耬車(一) 有了它,以後便可一日播種……(2 / 2)

有各種野菜野筍,還有一些雞蛋等等……這些都是讓他們順帶給嫁在縣城裡的林二姑的。

家裡也沒有牛車,這一擔子的東西就隻能靠人力擔著走。

“大郎,你這走的也忒慢了,還是把擔子給我吧!”在去往縣城的鄉間小路上,林老大站在那,對著身後越走越慢的林立文笑道。

林立文一聲不吭的紅著臉,把擔子換了過去。

他本來是心疼林老大,想著幫忙擔上一段路的。無奈這具身體素質委實太差,擔子落在肩膀上才一會功夫,他就有點吃不消了。

“你原來是在學堂念書,沒吃過這些苦,不打緊的。”林老大穩穩當當的擔著擔子,口中還安慰他道:“爹跟你不一樣,爹乾這些活乾習慣了……”

可沒人生來就該乾活乾習慣的。

“爹,等以後我掙了錢,一定給家裡買一輛牛車。讓咱們以後去縣城,誰都不用再辛苦的擔著擔子走路。”林立文說道。

聞言,林老大咧開嘴笑得格外的歡快:“成,那爹以後就等著你給我買牛車享福了!”

往日裡,大郎總用著嫌棄的語氣來跟他對答,像剛剛這般貼心的話,林老大還從未聽見過。以至於聽見林立文這麼一說,林老大高興到在去往縣城的這一路上都是帶著笑的。

*

越接近縣城,一路上碰到的行人便越多。

等到了城門口時,林立文更是看到了一排長隊。這些都是跟他們一樣要進城的人,在這裡排隊是因為進城之前,要受到城門守衛的詢問和登記。

除此之外,還需要繳納落地稅。

這就是為什麼這個年代的人,如非必要,不會輕易往城裡跑的原因。因為每進城一次,這落地稅就要繳納一次。

隊伍排了接近半個時辰,方才輪到他們。

守衛問道:“哪裡人士?進城作何?”

“堰塘鎮林家村人,進城探親,購置農具。”林老大趕忙回答完,又扭頭示意林立文把戶籍拿出來。

守衛接過戶籍查驗無誤後,把戶籍給林立文還回去,又接過林老大遞過來的兩枚落地稅,最後目光落在他擔著的擔子上,提醒道:“若是要進城做買賣,需得往南市去。”

林老大忙點頭回道:“多謝官爺提醒,我這個是送親戚的。”

對此,守衛什麼都沒說,放他們進城了。

這倒不是說守衛就信了林老大說的話,而是等到了進城後,若是林老大真的有做買賣,南市那邊自有負責這一塊的守衛做登記並收取交易稅。

他剛那話,隻是提醒林老大,切勿跑錯地方。因為在古代,並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允許百姓私自擺攤售賣東西的。比如在他們縣城,講究的就是東貴西富。

東邊便是他們縣衙的所在地,而西邊則是城中眾富戶居住地。

如行商這種行業,就被劃分到了南市和北市。其中南市以各種小商販為主,北市以各種家畜為主。

畢竟古代沒有各種現代化設備和手段做協助,如果管理不嚴格些,很容易就會弄出大亂子來。

然而也彆看城門處管的這麼嚴格,但等到進了城門後,沒走上多長的路,林立文他們就到達林二姑那裡了。

這不是說林二姑家住的離城門近,相反,林二姑嫁的人姓黃,是在南市較中心的地段開著一間雜貨鋪子。

說到底,是因為這個年代的大多數縣城都並不大。除非是一些富饒之地,否則很多城鎮麵積都非常狹小,比如他們縣城,尚且不足兩個平方公裡。

也就是還不到二十萬平方米。

這數字乍一聽是挺多的,但要知道在現代一個標準的足球場就有七千多平方米。

至於人口,那就更沒法跟現代比了。

林立文以前上學的時候就曾聽老師說過:“在古代,衡量一個縣的標準之一,就是人口。比如唐朝,六千戶為上縣,兩千戶為中縣。”(注3)

這個數字指的還是整個縣城所有登記在冊的人口,若隻是單說縣城城鎮常駐人口,那就更少了。畢竟一個縣城,還是以種田的百姓居多。

所以穿越過來這麼久,林立文就沒打算在古代做什麼生意。一來生意要做大做好,需要背景和資本,這些他沒有。二來,就算是做一些小生意,如一些穿越小說裡寫的,像在縣城開個鋪子,賣點新奇的吃食在這裡也根本沒寫出來的那麼容易。

畢竟整個縣城人口數量擺在這,除非是一些貼近民生的必需品,否則真掙不來什麼錢。便是林立文前段時間做的那個秧馬生意,也就是卡在了農忙期,又先讓眾人感受到了其好使之處,這才碰巧掙了點錢。

而過了那段時間後,這秧馬的生意除非林立文能做到外地去,但在本地卻是很難再做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