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價的美味 親生的女兒(2 / 2)

古代小戶女 竹筍君 4971 字 8個月前

她高興地盛了一碗便端到李氏跟前兒道:“娘。我做的。”

李氏看著碗裡清亮的湯,嘗了嘗味道,綿長的甜味兒和略帶鹹味兒的肉香便在嘴裡蕩開,就是賣相不怎麼好看,江南的菜肴便沒有一個不美不精的,即便是一碗醬菜,李氏也會擺放得整齊,但孩子得多鼓勵才會多乾活兒。便誇道:“你頭回做飯,能有這個味道已經算很好了。”

夏姐兒幾個也覺得好吃,舀了滿滿一碗吃的臉都紅了,但輪到蘿卜依舊苦著臉,但碗裡的又不敢不吃,糟蹋糧食要挨打,便轉頭把蘿卜挑出來夾到魚姐兒碗裡。

張知魚嘗了一個就麵露苦色,雖也不算難吃卻依舊有澀澀的蘿卜味兒。

不過除了這個,這鍋菜連湯底都被喝了個乾淨。

張知魚看著夏姐兒端了碗熱湯添著喝,覺得這事兒有門,便跟娘說了自個兒的發財大計。

李氏都不用想就直搖頭:“誰家還缺這一口菜吃,都是慣常見的玩意兒。”

張知魚解釋道,這是貨郎小哥上次來時閒聊說的,這雜煮乃是胡人的吃法兒,域外的胡人日日便離不開它,聽說原還要加許多料進去,用竹簽子串了賣,誰愛吃哪個都拿哪個,生意好得腳軟。

李氏做過多少年的吃食,心裡自有一杆秤,這東西也就吃個新鮮,南水縣比這個好的數也數不過來,窮人不願買,富人看不上,可不是一筆穩賠不賺的買賣?

魚姐兒就道:“明兒我跟爹一起上街,拿去賣賣看。”

李氏還不同意,張大郎嘴一抹便說:“這也不值幾個錢,便讓她試試,賣不掉家裡還能吃也不算浪費。”

丈夫發了話,李氏看著女兒滿滿臉的期待,一想都是賤菜,蘿卜還是自己地裡出的不花錢,便同意讓她折騰,隻囑咐道:“我得做小食,可沒功夫給你做。”

張知魚見娘同意已經笑開了臉,不搭手算什麼,不搭手她還有小夥伴呐。

家裡沒餘錢給小孩零花,便有了個不成文的規律,但凡孩子們自己做出來的,再不要上交,都讓自己攥在手裡買點零碎。這個家也就夏姐兒沒賺過錢了,水姐兒和張知魚繡的荷包都在貨郎攤子上換過針頭線腦,雖然大多數時候都是貨郎可憐她們,換得跟線,但好歹也算成交過。

聽到賺了錢大家一起分,除了梅姐兒不缺這三瓜兩棗,其他人都等著拿錢買耍子,便都對這事上了心。

做串得要簽子,南水縣竹子少,但樹卻多,竹枝巷附近又三教九流俱全,巷子尾靠著王家的柳家便是個木匠,要幾枝廢木料也很容易,梅姐兒盛了一碗關東煮過去就換了幾根筷子長的短木家來

張知魚接過木料看著用來做簽子剛合適,邁腿就去找她爹。

張大郎吃得舒坦了,正坐在樹根下曬太陽,聽魚姐兒一說要木簽子,便拍著胸脯保證給她做出來,問清楚要得多細的後,便去雜物房拿了把斧頭出來,讓魚姐兒扶好木頭。

雖然一隻手不太靈便,但張大郎眼神力道都極準。

孫婆子在旁邊看著那斧頭飛快地落下,心裡都有些膽寒,那邊父女倆卻沒一個眨下眼睛。

張知魚不僅不怕,甚至還湊近了腦袋看粗細,有些粗不說還很多倒刺,客人吃了還不得把嘴戳得稀爛?

張大郎見魚姐兒小臉一片失望之色,便隨手拿起一根,用指頭夾著搓了兩下,又遞給她。

張知魚就見她爹的手跟打磨機似的,搓得細木棍刷刷掉粉,一時間跟孫婆樣竟浮起同一念頭來——我究竟是來了一個怎樣的家?

其實張大郎自己也有點震驚,自打上次跟鐵拐盛打了一場,回來後便發現自家力氣又大了不少,這兩天在家已弄壞好幾條凳子,他還想著過兩日銷了假,便去找方巡檢問問這是個什麼情況。

心裡裝著事,手上便沒個準頭,一連搓斷了好幾根簽子,惹得夏姐兒好一陣瞪,這才逐漸專注起來。

站在旁邊的張知魚見他爹幾下便磨了一堆木簽,雖比她記憶力的還粗些,卻無傷大雅。

大家得了簽子,便坐在一起撿了生菜往上串。李氏怕賣不出去糟蹋了東西,隻給了了全家人一天的口糧讓她們折騰。

魚丸這樣少,還不夠十簽子便沒了。

張知魚好說也是讀過資本論的大學生,見狀她便丸子夾著素菜串,每兩顆丸子中間夾四分之一顆小香菇,這樣下來一串才串了三顆魚丸。

月姐兒看到便默默地擼掉了自己串了直有五六個的丸子。

連整個張家最底層出身的孫婆子看了直道,龍生龍鳳生鳳,這一看就是李氏的女兒,親生的!

見魚姐兒樣樣都備得齊全,李氏也對這門生意上起心來,夾起一顆丸子嘗了嘗味道,起身又調了些味,將火開了大點兒。

這鍋一熟,張知魚夾了一顆放嘴裡便呆住了,李氏就這麼隨手一調弄,口感和味道便比她做的好了不知多少,更比她在現代吃的多一份兒原生態食材的香味兒。

且李氏放蘿卜先用加了料的水煮過,又將小魚乾兒拿出來用小石碾磨成細粉放下去,如此蘿卜便再沒澀味,倒通體染透魚丸骨湯的濃香

這回沒人剩蘿卜了,都不停地伸筷子。不說她,就連梅姐兒也覺得這買賣能成。

對待家裡吃的和外邊賣的大家態度便有不同,王阿婆吃了不過三口就不再動筷子,不為彆的,隻覺自家吃了可惜。

李氏也道:“好吃是好吃,就是湯湯水水太多,烏篷船太小了,不方便賣。”

這個倒是好辦,張知魚道:“下次咱們做沒湯的,聽貨郎說益州城有種吃食專做冷的,反比熱食賣得快。

李氏笑:“便是冷的,也是夏日頭賣得好,哪有大冬日吃冰的?”

張知魚道:“娘做的好吃,有什麼賣不得?這鍋有湯的,明兒我跟爹上街,用板車推了去賣,保準把筆墨錢都掙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