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 女子總能讓他聯想起花,有的如碧……(1 / 2)

寶*******開 胡沙遠憶 4021 字 10個月前

“格格,夠美啦!”綠桐把寶瓔從鏡子前拉過來,為她整理好衣裙。

三月十八是萬壽節,對寶瓔來說,是她入宮以來第一個盛大的節日。剛進宮她就為生母守孝三年,後來趕上一個庶母過世,又繼續守孝,直到今年才迎來自己人生的第一個節日。皇子們一年隻有五天假期,其中一個就是皇上的壽辰萬壽節。

寶瓔對萬壽節的認識很單純,她知道這是普天同慶的日子,所有人都理所應當得開心。

紫禁城宮牆內外張燈結彩,一路上戲台不斷,寶瓔跟在德妃後麵,睜大眼睛,四處張望。冬青唯恐她出差錯,緊緊拽著寶瓔的手。

到了大殿前,迎麵走來一年輕阿哥,見到德妃一行人,上前請安。他麵容沉靜如水,恭恭敬敬。寶瓔猜測著這是哪位阿哥,年長的阿哥當中她隻認得太子。手被握得有些生疼,寶瓔詫異看向冬青,隻見她臉上有些慘白,眼裡頗為動容。

“四阿哥免禮。”德妃姑姑的聲音有些綿,寶瓔還不明白這其中的關聯,但她知道了永和宮人見到四阿哥時的異樣。

四阿哥依然一臉沉靜,待德妃等人進入正殿後才起步。寶瓔回頭時,恰好捕捉到他眼中的一抹淡漠,夾雜著些許不屑,些許蔑視。寶瓔難以理解此間的複雜情緒,但她知道:這個人不喜歡我們。

萬壽宴上,寶瓔和十三十四兩人坐在一起。妃嬪命婦另坐一桌,德妃與其他早年入宮的妃子上座,她那淡雅的妝扮在一抹嫣紅柳綠中顯得格外潔淨。論容貌,良妃與德妃如春花秋月,各有千秋,但德妃那不卑不亢的舉止顯然更得眾人心。良妃隻是獨自坐在一邊,陪著眾人歡笑。

“寶瓔吃棗泥糕。”胤禎捏了一小撮棗泥送到寶瓔嘴邊。

“恩,好吃,我還要栗子糕。”寶瓔指著長桌遠處的碟子。

萬壽宴上眾人都坐在長條桌兩旁,膳食一字擺開,人們隻能夾到眼前的食物。胤祥看了看遠處的栗子糕,不想借助嬤嬤的幫助,自己下桌,到前邊挑選了幾塊栗子糕。

“十三阿哥如此仁愛,知道心疼妹妹,德妃教導有方。”高高在上的皇帝見到胤祥的舉動,誇獎道。

這一下,眾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他們幾人身上,爭相把好吃的送到這幾個孩子麵前。冬青怕寶瓔吃多了,在後麵一直勸止。

“禎哥哥,我要吃千層蒸餅。”寶瓔不管冬青的勸止,叫道。這一聲稚嫩的聲音不大不小,周圍的人都聽到了。

“瓔格格請。”八阿哥送上糕餅,“十四弟被你使喚得像個哈哈珠子了。”

此言一出,眾人哈哈大笑。哈哈珠子是皇子們的侍從,主要服侍皇子與師傅的茶食,這比喻和笑聲讓寶瓔有些不好意思,叫嚷著要給胤禎夾糕點。

禦座上,皇上笑眯眯看著這其樂融融的一幕。他喚來李德全道:“把寶瓔給朕帶上來。”

和周圍的人一樣,寶瓔有些意外。但她在永和宮時常能見到皇上,隻要他在宮裡,一個月總會去三五次,隻是閒坐著說說話,但寶瓔對皇上並不陌生。在寶瓔眼中,皇上與德妃是最般配的夫妻,一個仁德睿智、氣度不凡,一個溫婉賢惠、從容得體。當皇上與德妃坐在永和宮的桂花樹下下棋品茶時,他們不是以君王與妃子的身份在相處,是知己。

寶瓔學著大人們的樣子,給皇上請安。在家宴上,皇上是慈愛的父親,對孩子們都十分疼愛。

“來來來,寶瓔想吃什麼,讓李德全給你夾。”皇上摸摸寶瓔的腦袋,尋思著這個孩子越長越可愛。

“皇上我要那個燒賣。”寶瓔奶聲奶氣說道。

“好咯,寶格格。”李德全應聲而去。

“吃之前,寶瓔要說說燒賣這兩個字怎麼寫?”康熙有意考驗這孩子。

寶瓔並不驚慌,平時宮裡的娘娘們賞賜她什麼好東西,都會事先讓她猜猜是什麼,或者讓她唱個曲。寶瓔慣於這樣的遊戲,樂在其中。

她提起筆,在宣紙上寫上兩個字。康熙看後,有些意外:“你會寫漢字?”

“對呀,姑姑教的。”寶瓔湊近皇上,在耳邊細語。

“那認識這兩字嗎?”皇上提筆寫道。

“認識呀!這是我的名字。”她朗朗笑道。

“會寫漢字了。那也學過滿文嗎?”

“學過,姑姑說我寫得沒有說得好。”

“既然姑姑教過了,我們把其他補上。”康熙若有所思。

寶瓔沒有意識到其中的含義,隻是懵懂地點點頭。姑姑說過,皇上的決定一定是對大家好的。

“那你以後就和胤禎胤祥一起讀書,不過每天都要早起,能做到嗎?”

“能。”

“如果遲到,要打板子,沒有人替你受罰。”皇上正色道。

寶瓔點頭:“姑姑說過的。”

皇上點點頭,示意李德全帶寶瓔下去。

她走過長長的桌子,經過各位阿哥,大家按年齡而坐,長幼有序。路過四阿哥時,她有意無意看了一眼,隻見他低頭不語,很少與其他人交談,自顧自斟飲。

回到位置上,胤禎和胤祥熱情地給她碗裡添菜。

“寶瓔,怎麼不吃了?”胤禎看她愣愣發呆。

“那個四阿哥是誰呀?”這問題很奇怪,既然知道是四阿哥,還問是誰。

胤祥想了想,道:“是四哥。額娘的兒子,不過他是在佟皇後身邊長大的。而且皇子成年之後就會出宮另住,所以你不認識。”

“可是,八阿哥也很大,我都看過他。”話一出口,寶瓔就意識到此間的差彆,八阿哥經常去看良妃娘娘,但是四阿哥從來沒有來過永和宮。寶瓔沒有意識到親生與撫養的區彆,在她眼中,在永和宮長大的胤禎和胤祥才是姑姑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