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福晉03 成親(1 / 2)

乾清宮,東暖閣。

康熙剛讓人送走宜妃,就暗自歎了口氣。

宜妃嘴上說著送湯,卻是切切實實告狀來了。

宮裡發生的事自然是瞞不過康熙,那些關於老五福晉的那些傳聞他也早有耳聞。

老五這樁婚事確實有些倉促,但康熙也的確是有著自己的考量。

自大清入關後,為鞏固統治,緩解蒙古地區的糧食需求,減少朝廷的壓力,一直都鼓勵牧民墾荒耕種。

塞外苦寒,蒙古牧民的日子並不是很好過。

康熙一直有意倡導科爾沁及周邊蒙古地區墾荒耕種。

在他看來,蒙古田地高,且豐腴,雨雪常調,很是適合耕種,再加上,地域廣闊,可開荒耕地麵積十分客觀,若是能合理開墾,前景十分可觀。

然而,蒙古族各部長期以遊牧為主,不諳農耕,即便是耕作了田地,往往也是播種後便四處遊牧,對農作物不管不顧,甚至都不能及時收割。

關於蒙古地區農牧的問題,這些年來,一直都是康熙的心頭大事。

前些年,冀魯豫連年災荒,無以為生的農民紛紛出關進入蒙旗地區,為避免事端,康熙暗令各關對災民放行。

他此舉也是有著漢民到了關外後,可幫著牧民墾荒耕種之意。

然自此之後,蒙古王公們訴苦的折子像雪花般一封封遞了過來,說一些漢民進入蒙地後,任意開墾,毀壞牧場,盜竊牲畜,致使牧民不敢夜牧,農牧矛盾很是嚴重,蒙民和漢民矛盾也日益嚴重。

對此康熙也很是頭大。

他主張滿漢一家親,但兩個民族融合本就不是這麼容易的事,努力了這麼多年也隻是才有了如今的局麵,更何況蒙民和漢民了。

但在這一眾蒙古部落中,康熙發現唯有科左後旗有所不同。

頭一年時,科左後旗的岱布和其他蒙古王公一樣,也是遞了訴苦折子過來的,但之後,岱布的折子越來越少,特彆是近兩年,不僅不再遞折子訴苦求朝廷救濟糧了,科左後旗甚至還有餘糧外運。

今年九月,康熙出巡塞外時,特意經過了科左後旗的轄區,這才看出些章法門道來。

科左後旗如今半牧半農的模式已初成氣候,農牧用地界限分明,局部地區已出現小塊農耕之地。

蒙民漢民和諧相處,當地蒙民學著漢民精耕細作的耕種習俗,掌握了選地、翻地、養地、選種子以及引水灌田等農耕技術和方法。

不管是蒙民還是漢民,隻要大家能吃飽穿暖,安居樂業,那便自然會和平相處,相安無事。

身為該部落的劄薩克,岱布能妥善處理好這些矛盾和事務,可見能堪大用。

清廷對蒙古各部的態度,一向都最先就體現在聯姻一事上。

岱布恰好有一對適婚年齡的龍鳳胎子女,按康熙的本意,在婚事上,他是不欲讓自己的兒子和蒙古王公貴族牽扯上關係,基本是公主或郡主去撫蒙。

目前宮裡適婚年齡的公主隻有四公主,但康熙早已確定讓她下嫁喀爾喀蒙古,底下的幾個公主還小,宗室那邊一時還真找不到適齡的人選。

老五是在太後膝下長大,與科爾沁那邊本也就有著剪不斷的牽連。

多方權衡之下,老五就成了這個聯姻最合適的人。

“簡直是荒唐,岱布好歹是個郡王,家裡的嫡女就算不是錦衣玉食,那也是嬌捧著長大的,賣炭翁,虧他們想得出來!”康熙拍著桌案,氣罵道。

梁九功忙附和道:“萬歲爺說的是,都是些沒影的傳言罷了。”

王公貴族家的女兒,哪個不是從小就嬌貴的養著,就算皮膚天生黑上一些,那也是有千萬個法子養回來的,大麵上總不至於看不過去。

旁的不說,宮裡太醫院最不缺的就是美容養顏的方子。

康熙自然也是知道這個道理的,但終究還是有些不放心。

如今外麵傳成這樣,若是給老五指的這個福晉真的太看不過去,康熙也是怕委屈了自己這個兒子。

梁九功眼觀鼻鼻觀心,出言勸慰道:“之前禦前麵聖時,奴才瞧著伊德日小將軍的五官很是俊朗,既是雙生子,那五福晉的樣貌定是也差不了的。”

康熙微微頷首,這話倒是不差。

他這裡有畫像,從樣貌上看,五官長得確實不錯。

宜妃這一趟自然不會白來,沒多久,大阿哥和三阿哥就被叫到了乾清宮,康熙對著兩人好一頓罵。

兩人灰頭土臉從乾清宮出來時,心裡都開始埋怨起了老五,這麼點子事情還鬨到皇阿瑪麵前,未免也太小題大做了。

*

紫禁城內的事安清無從得知,她這會手頭上可有不少事要忙。

眼瞧著就要過年了,她阿娘忙著給她籌備嫁妝的事,就把過年的一向事宜交給了她來操辦。

年後,二月剛過,康熙第三次親征準噶爾至寧夏,安清的阿爹和三個哥哥全都上了戰場。

滿洲人最敬重巴圖魯,靠軍功說話,出征前,伊德日信誓旦旦地說一定會立下戰功給她長臉。

安清可不求他們立什麼戰功,千叮嚀萬囑咐要安全第一,冷兵器時代,戰場上刀劍無眼,隻要平平安安歸來就好。

前線戰事整體還算順利,不時便有捷報傳來,她阿爹他們的軍隊被康熙留在了後方,沒在前線相對也安全了些。

安清的婚事定在五月,本以為會受戰事影響,能把婚期往後在拖一拖,但不管是前線還是紫禁城,都沒有傳來延遲的消息,他們也隻能如期準備著。

四月中旬,前線傳來了噶爾丹身死的消息,尋報丹濟拉等攜噶爾丹骸骨和噶爾丹之女等人向清軍投降。

沒多久,康熙班師回朝,安清的阿爹和三個哥哥終於帶著部落的族人回來了。

時間緊迫,去紫禁城送親的隊伍的隊伍也即將要出發,這次由安清的三個哥哥護送她出嫁。

一長串馬車上裝著嫁妝,從草原浩浩蕩蕩地向南而去,一路上眾人沒敢耽擱,半個多月後,送嫁的車隊終於趕在婚期前五日到了京城。

送親隊伍由理藩院官員接待,成婚之前,安清等一眾人被安排住在了京郊彆苑。

五天的時間須臾而過,眨眼便到了大婚的日子。

這天一大早,安清就被陪嫁來的嬤嬤從床上拽了起來,彆苑的小院裡很快也擠滿了人,宮裡來的喜嬤嬤給她開臉、梳頭,好一陣忙活,最後換上皇子福晉大婚穿的吉服。

一切準備妥當厚,她在閨房裡等待吉時,身邊陪著的是宮裡來的女官,沒多久外頭就熱鬨了起來,迎親的隊伍來了,門口眾人正在想發設法地為難新郎官。

帶頭堵門是安清的三個哥哥,他們長得本就人高馬大,這樣並排站著,身後還跟著一排人高馬大的蒙古侍衛,看著很是唬人。

前來迎親的人裡,除了太子外,一眾年長些的阿哥都跟著來了,一看這陣仗,大家都愣了一瞬。

眾人的目光依次從三兄弟身上掃過,最後都齊齊停留在了伊德日的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