統,陛下又行書同文車同軌之政,統一貨幣與文字,但九州仍有諸子百家,思想理念各不相同,影響其門生子弟與所在地方的黔首。”
“陛下推行的新政,陛下以法度治國,一舉一動都會成為他們辯證討論的談資。”
“若他們支持陛下也就罷了,若他們不支持,則必以其影響力而阻止陛下的新政與思想的推廣。”
嬴政鳳目輕眯。
不對。
都不對。
這些會影響大秦,但絕不會是大秦從鼎盛走到滅亡的真正原因。
嬴政眸光微移,慢慢落在扶蘇身上。
生平第一次,他不再是以執政者來審視自己的長子,而是以旁觀者的角度來觀察。
然後他發現自己長子的根基薄弱得可憐,沒有母族,沒有妻族,甚至連誓死支持他的朝臣都沒有,一旦時局動蕩,他唯一能讓他參政議事的長子身份頃刻間便會成為有心人刺入他心口的長矛。
他沒有撥亂反正清除一切不利東西的魄力。
嬴政靜了一瞬。
“大秦亡於漢,但並非你們所說的原因。”
嬴政收回視線,“而是亡於內部之亂。”
一個空前強盛的王朝不會從外部被人攻破。
——是大秦內部出了問題。
嬴政懶懶抬眉,看向李斯,“廷尉,令媛與扶蘇好事將近,此事你需多費心。”
王綰臉色微變。
——所以,陛下到最後還是選擇了李斯?!
李斯呼吸一緊,誠惶誠恐,“臣領旨。”
“臣定不會辜負陛下對臣的期望!”
扶蘇嘴角微抿,麵上淺笑變得極淡。
——他並不認同廷尉的主張。
蒙恬起身,拱手相賀,“賀公子大喜。”
·
“今日上林苑傳來喜訊,說是水稻吐了芽,模樣與咱們的水稻大不相同。”
寒酥笑著與鶴華道,“咱們的水稻苗弱纖細,天書給的種子則頗為粗壯,縱是日後遇到大雨大風,也不會被輕易刮倒。”
“不懼風雨,又少蟲害,這種神物的產量怎會不高?”
“內史說了,莫說隻是一兩千,若是風調雨順,產量再高些也不是不可能。”
作為一個奴婢,寒酥遠比鶴華更清楚糧食對黔首的重要性,“這種水稻若能推廣天下,九州黔首便不會再餓肚子。”
“公主,您日後必會被立廟供奉,享萬世香火!”
“黔首們不感謝阿父結束戰亂,卻感謝我?”
鶴華有些不解,“為了這些糧食,他們便會為我立廟?”
“公主,民以食為天。”
寒酥道,“對於黔首來講,沒有什麼比吃飽肚子更重要。”
鶴華似懂非懂,“這樣啊。”
“那黔首吃飽肚子了,是不是就不會再抗拒阿父的新政了?”
鶴華更關注這件事,“阿父的郡縣製能更快推行下去?”
“自然。”
寒酥莞爾,“若能安居樂業,誰還會惦記之前的王與侯?”
鶴華徹底明白了。
黔首們吃飽穿暖,便不會再懷念故主,便能接受大秦的一切,把自己當成秦人,對阿父誓死效忠。
——所以,糧食真的很重要。
不止是糧食,還有其他東西。
兵役,徭役,賦稅,這些大兄在她麵前講過的東西,關係到黔首能不能在吃飽肚子的情況下過得好。
所以儒家的仁義是對的,墨家的兼愛是對的,法家的賞罰有度是對的,甚至兵家的攻城略地也是對的。
他們缺一不可,但他們也有各自的缺點,需要阿父仔細甄彆。
事實證明阿父做得很好,否則不會天下一統九州歸秦。
鶴華雙手捧著臉,第一次對糧食,對國家,對朝政有了全新的認識。
“寒酥,咱們去上林苑吧。”
鶴華道,“我又認識了很多字,肯定能幫到治粟內史的。”
聽聞鶴華要去上林苑,蒙毅立刻放下所有政務,親自引兵來送。
——陛下親自下的命令,要他事事以公主為重。
有蒙毅護送,這一路本該是順暢無比,但是鶴華卻在路上遇到一個不愉快的小插曲——她遇到了胡亥。
“小十一,你也去上林苑?”
胡亥坐在步攆上,隔著鶴華轎攆上的紗幔對鶴華道,“正好,兄兄也要去,咱們一道走?”
鶴華輕哼一聲,“你總欺負我的人,我才不要跟你一道走。”
“幾個卑賤的奴婢罷了,也值得你與兄兄生分?”
胡亥不置可否,“小十一——”
“蒙卿,我們走。”
鶴華直接打斷胡亥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