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您敢發誓嗎(1 / 2)

日光穿透黑暗,如水一般鋪散在大地上,寂靜的小院人來人往,小丫頭們的議論聲不絕於耳,絲毫不在意尚未起身的主子,而是各自爭搶著抒發自己的意見。

“小姐起身了嗎,侯爺和夫人還等著呢,也不知一大早有什麼重要的事兒。”

“還能是什麼,左右不就是些訓誡的話,都會背了。”

“嘻嘻,五小姐就是比不上四小姐更得侯爺夫人喜愛,挨罵也是常有的事情。”

屋內已經徹底醒過來的桑榆把她們的對話一字不落的全都聽在了耳朵裡,這些丫頭真是膽大包天,主子還在屋內,她們就敢明晃晃的聚集在門口說主子的是非。

這樣一群丫頭,就應該全部趕出院子才對,反正滿院的丫頭沒一個忠心的,更遑論真心。

無奈的扶額,冰涼的觸感令她打了個哆嗦,怔在了當場,半晌才十分不自信的又摸了摸額頭,確定這是真實的觸感,不是她在做夢,莫名其妙的桑榆一骨碌坐起了身。

老天爺,又在同她開什麼玩笑。

再次後悔當初的自己就不應該多嘴吐槽那一句!

桑榆在臨睡前一向喜歡找一篇情節跌宕起伏的文當做睡前讀物,她好在腦海中暢想一番劇情,徜徉在自己幻想的劇情中進入夢鄉,她在書城裡大浪淘沙、精挑細選了這本真假千金的文,又恰好和自己同名,簡直是緣分,後來才發現,是孽緣。

作者在簡介上描述的天花亂墜,爽,爽到了極點,就是一開始比較憋屈。

桑榆想看看究竟有多麼爽,於是入坑了,聽到一半覺得有些不對勁了,不是說好了隻虐一小部分嗎?

這都過半了,而且,隻看到通篇都在虐真千金,沒看出來爽在哪。

深覺自己被騙了的桑榆立刻翻看目錄,跳著看完了整本書,好家夥,真千金貫穿全文的唯唯諾諾、低三下四,還要忍受著侯府眾人的洗腦包。

讓她要對假千金好,那是她的姐姐,不能和她搶東西,分寵愛。

這是有血緣關係的人能說得出口的話?

真是把人騙進來殺啊。

桑榆當即氣血上湧,鍵盤在手,天下無敵,發了一段小作文,順帶給了作者一個差評。

真千金都已經到這種山窮水儘的地步了,就應該破罐子破摔,直接開撕,力求讓侯府的每個主子都能感受到她的情緒。

睡意朦朧去會周公的時候,桑榆內心的火氣還沒有消下去,氣呼呼的想著如果她是真千金,一定要讓侯府不得安寧。

再一睜眼,上天果然如她所願,她變成了真千金,也不對,成為了一半的真千金。

她寄居在真千金的身體裡,恰好趕上了她初回府的那段日子,她看著真千金傻乎乎的想要討好所有人,每天忙的像一個陀螺,但是,在侯府眾人的心裡,她始終趕不上假千金的地位。

她白天興致勃勃、興高采烈的討好所有人,等到夜晚的時候就會一個人躲在被窩裡偷偷的哭泣,然後給自己鼓勁,告訴自己,明天一定會被大家所喜歡,像個大傻子一般。

就這麼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她困在她的身體裡,和她一起感同身受著這些,真真切切的在心裡憋屈了六年。

一開始這位真千金沒發現她的存在,後來在機緣巧合之下倆人突然就互相感應到了彼此,真千金本就難熬的時光裡就像是被突然注入了一道光一般,十分的喜愛她。

經常找她說話,同她分享著自己的煩惱,桑榆也會勸著她沒必要委屈自己,既然大家的心都偏向了假千金,何不豁出去了,為自己爭取一些權益。

真千金十分的固執,一心隻想為了家庭和諧,最近這段時間發生了太多的事情,也不知道她怎麼就無聲無息了起來。

凝神思索了許久,桑榆實在是想不通其中的緣由,就像是她想不通自己為什麼會來到這裡一般。

索性放棄了,現在是她來主導這具身體,一切她來做主。

“吱呀。”

房門被打開的聲音,一個紮著雙丫鬢的小丫頭探頭探腦的看了過來,正對上她漆黑的眼眸,不由得嚇了一跳,結結巴巴的道:“小姐,該起身了,侯爺和夫人派人來催了。”

桑榆斂下眉目,淡淡的嗯了一聲,是該起身了,今日還有一場硬仗要打呢!

小丫頭朝門外喊了一聲‘小姐起了’,而後一群侍女們魚貫而入,各自捧著手中的物件有條不紊的伺候著她起身了,擔憂侯爺和夫人會把她遲到的事情怪到丫頭們身上,所以,小丫頭們都十分的急切。

在給她梳頭的小丫頭第三次扯痛了她的頭皮的時候,桑榆發作了,厲聲道:“侯府就是這樣教導你的?你這樣笨手笨腳的丫頭也配到主子麵前伺候?滾出去跪著,跪滿一炷香的時間。”

彆以為她不知道,背地裡說她壞話最凶的就是她了,好像她親眼看到她殺人放火了一般,用最惡毒的詞彙來形容她,還傳的有鼻子有眼的,真千金經常被欺負的暗自垂淚。

她勸過她把這件事情告訴父母,縱使都不喜歡她,那她也是侯府的一份子,是侯府正兒八經的主子,斷然沒有讓一個小丫頭騎在她頭上的道理。

真千金不聽勸,不想給侯府添麻煩,自己默默的忍了下來,這才導致院裡的丫頭們愈發的放肆起來了,一個個的做派跟個小姐差不多。

現在她既然掌握了身體的主動權,本就憋著的一口氣自然是不吐不快,誰讓她大清早的就犯自己手裡了,不然也不會拿她開刀,隻怪她自己不長眼。

紫月十分的不服氣,她是整個院子裡最體麵的丫頭了,今天若是出去跪著,日後她還有什麼臉麵在院子裡作威作福,當即不服氣的道:“小姐,奴婢隻是一時不察,何必罰的如此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