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落石出 他們即將越過前人的庇護,親……(1 / 2)

濕痕 黑土嘿土 2366 字 2024-03-30

“所以吳守春殺人,不是為了奪畫,而是為了取回?”

李行雲聽著貫一的解釋,猛地站起來,她忽然明白之前發生的一切,到底是為了什麼。

按照貫一所說,這山水圖上的謎題,乃是前固北軍崔道將軍首創,隻為各州營之間傳信時,防範外賊劫道所用。用丹青與詩詞隱藏消息,不僅可以混淆視聽,就算被劫走也不會被輕易解開。

二十年前兩國修訂盟約,故而此法已多年未曾現世。時隔多年,北虞狼子野心仍舊未消,胡州緊靠北虞,崔道之子崔靖鴻將軍率先發現北虞暗地裡恐有異動,故而重新啟用此法,向各州軍營傳遞消息。

崔將軍多疑善謀,隻怕傳信途中突生差池,故而將山水圖一分為二,前後出營。但北虞奸細在暗,不知從何處得知此事,便使計將兩名來榮州送信的士兵殺害,將山水圖生生奪走。

所以,當夜在青羅坊,劉滿英選擇在那時擊殺張其穀,隻是因為提前知曉張其穀會趁著李行畫大婚,坊間人群錯亂時,將山水圖傳遞出去。隻是恰好,那茶鋪木頭上的駐洞就是他用來傳遞消息的地方,隻要他把畫卷起來,藏到駐洞之中,威州來接應的人自會取走。

可惜他不知道,吳守春和劉滿英早就發現了張其穀的身份,之所以那麼長時間沒有拆穿自己,隻是為了一次次的從他手上獲取北虞的消息。

隻怪張其穀太過心急,按照吳守春所想,他本可以不用死的那麼早,但倘若他們那晚不動手,山水圖一旦落入威州奸細手中,要尋起來更是困難。

故而在張其穀的身死之夜,劉滿英狂怒地衝向李行雲,並非為了發泄,隻是因為她需要在眾目睽睽之下,將駐洞之中的畫暗中遞給吳守春。但萬事終有痕,就在她靠近駐洞之時,誤將多年來查探到的賊寇奸細名單一角留在了駐洞之中,反而讓張清雁抓住了把柄。

張清雁卻認為這絕不是巧合,那名單一角能被撕破,留在駐洞之中,正是因為那是一根新木,駐洞中尚有未平的毛刺,所以才劃破了名單紙張,因果如此。

再後來張清雁一行人東去威州,吳守春也是因為知曉另半張圖在嚴長豐手中,所以才在城外設伏阻礙他們的前行,又在城內使計拖延時間。但他還是晚一步,雖然提前下毒殺了嚴長豐,卻棋慢一步,讓他們把畫搶走了。

一步步地,話講到此處,他們終於幡然醒悟過來,連同在淩峰山“失足”的俞常,名單上所記的每個名字,都是北虞派到東梁的奸細。

所以吳守春才每一次都恨不得殺之而後快,絲毫不留情。

“在下還有一問,既然已經查到了奸細,為何將軍和道長仍舊要隱姓埋名多年,不肯以真實身份麵世?”

貫一將回憶的思緒拉扯回來,回答張清雁:“真正在暗處的人,隻查是查不出來的。”

否則山水圖出營的消息怎麼會輕易被北虞知曉呢?

北虞從二十年前戰敗開始,就沒有一刻放下複仇之心,他們在東梁安插奸細,在民間,在官府,甚至在朝堂。

他們查得到螞蟻,卻查不到真正躲在背後的老鼠。

何等吃驚,在場除了貫一,所有人都沉默並且震驚著。一開始,所有人都以為隻是坊間的一起凶殺案,越查越深,到如今,卻是關乎整個東梁的大事。

張清雁望著靜靜躺在案上的兩張山水圖,他自愧,又自疚,他這才明白自己肩上的責任,是何其的重!

回過神來,他們沒有時間再去浪費。

北虞蠢蠢欲動,山水圖已在他們手上待過一段時間,難保消息不會被破解。如若他們已將消息帶回北虞,那北部各州營豈不是危如累卵?到時,各州軍營不攻自破,百姓又當如何?

二十年前的血雨腥風不堪回首,他們哪敢再往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