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誰知12 苑洛王妃出身在一個不被……(2 / 2)

先皇仁治終沒能頂住各方朝臣的壓力,娶苑洛為妻、尊其為國母真正成了不可能的事情,但如此愛著的仁治怎會眼睜睜看著苑洛再次從自己身邊錯過呢,他不顧眾人反對,做了件前無古人的事情,那便是納苑洛為妃!要知道唐夏國典一向奉行“忠貞不二”之說,舉國上下從來就隻有妻,沒有妾!皇帝納妃一事,足以顯示先皇仁治對苑洛的一片深情,卻也足以將她推入後來的深淵了……

正是懷著這樣的癡情與執意,先皇仁治衝破了重重阻礙,終於和自己心愛的苑洛走到了一起。這個本是吳京皇後的溫婉女子留在自己摯愛的男子身邊,拋棄名份甘心遭受滿朝的非議與白眼,靜心做他的小妾,做唐夏的王妃。

翌年,苑洛為仁治、為唐夏產下一名男嬰。為了紀念二人的坎坷情路,先皇仁治賜名王孫君洛,寓意君與洛的結合!

然而快樂總是短暫的,朝臣們以國不可無母為由,逼先皇娶吳京的公主。

逢時,國局動蕩,周邊小國廣結聯盟,大有吞並他國之心,而吳王卻不計前嫌,提出與唐夏重修與好的願望,為顯誠意願嫁其妹於唐夏。

王妃苑洛如此通情達理,多次勸仁治應允此事,縱使他心裡百般抗拒,但君若不為民想、不為民謀,何以定國安邦?愛民如仁治,終究還是痛苦的點下了頭。

要說那位遠嫁唐夏的吳京公主正是今日的皇後,水尊原主姝惠!姝惠成了唐夏的皇後,對獨享皇寵的苑洛王妃很是友善,對待宮人也不跋扈刁鑽,反倒端莊得體,溫順隨和。如此妻妾和睦,皇城一片祥和過了八年。

可是就在王孫君洛八歲那年,唐夏那場罕見的乾旱徹底打破了這祥和氣氛,醞釀許久的悲劇終於還是發生了。

那時,河水乾涸,土地龜裂,農田莊稼顆粒無收,唐夏遍地都是死殍,百姓哭聲載道,苦不堪言。做為水門祭司的姝惠皇後設壇做法,祈天憐憫廣降甘露,卻道出驚人話語!

木係忤逆天意背道而行,應遭天罰。若要解百姓疾苦,還唐夏於穩定,唯有以木祭天,平息天怒!

執掌木門的正是苑洛嗬!眾朝臣聽聞這席話,同聲稱定是她不守婦道引了天憤,唯有以身祭天才能平息。

先皇仁治見民生疾苦,怨聲載道,本就寢食難安,這次第,聽聞竟要苑洛以身祭天,更是茶飯不思,身心疲憊!

一邊是自己好不容易爭取來的幸福,一邊是祖輩們用血肉打下的江山,無論犧牲哪邊都是自己無法接受的,難道真的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嗎?為了兒女私情,不顧百姓疾苦,身為帝王,自己無法做到!可是,為了江山社稷,推心愛的女人上絕路,卻也萬萬做不出啊!可是,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