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初見(1 / 2)

何殊所展現出的‘讀書人’本事,讓這位裡正十分佩服,所以對方很重視她所說得那些。

不僅在商隊離開後,就按照何殊的建議,組織村民共商給學堂請先生的事,並開始籌劃著要給村裡修路。

對於何殊遇上任何難題,都能迅速給出最現實的解決辦法的本事,崔景懷是真心佩服。

兩天後的晚上,崔景懷難掩擔憂的說道。

“謹恒,若無意外,明天下午應該就能抵達青山州府城,你真要去那青山書院中借讀嗎?”

這是何殊早就為自己安排好的行程。

“嗯,教育很重要,想要了解當下真正的教育形勢,隻有融入其中,才能得到更真實的答案。”

“可是青山書院中的師生規模多達上千人,身份來曆複雜難辨,隻有馮立與邱顏同樣以借讀生的跟著您,恐怕難以保障您的安全啊。”

要求所有書院為學生安排統一食宿,都不得帶人伺候,是何殊親自製定的規則。

依何殊自己的想法,並不願帶頭破壞這個規則,隻是她這身份確實事關重大,安全方麵不容有任何閃失,讓她沒有任性的權力,隻得答應帶兩人進去。

“我們此行還算隱秘,無緣無故的,書院裡應當不會有人針對我,有他們兩人在,應當可以應付所有意外。”

馮立的身手非凡,邱顏也是女扮男裝,極其精通藥理,再加上她自己的身手也還不錯,所以何殊對自己此行的安全並不擔心。

崔景懷雖然知道這些道理,隻是現在出了宮,他一直不敢讓何殊離開自己的視線。

“我們還是再多安排幾個人吧?”

何殊有些無語,“安排的人越多,越容易引起旁人的注意,舅舅實在不必這般如臨大敵,平常心,打心裡隻將我當成一個家世不錯,出來遊學的小輩就對了。”

聽得出何殊的堅持,崔景懷隻得放棄繼續勸說的打算。

崔景懷早年曾順手救過青山書院中的一位吳教諭,前兩年他隨商隊外出時,兩人意外重逢,那位吳教諭十分感念他當年的救命之恩。

知道何殊這趟以遊學的名義出行,打算在此期間找間書院借讀一段時間,深入了解大安的教育環境,以及年輕學子對大安目前社會環境與政策的看法。

崔景懷便主動說出自己與那位吳教諭的緣分,征得何殊的同意後,提前去信聯係吳教諭,提前在青山書院預定下幾個借讀名額。

吳教諭是青山州府學的學官之一,以監學的身份常駐青山學院中,日常也會為書院學子授課。

以其身份地位,就算是青山書院的山長也會以禮相待。

雖然無權直接乾涉青山書院的事務,但他想在書院中安排幾個借讀生,還是不成問題的,所以吳教諭已在回信中給出肯定答複。

無論崔景懷心中再怎麼擔憂,商隊還是在次日順利進入青山州境內,距離青山書院所在的青山府城越來越近。

商隊走的這條前往青山州府城的官道,是在近幾年重新規劃並整修過的一條官道。

不僅路麵較寬,大多路段都可讓三輛馬車並行,而且路麵整修得十分平坦,因為上麵鋪了一層水泥。

受限於目前的水泥產量,大安境內目前隻有幾條通往京城的主要交通乾道,全程都被修成水泥路。

工部下屬的作坊生產的水泥,目前主要應用於各地在建的水利與橋梁工程。

隨著路況變好,太陽也變得越來越熾熱,何殊才沒有繼續堅持騎馬,答應坐到馬車內。

掀開車簾與車窗簾,馬車內變得通風透氣的同時,也不影響何殊想要觀看沿途環境的視線。

“舅舅,前邊那輛騾車好像出了意外,我們安排個人過去看看情況,問問他們是否需要幫助吧。”

為了儘量避免節外生枝,本不想多事的崔景懷聞言,隻得無聲的歎了口氣,微笑著點頭應下。

沒過多久,劉副管事就親自過來彙報情況。

“啟稟東家,那是一輛送三河縣的兩位學子前往青山書院的騾車,車軸出了些問題,需要更換配件,我們這邊也沒有能用得上的備用配件,幫不上他們。”

何殊從邊窗裡探出頭,接過話道,“怎麼幫不上,劉管事,剛好我們也要去青山書院,跟他們順路,讓兩位學子坐我們的車先走,那騾車不用載人,可以就近找地方修車。”

崔景懷當然不會反對她的建議,“嗯,就按謹恒說的辦吧,讓他們坐後麵那輛還有大半空位置的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