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的期限轉眼即到,慕沙催促得緊,要不是乾隆還在昏迷當中,恐怕這會兒爾康早就陷入兩難的境地。慕沙屢屢以東兒和小燕子的性命相威脅,但是爾康沒有權利決定綿懷的去留,無奈之下,隻能求慕沙在多給他一日的時間。
一方麵他好等著乾隆醒來,再與乾隆做商議,一方麵他正派人潛入慕沙在宮外所住的驛站中悄悄打探東兒的境況,主要還是為了確定東兒和小燕子是否真的在慕沙手中。
爾康自以為聰明不凡,其實在爾康派人去打探的時候,慕沙早已得到密報。慕沙並沒有派人去阻攔爾康的人,當然也沒有讓人輕易見到東兒。爾康派去的人隻是在驛站外蹲守了一個多時辰,中間偷聽到幾個緬甸裝扮的人說:“裡麵那一男一女可得看好了,要是讓他們跑了,你就彆指望著回緬甸了。”
“哎,我知道,你放心我裡裡外外總共派了五六十人埋伏看守,量他們也不敢跑。”
打探的人聽說派了五六十人埋伏看守,看樣子應該就是爾康要找的人了,整個驛站都是緬甸人,他們不敢輕舉妄動,得著一點消息就急急忙忙奔回去通報爾康了。
爾康確定東兒與小燕子在慕沙手裡之後更加犯難,如果不按時說服乾隆將綿懷送去緬甸和親,東兒和小燕子能否安然走出驛站都是個未知數。但是乾隆的意思再堅決不過,就算說上一千遍一萬遍,乾隆也不可能把綿懷送出京城。
為今之計,隻有找綿憶商量。
其實早在這之前,和珅就已經將他與慕沙之間的協議告知綿憶。憑心而論,綿憶雖然不喜歡綿懷,但是他並沒有想過要把他送去緬甸和親,畢竟無論如何,綿懷也是同自己一父所生的親弟。然而,和珅也非真心要將綿懷送去緬甸,因為綿懷是否留在京城於他而言並無任何影響。
和珅與慕沙定此協議主要還是為了設計將慕沙引入京城,早些年福家得勢的時候福爾康與福倫屢屢上書,參奏和珅私吞軍餉,儘管乾隆沒有將他定罪,但他也幾次失了入職軍機的機會。
無意中得知十餘年前福爾康被緬甸公主俘虜逼婚,又在婚禮上逃脫的事,這是和珅鏟除爾康的好機會,所以令慕沙來京和親也是為了能夠讓慕沙記起當年的恥辱,假手殺人才是和珅貫用的伎倆。
起先綿憶從和珅口中聽到慕沙此次來京和親意在帶回綿懷,而直接目的是因為和珅單方麵允諾的保緬甸三年內不受外敵侵犯的時候,他頓時覺得和珅不僅貪斂財務,不僅注重權勢,甚至擁有難以洞察的野心。但是當他聽到和珅的最終目的之後,才知道和珅依舊是錢財為上,權勢第一的鈕祜祿善保。隻要貪斂之物不外乎錢財與名利,那麼綿憶就有十分的信心去駕馭他。
至於他如何利用緬甸來對付爾康,綿憶已經無心過問。然而,就在綿憶想要刻意回避這次清緬“和親”的時候,卻又不得不被爾康“拉入”其中。
乾隆遲遲未醒,十二阿哥在和親一事上也極力閃躲,爾康無奈之下唯有與綿憶商量。當然,他商量的目的也是為了讓綿憶做出頭鳥,由他去勸說慕沙放棄綿懷,另擇皇親國戚之子赴緬甸和親或是勸說乾隆同意將綿懷送去緬甸,以救下東兒和小燕子。
“莫說皇瑪法不同意綿懷和親緬甸,就算皇瑪法下旨,我也會拚死阻攔的。綿懷乃阿瑪愛子,亦是我的胞兄,我如何能夠看著他遠去緬甸而不管。”起先綿憶隻當爾康是刻意來試探,因此他一力反對,但是這其中也有一半真心。
“我並非真要讓綿懷去做緬甸夫,說服皇上將他送去緬甸也是權宜之計,等到救下東兒與還珠格格之後,我們出兵奪回綿懷,我向你保證他們不會動綿懷分毫。”爾康沒想到綿憶會回絕得這麼徹底,隻是除了綿憶他已經想不出還有誰能夠助他救出東兒和小燕子。
綿憶依然堅決:“姑父憑何保證,緬甸人刁蠻無理,萬一他們一怒之下將綿懷拿做人質該如何?”
爾康確實沒有百分百的把握,慕沙能夠挾持東兒,同樣也能夠將綿懷拿做人質。到時候就算大清出兵,也未必能夠救回綿懷。
這次與綿憶的商討最終以不歡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