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聯姻 禍不單行,永琪才剛……(1 / 2)

還珠同人之畫魂 歆* 3735 字 10個月前

“王爺客氣。”胡太醫悄悄做了做手勢,之後說道,“老臣先去寢殿外等候,待皇上醒來,再另行診治。”

在此期間,乾隆一直佯裝閉著眼假寐,胡太醫說的話他一五一十聽得清楚。原本以為自己隻要挨過這一陣子便可痊愈,沒想到自己已經病入膏肓了。乾隆心裡百感交集,一麵是對龍榻的留戀,一麵又覺得胡太醫的話有理,如果趁著自己還有意誌的時候難下決定,那麼等到撒手人寰之時,恐怕朝廷內又會掀起腥風血雨。

但是一旦退位,無論讓位於何人,他都再難駕馭朝堂。再三思慮之後,乾隆還是決定賭上一把,隻要能夠挨過去,大清江山便依然掌控在自己手中。

當然,這不過是乾隆一人的想法,他如今即便不是病入膏肓,恐怕也支撐不了多時。如今綿憶掌控兩旗,若不趁此機會為十二阿哥謀劃,更待何時。

乾隆纏綿病榻之後,朝中多有不安,又加上前線戰事不斷,綿憶與十二阿哥便將一切計劃延後。計劃的延遲,倒讓綿憶明白了一點,若是不將乾隆的左右心腹肅清,那麼他們即便計劃再嚴密,也無法保自己百分百周全。

或許這一次的拖延反倒給自己保存了實力,磨一磨自己的耐心也可以令乾隆對自己越加相信,綿憶的抉擇在無形之中必然給自己提供了便利。

永琪等人入獄後的第二個月,牢中傳來消息,艾先生腿疾發作,又加之牢中潮濕過重,不治而亡。原本乾隆已有了些微的恢複,聽到永琪病故的消息之後,乾隆因傷心過度,病情越加嚴重。到如今,他已經難以說出一句完整的話,每次開口,隻能斷斷續續說出幾個字。

禍不單行,永琪才剛入葬不久,緬甸派軍使前往大清,欲與大清聯姻。之前與西北一戰,朝廷已經損兵慘重。儘管緬甸不過是個小國,兵力不足以與大清抗衡,但是貿然一戰,保不準也會兩敗俱傷。

乾隆不敢再冒險,隻得應下聯姻之事。上元之日,緬甸使者來到京城,接受朝廷接迎之後,便提出有關聯姻的條件與事宜:“此次與貴朝聯姻與以往有所不同,我此番前來欲為我王兄之子哈蠻公主說親,我緬甸哈蠻公主剛過十二歲,因此我打算求一位與之年紀相仿的皇子或是皇孫隨赴緬甸,三日後與哈蠻公主完婚。”

說話的人是一名女子,眉目間透著英氣,口氣凜然而傲慢,她稱緬甸王為王兄,那她必然是緬甸公主了。乾隆半躺於榻上,聽了緬甸公主慕沙的話之後,並沒有半點異樣。不就是從清朝帶走一位年紀十二歲的皇子或是皇孫麼,大清朝有如此多的男童,隨便找一位封王拜侯便可。

然而,乾隆的如意算盤未免打得太精了,慕沙遠從緬甸而來,區區百姓之子怎能將她打發。她洞察了乾隆的心思,也不點破,隻是漫不經心說道:“清朝皇帝你若舍不得皇子,那就從皇孫裡麵挑一個像樣的,不過我們緬甸人向來注重身份,我帶走的皇子可以不是皇帝的親子親孫,但至少也得是皇親國戚之後。”

經慕沙一說,乾隆腦中飛快思索,發覺綿懷是唯一符合的人。永琪才剛離世,儘管他之前犯有過錯,但畢竟是自己最疼愛的兒子。愛屋及烏,綿懷便是乾隆最疼愛的孫子,讓他遠去緬甸,乾隆於心何忍。

“朕——再——考——”

乾隆還未來得及說出一句完整的話來,慕沙便搶白道:“清朝皇帝不用急著現在答複我,三日之後交出人便可。我今天來貴朝是要見一個人,希望清朝皇帝應允。”

“誰?”乾隆悄悄抹一把冷汗。

“十六年前清緬一戰,曾經有一位駙馬被我們緬甸俘虜,想必清朝皇帝應該不會忘記。清朝皇帝要是還記得,那就讓那位駙馬出來見上一見,要是清朝皇帝不幸忘了,那我今日就帶著未來緬甸夫,哦,就是你們清朝說的‘額附’回緬甸去。”

時隔十幾年,乾隆依然忘不了爾康被緬甸俘虜逼婚的恥辱,這是家恥亦是國恥。如果讓爾康出來與慕沙見麵,那麼朝廷上下都會知道當年爾康被俘一事,倒是後名譽掃地的不僅僅是爾康,自然也包括乾隆。

相反的,要是乾隆不應允,那麼綿懷或許就會成為清緬和親的犧牲品。思來想去,唯一的辦法就是令爾康與慕沙秘密見麵。乾隆生性多疑,儘管同意慕沙與爾康見麵,但難保爾康不是事先與緬甸勾結,意圖趁此機會逃脫或是另生事端。

幾番抉擇之下,乾隆安排爾康與慕沙在乾清宮偏殿內會麵,如今到了騎虎難下的地步,那就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爾康被人自天牢帶出之後,先去養心殿接旨,乾隆交代爾康務必要說服慕沙,從皇親國戚之中選一位年紀稍宜者與緬甸公主結親,以保住綿懷。爾康為了能夠攜紫薇離開天牢,自然欣然接旨謝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