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行偶遇 “下次一起。”(1 / 2)

南港冬初 人間宿 4036 字 2024-03-30

周五晚上十點,應覺月收到了父母回複的微信。

隔了四天,近乎同一時間。但他們肯定不是約好的。

應覺月急忙點開這兩個置頂。

爸爸:[知道了,你也是。有需用錢的地方告訴我。]

媽媽:[好的,謝謝女兒。缺錢花了告訴我。]

隻有這些。她快速各發出一個[好呀.jpg]的可愛表情。

一分鐘,五分鐘,十分鐘過去了,兩邊都沒有再發來新的消息。

應覺月沒什麼表情地凝視手機,剛剛躍動的指尖現在機械地往上翻聊天記錄,接著又退出對話頁麵,如此重複了三遍。不可能的事,再看幾遍有什麼用呢?她突然有種胸口堵得發悶,呼吸不過來的感覺。於是頭往後仰起,紅木椅背撐著肩膀,晝亮燈光打在臉上,雙眼不由自主閉合,被她用手背遮住。

緩了一會,還是覺得這三十五個字符太過刺眼,比燈光更甚。

父母都主動要支出你的生活費用,對你的其他事情從不過問,這種極度的放養式有著高度的自由。換了大部分的人肯定是欣喜若狂,應覺月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

不能再多問一句嗎?

不問問司機走了以後她怎麼去學校?

美國降溫了那南港現在的溫度是高是低?

哪怕是一句無關緊要的吃飯話題,都不能和她多說一句嗎?

明明她是在線的。

應覺月慢慢移開手背,手機屏幕還亮著,她掃了一眼,徹底死心。算了,也不是差這一次了,反正以往一向如此。

她麻木地看著手機,快要息屏時,瞟到了什麼。手指一滑,進入到新的聊天頁麵。

在色彩心理學角度中,綠色是能改善心情的顏色之一。

或許是因為這個原因,驅動她打開這個以淡綠色為主色調的頭像。

頭像是一幅風景油畫,花朵綠草樹木近乎占據整個畫麵,還有一座房屋,很有藝術風格。

應覺月聯係到他本人沉穩又帶著點少年氣的形象,還是挺適合他的。接著又打開他的朋友圈,範圍全部可見,都是歌曲分享,平均一年五首,什麼語種和風格的都有,有很多首她也聽過。

大致看過一遍後滑屏退出,聊天頁麵隻有簡單的一句[我是02.06]。

一般情況下,如果是很熟的朋友,應覺月是不會給他們備注成真實姓名的,程昀的這個,屬實是應覺月忘記了。因為看虛擬昵稱,可以準確得知友人目前的狀態。比如,任一鳴有段時間為了膈應陶蘇,總是當著她的麵啃桃酥。陶蘇有了心理陰影,怒改微信名:不吃桃酥行不行。

“02.06”。

是開學日期?還是他的生日?但是沒有人會用這兩個日期當自己的微信昵稱吧,更何況是他。應覺月的微信昵稱就是簡簡單單的“ying”,她姓氏的拚音。

腰椎處傳來一陣酸痛,久坐引發的老毛病了。應覺月用不專業的手法將就著給自己做了個按摩理療,周五晚結束了一周的課程,她又困又累,兩眼發酸,放下手機鑽進舒適的被窩。

暖黃色的小夜燈亮度適宜,就像是漆黑海岸邊的一座燈塔。

應覺月握著床頭米白色小熊的手,沉沉睡去。

-

第二天,七點鬨鐘一響,應覺月準時起床,流水線一樣的開始背書、做題、整合幾道錯題。

一到飯點,她直接從外賣軟件的購買曆史中下單。早餐點了腸粉和鳳爪,午餐點了芋頭排骨飯。

期間還跟路襄打了視頻電話,約了明天一起去喝早茶。本來還想叫上陶蘇,奈何她周末的生物鐘日夜顛倒,電話無人接聽,於是作罷。

晚上把冰箱裡兩盒快過期的酸奶喝完了,溫飽得到解決,應覺月用導航軟件搜索車行,選了離得最近的三個。

她套了件草綠色的連帽外套,戴上藍牙耳機,輕裝出行。

出門後發現,跟她家一樣,對麵的彆墅也是一片漆黑。周末晚上,一家人應該要麼窩在家裡,要麼出去購物吃飯吧。

應覺月一手繞到頸後,拉起灰色兜帽,包裹住自己的整個腦袋,耳朵不再灌風。

南楓彆院的商鋪裡客人都很多,小花園的涼亭、連廊上很多聽戲的老人,還有漫步的情侶,散步的家人。

十二首歌的時間,應覺月按照導航指示,來到了第一家車行。這家車行車種齊全,單車摩托車電動車都有出售,門庭若市,生意興隆到老板都快招呼不過來了,她放棄這一家。第二家車行的人倒是沒那麼多,但是從外往裡一看,車種和車型好像太少,而且都不太適合她。

接下來是第三家。這個車行的名字直白到幽默感騰升,就兩個大字“車行”。位置很不起眼,周圍商鋪林立,它卻在兩棟三層式的自建房裡“夾縫生存”,她繞了幾分鐘才找到。

裝修風格尤其“詭異”:明明是車行,讓人第一眼看到的不是車,而是從二樓蔓延的大片藤蔓,像一塊綠色的幕布,蓋住了玻璃門三分之二的外露麵積。店鋪外圍還有一圈盆栽,這裡就像是園藝設計師的工作室。

應覺月摘下耳機,毫不猶豫地走進去。

隻見一個穿著灰色寬大T恤和黑色短褲的人躺在搖椅上,蒲扇蓋著臉,雙手交疊在大肚子上,一派祥和模樣,底下還有一雙人字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