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德十五年隆冬,京城下了一場大雪,當朝太子病重已久,積勞成疾,闔家團圓的除夕夜,宮中一片素縞,來悼念這位早逝的太子殿下。
當朝皇帝即位後,後宮充盈,誕下五位皇子,四位公主,其中二皇子最為聰慧,又是中宮所出,得皇帝厚愛,三歲時就被封為太子。
皇帝痛失愛子,又為太子積福,故而遣散東宮,罷朝七日,國喪一年,追封為裕德太子,足以看出皇帝對這位已逝太子的重視。
太子已逝,宮人遣散,東宮如今是荒涼一片,昔日門庭若市,如今卻是門前落雪無人掃撒。
紅牆磚瓦,宮門緊鎖,誰看了都要歎息一句天妒英才。
大雪紛飛,蓋住了紫禁城的青磚瓦路,禦花園假山後,傳來幾道細細的聲音。
“清若姐姐,如今太子已逝,東宮遣散,大家都想著走,那位怎的向皇上討了個這樣的恩典?”
“噓!說話小心著點,那位再怎麼曾經也是東宮掌事,容不得我們置喙。”
細小的聲音越走越遠,地上的腳印慢慢被落雪蓋住,再也看不出原來的樣子。
今年下的大雪,徹底把東宮內的一顆棗樹壓垮了,那棵棗樹年歲已久,是太子出生之日,皇帝親自派人種下,如今太子已逝,想來這棵棗樹也該是命數已儘。
那棵死掉的棗樹下站著一個身形瘦小的男子,身上披著比自己大了整整一圈的白色狐皮披風,那人未曾執傘,落雪一點一點的落滿了他的烏發和肩頭。
仃水在那棵棗樹前站了很久,直到覺出一絲冷意,才回過神來。
太子逝後,東宮各處人手調往其他各位娘娘的宮中,仃水曾是太子身邊的得力助手,心思縝密,替太子將宮中各處人脈打點的精精細細,娘娘們也願意將仃水調到自己宮中。
但是誰也沒有想到仃水求見皇帝,為自己求了一份永無出頭之日的旨意。
“奴才小時淒苦,幸得太子殿下照拂,救回奴才一命,如今殿下故去,東宮荒寂,奴才為報太子殿下救命之恩,特來請命皇上,願皇上成全奴才,前往皇陵!”
少年人聲詞懇切,跪在金鑾殿中,雖是跪著,但脊梁微微挺直。
仃水攏了攏身上的披風,向殿內走去,後日便要離開皇宮,去往皇陵,他自小跟在太子身後,磕磕絆絆的跟了二十年,從一個小孩子長成獨當一麵的東宮管事。
仃水望著漫天的雪花,恍恍惚惚,好似看到院中還是一片繁榮的樣子。
林皇後和氣的坐在棗樹下,看著院中亂跑的太子和跟在身後的小小身影。
日光微斜,孩童的歡快的聲音傳的很遠,在這肅穆的紫禁城中,傳出一絲活力。
那是多久以前,仃水已經記不清了,從他記事以來,便一直跟著太子,那人雖貴為太子,卻願意冒著被責罰的風險,偷偷教仃水識字,帶著他滿宮的跑著玩。
直到兩人慢慢長大,太子的身體日漸孱弱,仃水才沒有像小時候那般任性。
東宮承載著仃水太多回憶了,他舍不得走,但是他不走的話,他的太子殿下一個人孤孤單單的在皇陵,仃水心疼。
“太子殿下,仃水這就來了。”
如今天氣苦寒,百姓在秋時顆粒無收,到了冬日裡,更是難熬,仃水一路過去,瞧見了不少的難民。
太子殿下出生時,天下祥瑞,那一年慶德帝出兵大捷,收服西夷國,如今這般慘樣,想來也許是太子殿下亡逝的緣故。
皇陵偏僻,大雪剛下完,一片素白,山中比外麵更為寒冷,枯樹枝落了滿地,人踩上去,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