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評價 提示:偏論壇體(2 / 2)

MM豆番外專用 MM豆 6101 字 8個月前

[說到文辭優美,不得有燕緹帥的那句“很亮很圓”?]

[燕緹帥:我在牆頭獨帥,勿cue]

[要說美德,不得盤點盤點成順帝?]

[一視同仁——成順帝對其他大臣:有意見儘管提,聽一句算我輸。]

[舉一反三——成順帝下棋:朕再反悔一次、兩次、三次]

[闊綽——成順帝對裴首輔:伯淵有想法儘管提,朕替你打榜。]

[哈哈哈,半世皇帝無人問,一朝榜一天下知,成順帝榜一大哥實錘。]

[給伯淵賜官前:朕要把這房頂給掀了!]

[給伯淵賜官後:朕還是保守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另一個話題被網友們頂了上來——

#裴家飯不養閒人#

[可不就是不養閒人嗎?一門雙侯三首輔,千般功績萬家傳。]

[要是論“傑”,咱還得分個類彆。]

[能吃上一口裴家飯的,都不是等閒人。]

[裴家人是懂全麵發展的。]

[把筆遞給晉江作者MM豆,我希望你不要不識好歹,淺淺寫個一千萬字吧。]

[裴秉元:半世荒唐,而立之年幡然頓悟]

[林世珍:繼室難為]

[沈玉意:我的一對天才兒女]

[裴若蓮:嫡長女之大家閨秀]

[裴若蘭:刁蠻嫡次女和她的粗獷姑爺]

[裴若竹:庶女的古代奮鬥史]

[裴若英:醫女聖手]

[裴少淮:科舉龍傲天、權臣、古代官場整肅日常、首輔成長史……要素過多]

[裴少津:兄控吃貨……該說不說,還是這個標簽適合武清侯]

[楊時月:侯府佳媳之擇良婿]

[陸亦瑤:侯府美食記]

[裴正觀:大慶第一山長]

[裴雲辭:第一女侯]

[裴正敘:腹黑首輔之誰敢動我家人]

[我希望上麵這些書立刻、馬上出現在晉江的榜單上!]

[好家夥,大家是懂晉江小說的。]

[少了成順帝!]

[成順帝:伯淵是朕的臣子,四舍五入朕也是裴家人。]

[成順帝:皇帝的自我PUA日常,當皇帝哪有不瘋的?]

[大家不覺得燕緹帥前期美強慘,妥妥的晉江男主模板嗎?]

[+1,就喜歡燕緹帥臉冷心熱這一款。]

[燕緹帥:勿cue,我又不是吃裴家飯長大的。]

[但凡你去親家多蹭幾頓飯,也不至於留下“很圓很亮”的千古佳作了。]

[燕緹帥:不能翻篇了是吧?]

[學生黨表示,真的很需要一口裴家飯續命,數理化太太太難了。]

[明天月考,跪求裴首輔附體。]

[孩子,要是有首輔附體的機會還是留到高考吧,裴首輔直接把你送進top2.]

……

歡樂總是短暫的,官博下的討論熱火朝天,新的詞條層出不窮,但本期的節目接近尾聲。

已經講到武清侯的老年階段了。

“晚年時的裴少津已經很少在《讀書偶記》上留墨了,從古籍的修補痕跡來看,他對自己的這幾本簿子很是重視,這也是《讀書偶記》能保留至今的緣由之一。”

“昌隆三十七年,鮐背之年的裴少津最後最後一次在本子上留墨,與他以往的筆鋒外露不同,也許是因為年邁手抖,也許是情至深處,這一次他寫下的字,因為筆觸生硬而帶著一股少年氣。”

“儘管筆跡大有不同,但史學家們一致認為這是裴少津的親筆……”

[我嗅到了刀子的味道。]

[何德何能,殺我焉用裴家兄弟刀?]

網友們很敏銳。

“因為書寫的內容正是——”

與此同時,屏幕上飄過一大片同樣的彈幕——[少年韶華去,隨風忘春秋,無人與。同是人間過客,兄在天山弟在悲。]

“少年韶華去,隨風忘春秋,無人與。同是人間過客,兄在天山弟在悲。”

……

[正經發問,不是頑梗,大家覺得裴首輔最大的美德是什麼?]

有人說是刻苦,有人說是愛民。

這些都沒有錯。

但點讚最多的一條評論是——[我想,應該是裴首輔所說的那句“自知者,知己不知;知人者,知其所知”,是古代文人刻進骨子裡的那種謙卑有度。]

[這也是裴首輔為官中後期所奉行的準則。]

這位博主專門為此寫了專題。

[很多人,包括相當一部分的史學家,都曾惋惜裴首輔六十八歲辭官致仕過早,惋惜他沒有再多提一些革新、多頒一些新政。其實,我認為裴首輔辭官有兩層含義,一是“知己不知”,二是“知其所知”。]

[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是單知道自己有什麼,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缺少什麼,能夠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做事知道什麼是不合時宜。]

[裴首輔提的新政太有前瞻性了,發展教育啟民智,發展工業強國力,穩固四疆保安邦,貿易往來定秩序,任意一條都是可以運行數百年而不過時的。一條新政從提出到實施,再到完善、成熟運轉,往往需要幾輩人的努力,奈何人的一輩子隻有短短幾十載。]

[所以,晚年的裴首輔慢下腳步,就像是將佳釀封壇入窖,靜待它們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醇。他知曉自己不是完美的,知道不可能麵麵俱到。]

[與其說裴首輔是致仕,倒不如說他是在等待更好的時代。]

[“知其所知”體現在育人用人上。]

[看自己,要看到短處,看彆人,要看到長處。]

[正是這樣的用官之道,改變了朝廷上的風氣,使得天下群才皆有用武之地。]

[我們都知道,古時候百姓發自真心敬重一個人,就會集資聚力為他建祠堂,初一十五、逢年過節香火供奉不斷,老少間故事相傳,讓這個人的事跡能夠流傳下去。]

[裴首輔仙逝以後,舉國悲痛。]

[老百姓們為裴首輔建的不是祠堂、不是廟宇,他們沒有將裴首輔神話化。]

[而是修建了許多書屋,陳列各類讀物,供鄉裡學子們借讀。]

記住一個人的方式,是把他的學問傳承下去,而不是煙霧縈繞。

尊重一個人,不是視他為觸不可及的神靈,而是承認他真的來過。

(全文完·謝謝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