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恐再有人提起立後一事,三日後回到宮中,永璂連夜將十一連同綿憶召進宮中,除了王喜間隙進殿奉了一次茶水,之後殿門緊閉,任何人都不得近前。
三人在裡邊皆無聲響,綿憶與十一埋頭在書桌前鑽研乾隆生前留下的字畫,原本乾隆的字畫皆被束之高閣,等閒之人皆無法得到。這些還是永璂利用權才命四執庫的小太監送來的,儘管不過寥寥幾張,至少還是能派上用場的。
十一從幾張字畫裡圈出幾個字,說道:“未免旁人起疑,還是由我們其中一人執筆為好。皇阿瑪的筆法我雖學得八九分相像,但終究沒有十分把握下筆,更何況……”
更何況此事關係到自己的兒子,隻許成功不許失敗,十一想到此更加難以落筆。
永璂隻管在一邊蒔弄花草,聽到此處才發話道:“你們各擬一旨,取最肖似者,儘管這道遺旨不似往日那些可以隨意應付,十一哥也不必過於擔心,但凡有半點不相像之處,我必定不會昭告天下。”
綿憶聽後忙問:“若不昭告天下,你可打算從了那群老臣,擇日立後?”
“你說呢?”永璂話鋒一轉,說道,“你們隻管在宣紙上謄寫,寫到滿意為止。”
綿憶就為不令群臣有機會勸諫永璂立後,即便一夜不眠,也要將這道“遺旨擬出來。同樣的,為了避免後患,十一無論如何也會拚儘全力製造出一道傳位“遺旨”。
幾乎兩夜不曾休眠,早間上朝,晚間便在殿中臨摹字帖,終於在第三日傍晚擬下了那道最肖似乾隆手跡的聖旨。
過後幾日,永璂喝下了一劑藥,之後便派了幾名太醫前去問診。據說幾番問切下來,永璂勒令太醫院隱瞞其病情,好事的官員多番打聽,竟得來一個驚人的消息。
“皇上豈會患有隱疾?”所有的人知道消息後皆震驚不已,論說疑難雜症還能治療,隻是此病難以治療且不論,光是此病情便已不可同外人道。
大家看似都被蒙在股裡,實際上消息已不脛而走。不過所有的一切都在永璂掌控之中,消息傳遍整個朝廷的時候,大臣們就屢屢上書,要求永璂早日立下太子。
永璂連後妃都無,又哪裡來的太子。
既然大家都已經安奈不住,永璂索性將隱疾一一道出,儘管人人皆知此事,卻依舊裝作未曾知曉:“皇上既然無可誕延皇嗣,何不從親王後嗣之中挑選和心者養在身邊,以備為儲君。”
永璂不緊不慢問:“眾卿們可有合適的人選?”
大家七嘴八舌一番舉薦,最後將最合適的人選鎖定為十一的嫡子:“成親王之嫡子才智皆俱,且具備某事隻能,實為上上人選。”
永璂等的便是這句話,兩下擊掌,王喜捧著一個烏木托盤上來,裡麵的金匣子裡盛著一道先皇“遺旨”。永璂說:“眾卿確實高見,朕近日在養心殿內找見一則聖旨,乃先皇所留。”隨後說道:“宣旨!”
群臣齊跪聽旨。
待聖旨宣畢,得知先皇早時就有意繼永璂之後將十一之嫡子綿澤(名字杜撰,十一嫡子名“勤心”,時任內大臣,在清朝時也有過不少功績)立為儲君,無不道先皇此舉睿智。未免再現兄弟爭位相殘的局麵,唯有如此才可權衡各種弊端。更何況十一的嫡子確確實實是可造之人。
人人皆道乾隆睿智,殊不知其中的雲雲種種皆是永璂一手安排。
翌日,綿澤被封為儲君,同日詔告天下,且由半副君王儀仗護送入宮,可謂榮極一時。
儲君的選立,無疑不是遏製朝臣勸稟永璂選立後妃的一道最有利的護身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