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讀書半個時辰,楚靈均兄弟兩個用完朝食便趕往鄭家私塾。路上,兄弟兩人還會就學業上的問題討論,隻不過楚靈岫問的多,楚靈均儘量為弟弟解惑,遇到兄弟兩人都疑惑的,便到了學堂上請教夫子。
鄭夫子先給楚靈岫四人講解、布置功課,楚靈均便研墨,提筆將昨日所學的大學章句默寫出來。等楚靈均寫完的時候,鄭夫子也差不多講完了,便給楚靈均單獨教導一會兒。對於四書五經,鄭夫子是要求弟子先通讀背誦,然後才進行講解,他覺得聖人所說的讀書千遍,其意自明,是很有道理的。
好在楚靈均的記憶力力還不錯,雖然不甚理解,但背誦的速度讓鄭夫子很滿意。他現在已經不適合在啟蒙的班裡學習,可是基礎班的進度又超了楚靈均一年,鄭夫子便讓他先在這裡坐著,打算每日下午放學後和旬休的時候單獨教導楚靈均,以便能讓他儘快追上基礎班的進度。
因著楚靈均兄弟近日學習刻苦,連帶著朱高平幾人也一起努力。這些變化都讓鄭夫子和三人的家人欣喜不已。
待鄭夫子離開去下一個班級授課,楚靈均便偶爾起來活動一下身體,又把上一世的眼保健操交給了小夥伴們。畢竟,在這個沒有眼鏡和飛秒手術的時代,一旦近視可就沒有其他辦法可以彌補了。而科舉考試動不動就把人關在一個小房間裡幾日,沒有好的身體根本撐不住。
午時休息,師娘給不回家的學子們準備了熱湯,楚靈均幾人各自盛上一碗,就著早上帶來的糕餅一起吃了。
這個年紀總覺得精力旺盛,飯後肚子被填飽,幾個人一起說說笑笑就又恢複了活力。楚靈均也不急著去讀書,先帶著弟弟一起散步活動,偶爾朱家兄弟也一起跟著,在私塾院子外走走玩玩。
這樣的平靜的日子持續了幾日,就又被突如其來的一件事兒給打斷了。
……
從劍南州至西平縣的官道上,一行人騎著馬正急速奔馳。
馬蹄掀起的塵土紛紛揚揚,好半晌,空中漂浮著的灰塵才再次落下。官道上又恢複了正常的秩序,往來的客商和百姓們繼續趕路。
不大一會兒,又過來兩輛馬車,車夫手持長鞭不時地催促拉車的馬匹。
官路上的行人又是一番避讓,有人對著遠去的馬車問同伴:“州裡出了什麼事?我看過去的兩波官爺,急匆匆的趕路。”
同伴也是搖頭不知,幾人胡亂地猜測了幾句,又紛紛轉向彆的話題。
打頭的一隊人,正是來州裡采買督辦萬壽節節禮事宜的錦晟和汴京、劍南州派來的侍衛。
後麵兩輛馬車中,則是去州裡獻萬壽糕的孟縣令一行人。
五日前,孟縣令帶上令人打造好的兩套製作萬壽糕的廚具,帶著人去了州裡。待知州騰出空來見他的時候,孟縣令便把做好的萬壽糕令四人抬著送了過去。
知州見了大喜,太子派下來的年輕官員雖然隻是從七品的錄事,遠比不上自己的品級。可據汴京的消息,此人是這兩年跟在太子身邊頗受重用的,一旦山陵崩,那麼太子就是名正言順的繼承者,太子身邊人官位一定會水漲船高。至於齊王,雖然小動作不斷,可目前為止到底是名不正,自己又不是那邊的死忠,也不需要拿命搏上位。
知州便直接讓人抬去見錦錄事,這次,自己既能在聖上那裡露臉,在太子這邊也能有個認真辦差的名聲。
錦晟見了先是驚喜,後是擔心。如此精美的壽禮是否造價不菲,是否有傷民力,自己這差事不僅辦的讓上麵滿意,更要不傷害百姓的利益才行。便先代自己感謝知州辦差辛苦,又旁敲側擊的問起來東西的來源和製作方法,這時候知州便讓一直在門外候著的孟縣令進來說明經過。
孟縣令在兩人麵前雖然適當地誇大了自己的功勞,卻也不敢將其他人隱去,都簡單介紹了。
而錦晟卻有些懷疑,這竟是縣中私塾先生教育的幾個孩子先做了出來要為陛下獻禮。
孟縣令見錦晟麵露懷疑,趕緊仔細解釋了,又把所有參與的人員名單呈上,錦晟一邊看一邊點頭,誇讚了孟縣令用心。可看到名單最後,一下子呆住了,因著排在倒數第一和第二人的名字分明是楚靈岫、楚靈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