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大會,想想就知道一定很熱鬨,怎可錯過。
“去!”
行程的偏轉,成就了未來注定的相遇和重逢。
汴城,又稱汴京,是塊人傑地靈的寶地。城內雖多是連綿的山林,卻並沒因此而顯得荒蕪,反而是大多武林門派聚集地,幾乎每個山頭上有各自派彆歸屬,而這汴城就成了天下間最具仙氣,卻更顯江湖味的地頭了。下月的武林大會,便是將在這汴城中的半山上舉行。
半山,顧名思義,是一座隻有一半的山。從遠處的山頭眺望去,半山的整座山頂是好大一片空曠的平地山林,亦或者可以說,半山的整座山頭看上去像是被從山腳便被生生了削去似地,但有傳聞,據這山裡歸隱的智叟所說,這不到百丈的半山在百多年前可曾是這半個中原裡頭最高的山峰,高達萬丈,從山腰起覆蓋著終年積雪。
雖說南宮冷情此行重回中原是要找尋親人,可這找人也不是那一時半會兒就能找到的。而另外兩個一個是無聊遊蕩,另一個是無奈跟隨,汴城半山,自然就成了南宮這一行遊手好閒之人的下一個好去處。
但是,在此之前,這洛城特有的一年一度的女兒節確實是不容錯過的。也就是藍非賢先前就想說的,可惜被南宮冷情那斯此跳脫的一出出攪得一時忘了,此時憶起,自是立馬就要帶著兩人前去好好見識一番。
待三人饕足地出了薈仙居日頭已然偏西,要是平日,在這日頭裡確也沒有什麼好玩的了,但巧今日正逢這洛城女兒節,真正的節目便是從此時才剛剛開始。
藍非賢果然不妄為紈絝,對於吃喝玩樂自是有一番大講究。
中午選在薈仙居吃飯並不隻因它的小有名氣和獨特味道,要比名氣和味道,在洛城自有更多更好的去處,但薈仙居無疑是洛城最靠西邊的一座酒樓了。
洛城女兒節的盛大隆重隻有在夜晚才得以體現,號稱全國之最的廟會自城西一路向東,直通城東永樂寺的唯一的那條城中最為寬闊的官道上,將在整個夜晚張燈結彩,通宵喜慶。花燈,小吃,雜耍,獅龍舞,好不熱鬨。就這樣從城西一路吃喝玩耍欣賞到向城東,最後上永樂寺燒柱香,敲了祈願鐘,便算是過了個地道又圓滿的洛城女兒節了。
隨著夜色越來深,街邊的花燈一盞盞地點亮,洛城街頭亮如白晝,節日的氣氛越濃了。三人一行無不是生了張好相貌,行於路中間,引來不少女子頻頻偷眼側目,有的三五一群圍在一起小心地壓低了聲在一邊竊竊私語,不時有些個麵皮薄的會紅著臉啞聲嬌嗔。更多的則是似不經意地不由掩顏巧笑著行過他們身邊。晟馥對此麵上滿不在乎,仍冷著張臉,但藍非賢明白,他是塊木頭,實則是心裡無措無知該擺出什麼樣的臉,側眼瞧瞧另一邊的南宮冷情,他的俊俏和銀發在人群中無疑是最為惹眼的,但他也是最為自然的,因為他正忙著逛街,玩耍,吃喝,根本無暇去注意到身邊路過的女子臉上的嬌羞和異色。對於兩個不解風情的呆傻,藍非賢隻能在心中無聲歎息。
對於藍非賢這樣的安排南宮冷情很是滿意,玩得無不儘興,一路蹦躂著,這嘴角也就一直咧著,掛在耳根下沒放下過。就連一直在身後默默跟隨著,沒什麼存在感的晟馥眼中也印上了驚喜好奇的光芒。隻有藍非賢一路搖著他不曾離手的紙扇笑得好不春風得意。
待一行人玩玩逛逛到城東山上的永樂寺夜已至深,佛堂裡也僅星星了了地有最後一批香客在燒香祈福。趕至鐘樓,南宮冷情很幸運的敲響這日的第一百零八聲鐘響,也是最後一聲鐘響。
“嗡……”
“嘭……”
絢爛奪目的今夜第一朵禮花在悠遠沉穩的今夜最後一聲鐘聲裡綻放在漆黑深沉的夜幕中,將眾人的身影在夜色中照得明明滅滅。
南宮冷情驀然抬起頭來,卻見對麵一烏衣銀發的美人隔著暗金的大鐘微笑地深望著自己。樓外,在最後一絲花火光芒漸遠消失之時,無數禮花“咻”地竄上,瞬間齊齊爆開,比星辰更奪目的光輝零零散開,映入一汪似水的黑眸,閃閃動人。
********************************************************
九天玄外三聖女,人間洛城易小妹。
中土有個洛城,洛城有個易老板,易老板有個妹妹,易小妹。易小妹美若天仙,在整個洛城熟人不知,輸人不曉。
而現在南宮冷清等人今夜落腳的地方名叫“憶滄海”。名字很雅,是家鐵鋪,是家名字很雅致的鐵鋪。鐵鋪老板叫易蒼海,也就是那洛城有名的易老板,而現下坐在南宮冷清等人對麵巧目盼兮,綽約倩兮的銀發女子便是這洛城名人一老板的寶貝妹妹,又一名人易小妹。
至於為什麼南宮冷清等人會落腳於這名人名宅之中,這還多虧了南宮冷清這一行人的先天無憂患意識的頭腦,進城一整天,竟是一直未曾找間落腳的客棧,一直遊玩到深夜,各間客棧都客滿了才想起還沒找個半夜歇息的地方。
三人正為自個兒的莽撞疏忽無限憂愁懺悔之際,幸得在佛寺鐘樓巧遇心地善良的易小妹。在相知其悲慘遭遇與窘迫境地(全是自找的)之後,便二話不說,攜了三人一通回家,通報了哥哥,給安排收拾了間客房,才好讓這三個沒腦子的家夥不至於寒霜夜冷秋露宿。
短短一日便有過兩麵之緣,各自也就顯得並不太拘謹了。因白日玩得較高興,眾人便索性圍坐在一起聊了開。
原來,易家兄妹倆從前一直在外漂泊,易小妹是幾年前才和哥哥搬來此處,並開了這家鐵鋪子。因著哥哥手藝不錯,價錢又厚道,鄰裡們都愛來此照顧他們生意。隨後一傳十,十傳百名,聲也就越傳越好,得先親們太愛,這鋪子也就做出了些名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