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心置腹(2) 墨祈安的往事……(2 / 2)

白耐冬沉默了半晌,兩人就這樣靜靜看著月亮。

此時賀木子打著哈欠走了過來,見到兩人嚇了一跳,:“這麼晚了還不睡?”

白耐冬向賀木子說出了關於船的問題。

“你們夜話的主題還挺有意思的,帶我一個。”賀木子睡意頓無,“不瞞你們說,我在長繁學院就聽過同學討論這個問題。不過這個問題現在還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

“首先,這個問題看似在討論船,其實在討論人,對吧?我暫且提供一些看法。”

“第一種,既然人每時每刻都是不同的,那麼自我真的存在嗎?還是記憶帶給我們的一種錯覺?這是虛無論。”

“第二種,若脫離物質的自我——姑且稱之為‘靈魂’——是真實存在的,憑什麼默認靈魂是意識能夠掌控的東西?有可能它的存在超出了我們的意識。這是不可知論。”

“第三種,我們假設‘靈魂’是可以被意識的,那就意味著它符合邏輯,可以被觀察,被定義,被歸納。不管它是脫離物質的還是由某種關鍵物質所決定的。通過客觀規律,我假設,‘自我’是人自誕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當心臟停止跳動,身體變冷,身體腐爛時自我便消失了......”

白耐冬提出疑問:“規律並不一定代表真理,它或許隻是某種環境下的巧合。”

賀木子撫掌:“你說的對,不過聽我說完嘛。西十二國崇尚科學,卻有這樣的說法‘科學隻不過還未被證偽的假設。’我剛剛的假設也是漏洞百出,因為有些人死後,他做過的事,說過的話依舊影響其他人。對於有些人來說他的‘自我’已經消失,但是對有些人來說,他的‘自我’依舊存在,隻不過換了一種形式。”

“每個人的意識都有自己的一套符號係統,邏輯也好,假設也好,都是這套符號係統的一部分。從某種角度可以說,我們對世界的認知是我們意識的一部分。這麼想想很神奇吧。”

“那麼,”賀木子頓了頓,很委婉道,“我於意識的‘無垠宇宙’看見了我假設的我自己,這個‘我’是否重要?”

墨祈安若有所悟:“人必須自懷混沌以孕育一個跳舞的世界。”

賀木子摸了摸下巴,琢磨道:“從價值觀出發,確實貼近這句話,但如果論及方法論的話,我偏向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仰’,以此建立自己的一組公理以此獲得內心的秩序和寧靜。”

墨祈安喃喃重複:“信仰?”

“一個數學家證明過,如果你想要某組公理具有一致性,其中將有你永遠無法證明為真的公理。”說到此處賀木子笑笑,“這是不是和人類所說的‘信仰’非常相似?”

見二人表情依舊迷茫,賀木子用例子解釋道:“比如那句耳熟能詳的話:‘我思故我在’,這也是對於自身存在的定義,無需證明也無法被證明,更像是一種信仰。”

“不管從什麼角度來看,這都是一個非常有意思非常厲害的問題,或許會被人討論上千年。以我的能力隻能如此去解答,但未來一定會有更加精彩的答案。”

作者有話說:

請不要把本節的哲學討論當真,對文章閱讀也不會有影響,可以跳過。

1.忒修斯之船--Πλο?ταρχο?

2.科學是未被證偽的假設--Karl Popper

3.人必須自懷混沌以孕育一個跳舞的世界--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4.哥德爾不完全性定理--Kurt Godel

5.我思故我在--René Descar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