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小孩你彆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過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兒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白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麵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兒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去拜年:您新禧,您多禮,一手的麵不攙你,到家給你父母道個喜!”
這兒歌正是老北京過年習俗的概括,這時代的北京城,春節那不是一天,而是從節前到節後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內都是有講究的,能不能籌辦好年貨,這也是很考驗人的事情。
往年都是由肖燕按著老人團的意見操辦的,可是今年因著要趕製章佳府上的東西,肖燕自然是沒了時間,柳紅便操持了起來。就肖燕來看這也是好事,柳紅也快出嫁了,這些事情都學會了,到了那邊也就不會讓李家覺得媳婦不懂這些,就更是不去考慮了。
紫薇怕柳紅一個人忙不過來,本想著幫忙,可又怕出門碰到那個福爾康,便讓金鎖跟著柳紅幫忙,她自己留在大雜院裡幫著老人們處理些事情。紫薇做事細心,老人們倒是信得過,很多精細活都是交給她負責的。
臘月初八,家家戶戶要泡臘八醋,就開始有了“年味”。大雜院便是從這個時候就開始忙活起了過年的事情。雖然現在生活也不那麼難了,可過年還是讓人高興的事情,老人們更是如此。
柳紅拉著金鎖已經開始籌備起了零食,雖然自家就有零食鋪子,可有些東西也是要小心備上的,一些話梅之類的東西鋪子裡雖然不少,可到底過年的時候出貨量也大,不如先存下一點兒,省得到時候抓瞎。
到了臘月二十了,肖燕帶著平日就一起做工的幾個大雜院的孩子以及聘請來的工人,緊趕慢趕總算是把那些模型之類的細致玩意給做了出來,定了個日子送到了章佳府上,安排著人把那個玩具屋收拾了出來,又幫著在這裡打造那個攀登架的木工們看了看,才算是正式完了事。
老太太那邊安排的秀工也早早把那些秀活都完成了,這麼一布置起來,這屋子還彆說,真有那麼一股子精致的感覺。老太太看得十分滿意,掏錢自然也痛快,肖燕看著進賬,在心裡偷偷的樂了,這也算是過年的壓歲錢了。
當然章佳府上不僅老太太高興了,還有那兩個曾孫子更是開心,有自己太媽媽(備注①)準備出的這玩具屋,兩個孩子玩得可痛快了,雖然年紀還小,可已經能爬了,大一點兒也能走了,抱著那些毛絨的玩具,或者是騎在玩具大馬上,怎麼都不肯離開這房間,連睡覺都想著要在這個屋裡睡。
老太太笑眯了眼,她是喜歡曾孫子到這裡的,雖然她說一句家裡哪個孫子也不敢不聽,可到底是大家子,兩個孫媳婦也都是大戶人家的孩子,誰也不願意孩子總離了自己身邊,她開了口是可以,可難免孫媳婦要抱怨自己的孫子,小兩口鬨騰。
老太太是聰明人,可不想給自己的孫子找不痛快,弄出這麼個房間,大家一起過來,一家子的女人們現在左右也都沒什麼事情做,圍著坐著看著孩子們玩鬨,誰也彆不痛快、彆找彆扭,大家都高興,挺好!
因為要過年了,老太太滿意高興了那自然是要送禮的,除了工錢還特彆拿了些尋常百姓家難找到的吃食一並送給了肖燕,最後老太太又說了:“以後若是有了好點子,或者是等孩子大了還有什麼合適的,就差人送了樣子過來。”
肖燕笑著應了下來,她自是不怕這樣的大戶人家賴賬的,更何況即便是賴賬她也無所謂,不過幾個樣子,也沒什麼成本。
把章佳府的生意結了,大雜院的賬麵上瞬間多了一小筆資金,肖燕決定這次過年給搬出去的幾個男孩子多加些壓歲錢,眼瞅著他們也快到了成親的年紀了,是該有點兒家底的,雖然這窮人家也不怎麼在意這些,可有些事情還是做足了準備更好。
若是自家的孩子們能看對眼那自然好,省得大家麻煩,若是要媒人去說親,難免有些額外的花銷,提前預備下來倒是也不用到時候相互之間埋怨偏了誰向著誰的。想到這裡,肖燕微微的笑了一下,曾經的她那是恨不得所有東西都是抓在自己手上的,唯恐誰爭去了會對自己不利,可到了這裡,過上這種以前覺得有點兒類似“烏托邦”的家庭生活,雖然日子瑣碎艱難了一些,卻也舒坦了不少。
大雜院的幾家鋪子一直都忙著年前的市肆,這北京城打從頭年的臘月十五日起,街上便進入春節的節日狀態,街上的買賣行當那是五花八門的,賣年畫的,對子攤寫賣聯對、橫批、的,賣掛錢的、元寶的,賣供花的,賣絨花、絹花的,賣燈籠的,賣關東糖的,賣雜拌兒的,賣花炮的,一應俱全。
這些東西在柳紅的操辦下,該準備也都是準備下的,肖燕本是不想過問的,可是柳紅生怕遺漏了什麼,就是不放心,生拉著肖燕又來檢查了一遍,才算是放下了心。
到了臘月二十三,這個又被稱“小年”的日子,這為了過年的準備就更忙了,要祭灶、掃房子、蒸饅頭、貼“福”字、貼年畫、剪窗花、貼對聯、貼門神、貼掛錢,一直要忙活到除夕,才算是開始正式過大年。
往年過年,這勞動的事情還好辦,可這對聯就不是他們能自己完成的麻煩事了,以往都是找到那些落魄的讀書人買對聯的。不過因著紫薇的字很漂亮,她也很高興能夠能做這樣的事情,這一年的大雜院內各處的對聯和那些福字便都是出自紫薇之手了。
照理說紫薇還在孝期,哪怕是過年的時候這行為也不能太過了,可因著在這樣的一個氣氛下,她的臉上也多了幾分笑容,想著的是除了不和大家一起熱鬨外,其他的事情能幫的就都幫著。而且紫薇還多了個心眼,特彆多寫了一些出來,讓金鎖送到了旁邊幾戶人家去,也沒說是誰寫的,隻道多求了幾幅對聯和福字(北京人總是把“福”倒著貼在門裡、衣櫃、水缸上,寓意著福到了)來,大家街裡街坊的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