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她總算熬了下來,現在的她長得相貌俊美無鑄,氣質優雅出眾,身高可以碾壓大半同齡人,走出任誰都認為她就是位玉樹臨風、英氣勃發的小少年。
當何殊在校場上策馬奔騰時,皇後的娘家蔣府迎來一批又一批的貴客,大多都是往日裡不曾打交道的那種。
午時剛過沒多久,鳳元宮裡的皇後就接到她母親與兩位嫂嫂打著請安的名義,請求進宮覲見的消息。
因為心裡藏著大秘密,皇後與娘家人的關係不算多親密,一聽說娘家人在非特殊日子,主動求見的行為,她就能意識到對方是帶著目的來的。
所以她一邊安排宮人去接人,一邊令人以送點心的名義去禦書房探口音。
聽說太子在早朝上提了一項新政,引來群臣熱議,還將提前公示於眾,讓天下人共議新政,太子本人卻在下朝不久,就去了內廷衛的校場,皇後心裡就有譜了。
皇後對朝政沒什麼野心,所以平日裡很少過問,反倒是何殊出於一些考慮,不時會拿前朝的事給她分析利弊得失。
這種操作相當於是給皇後打開一個開闊思想與眼界的視野,她雖並不向往,卻從中汲取到許多經驗教訓。
這也是她能知輕重,哪怕與自己的娘家人,也保持適當的距離,不像時下大多數女子般,對娘家人言聽計從的原因。
宮人帶回來的消息雖不具體,也能讓皇後大致明白其中的前因後果。
對於太子提出的新政,朝堂上的眾大臣有的人支持,有的人反對,意見相持不下,太子便提議將她提出的新政公示。
在這個世上,除了何殊,皇後絕對可以稱得上是第二了解正寧帝的人。
所以皇後知道,太子所提的一切政見,她那位自己沒有治國天分,隻能靠著女兒為他謀劃的丈夫都不會有任何異議。
這距離散朝,前後不到半天時間,她娘家迫不及待派人來見她。
基本可以表明她娘家應該是站在太子的對麵,不支持太子的決策,並試圖說動自己去勸阻太子。
心思一轉,就得出這個結論後,皇後心中頓時生出一股鬱氣,暗處埋怨她娘家人不懂事。
其他大臣反對太子的決策,政見不合,那是常事,蔣家作為太子外祖家,不說幫扶太子,竟然還想利用她去扯太子的後腿。
真是豈有此理。
知道是怎麼回事後,皇後在見到她的老母親,與對她笑得分外親熱的兩位嫂嫂時,客氣的笑容中難免帶著些敷衍。
“再過幾日就是月底,我本打算到時再請家裡人進來聚聚,今天突然得知母親與嫂嫂求見,真是嚇了我一跳,還以為家裡發生什麼大事了呢,家裡人應該都還好吧?”
蔣老太太笑著點頭道,“好、好,家裡都好著呢。”
蔣家大嫂則在一旁補充道,“有勞娘娘惦記,突然求見,驚擾到娘娘,還請娘娘恕罪。”
“都是自家人,嫂嫂不必這麼自責。”
蔣母不動聲色的掃了眼周圍,挑起話題道。
“太子中午沒回你宮裡?”
皇後不以為意的笑回道,“兒大不由娘,太子整日跟在皇上身邊觀政,為國事操勞不已,十分辛苦,每天能抽時間過來陪我吃頓晚膳,就不錯了。”
這話可以說是正好堵住了蔣母想要說的話,兒大不由娘,當然也就不用指望她這個當娘的去乾涉太子。
可是帶著任務來的蔣家人,又怎甘心就此放棄。
“娘娘,聽說今日上朝,太子提議要廢黜現行稅製,實施一個叫什麼‘攤丁入畝’的新稅製,還對擁有田地多的人家征收特彆高的稅率,讓許多人都有意見,這事稍有不慎,說不定會引來大禍啊。”
聽蔣大嫂這麼一說,皇後才知道何殊到底乾了什麼,劫富濟貧斷人財路,的確是件相當招人恨的事。
蔣家在朝中的勢力雖然不大,但也是傳承多代豪族大戶之一,在老家擁有大片的土地。
正好屬於將要被太子製定的新稅製給‘劫富’之列,難怪他們反應這麼大。
皇後相信何殊的本事,知道對方從小就很有主意,也很有成算。
尤其是的這件事關係甚大,其中的利害關係,她相信對方心裡都有數,既然決定要做,就有其必做的原因,也已做好必須做成的安排。
“大嫂的消息真靈通,要不是聽你說起,我在宮裡,都不知道太子又做了一件大事,不過我雖為皇後,也隻有打理後宮之權,無權乾涉前朝政事,你們的擔憂和提醒,我會轉告給太子,讓他知道你們這些長輩對他的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