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落石出 他們即將越過前人的庇護,親……(2 / 2)

濕痕 黑土嘿土 2366 字 2024-03-30

兩張殘缺的張山水圖拚在案上,似乎也並無什麼特彆。不過是兩座山合成了一座山,兩條江並成了一條河,上闋與下闕合成一首完整的詞。

李行雲念出畫上的題詞:“長波照水盈三巒,兩岸烏台料相晚。舊時明月渡今人,今人何歎無貪歡。夏折日暖雨早宣,秋來紅榆香幾段。又把蕭瑟山河轉,但為馬上無路還。”

張清雁的眉頭攥成幾條川,左右環顧兩張畫紙,隨後又鬼使神差般地借過李行雲的匕首開始裁畫。

他用匕首在畫紙上輕輕地刮,把兩張畫從裝裱上揭下來。不出所料,畫紙下麵果然還有一層棉麻紙,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字,隻是毫無章法,全無文意。

張清雁摩挲著那些毫無關聯的字塊,心中反複地思索與揣度。借著夕陽的餘光,他緊緊湊在畫前,四處搜尋著字塊之間的關聯。

“詩?詩!”

一盞茶涼,一道風來。

他想通了,馬上拿起兩張山水圖,照著上麵的題詞興奮地說:“上闋為子,下闕為母。一幅詞,需用下闕解上闋,方得引子,才能解得開謎題。”

李行雲與張清雁心有靈犀,無需言語,她便開始研磨,口中也念念有詞地解題:“長夏,乃六月光陰,以五行補四季,則為六行取四、六行取五;波折二字,取一波三折,也就是一行取三;日照中天,意為午時三刻,六行取三……”

以此類推下去,九行十二,三行取八,十三取四……共六十八字。

李行雲趴在棉麻紙上,他念一個,她圈一個。

“湫”

“水”

“渡”

“定”

“……”

張清雁接過李行雲謄寫好的字條。

“湫水渡守軍十三萬,定安口守軍八萬,紅山穀守軍七萬,武功嶺守軍五萬。防賊有變,初七前,胡州調兵武功嶺九萬,故營中虧缺,煩請各州營派兵支援。”

李行雲細細聽信中的內容,說:“看來,崔將軍給北部各州營都發了密信。”

“可他們獨獨隻截了到榮州的……”

暮靄沉沉,昏黃的日光無力地掙紮在榮州城的每一個角落,但隻是徒勞。

最後的謎題終究水落石出,大霧散去,幾個年輕人心中明朗開來。但新的問題又隨之出現,他們即將越過前人的庇護,親自麵對即將襲來的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