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 / 2)

《春辭》讀後感 2137105 2961 字 8個月前

這篇讀後感要認真寫,不能語無倫次,當然可能還是無倫次,嗬嗬.

《春辭》作者是個男的,這是我後來才知道的,我一直以為混跡於晉江的大部分都是女人——女讀者與女作者,不過我不奇怪,雖然看到的是片段不是全本,已經感覺到這不是一本簡單的戀愛言情小說,這是一個關於男性成長心路的文,是一個中學男生成長成一個複雜男人的故事。

不八封了,言歸正傳。

《有一個良辰佳日》和《月亮白玉蘭》都是文中讓我印象深刻的章節,更是通篇優美章節的佼佼者。

一、轉換自然

從行為描述到心理描寫、心中想像,行文流暢自然圓滑,無一句廢話,無一點匠氣,這肯定非一日這功。

二、伏線與暗示

這其中翹楚當然是《紅樓夢》,但本文也可略見其風,隨處可見鋪墊,暗示,伏線。如:“有一個良辰佳日……”蝴蝶夫人巧巧桑站在聚光燈下,渾身哆嗦地唱道。她的聲音明亮如春日陽光,卻飽含辛酸。對於不開心的人來說,或許美麗時光都會變成奈何天。”嗯,這是非常清晰而又貼切的暗示,暗合接下來即將在這個美麗的春天發生一場累人的、辛酸的、出人預料而又影響深遠的分手事件。再如“迎春已開到尾聲,他還是帶著她去找當時采摘的那一叢,他記得就在圖書館旁邊。但是他們撲空了。雖然上個春天他還來看過,卻有整整一年不再留心,不知道它們什麼時候被連根掘走。”迎春花是這二人開始戀愛的信物,有標誌意義,但男主人公因忙於自已前途等等,整整一年不再留心,不留心花其實也是講不留心人了。一年間,他未察覺已出了問題。再接下來講“後來鼇拜被抄家,連石舫也成了謀反罪證”,有講女主人公對他有成見想分手,有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之意。

三、表達手法的先進性與曲折性。

這是這兩章最大的亮點。

如果你想表達悲傷,你會怎麼寫?痛哭流涕?言行過激?淚流滿麵?這些作者都沒用,因為那是一時之痛,他想表達的是一種曠日持久的,綿延深遠的,而來的時候又不知不覺,不是很尖銳的——這樣一種鈍痛。他成功了,他表達的這種痛,仿佛一根堅韌的絲線,纏上瞬間還沒有明確意識到,但延伸得很長很遠,絲絲縷縷地纏著他,日後稍微一觸及到、一帶到就能勒疼。看看作者是怎麼寫出的吧:

“那或許因為沒碰到合適的,”她諷刺說。他不吭聲。湖邊暖風薰人,他就像喝了酒一樣懶洋洋的,很希望躺在長椅上酣睡一場,隻覺得此外做什麼都是辜負陽春天氣。張阿毛不知道巫鳳凰在想什麼,他自己又覺得是在做夢,如同化蝶的莊子。臨時引發的一個問題是:如果一隻蝴蝶想飛過這一片水麵,大概需要多久?它會覺得此刻的時間過得是快是慢?”

我看完感覺是男主人公暈了,大腦處於迷糊狀態,這可能是人處在巨大壓力下的一種應急自我保護狀態,我想起以前我小時候,89年預備考外校時做的一些數學題,那樣的突擊對我太難了,但壓力又很大,因為全校就我一個女生名額,這個名額還不知多少人要搶,在正式考前校內模擬考時,我知道要考好才有說服力,但是拿到以後發現有很多不會(後來才知道那是要小學生掌握中學的東西),我在考場就開始不受控製地幻想不相乾的東西,開始想昏昏欲睡了。

文中男主人公就是這樣,他在回避,他希望什麼都沒發生,他希望他人不在現場。——這些都在反襯他正遭受壓力和痛苦,正感到迷茫。

通過寫他的思維不在狀態來表現男主人公遭受的打擊,這是表達手法的先進性。

同時,作者在其間大量穿插描寫了各種春光美景,這就是表達手法的曲折性了。“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尤唱□□花”,“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顏改” ,在我國古詩長河中,這種用繁華爛漫的美景襯托心中悲涼的作法比比皆是,隨手可得。這就是所謂“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但難能可貴的是作者並不是在化用這些經典句子,而是在不著痕跡地化用這些手法,來營造這類意境,這就更高一層了。

如“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殘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張阿毛想起《牡丹亭》裡的一些句子,再看身邊,果然是如花美眷。”

再如“他回過神來,細致地看她。柳煙中有了她的容光,春光也覺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