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合能持續多久?不刻意維護的良好關係能持續多久?
應覺月不知道彆人,但就她和程昀而言,答案是見到麵就行。
開學第一天就加上了微信,直到現在還是一條孤零零的提示語。很顯然,他們都不喜歡無效且瑣碎的社交模式。
一起跟在高主任的身後,去辦公室搬作業;在班級門口的飲水機打水,看見對方都會微笑頷首。
因為不是同班同學,除了數學外,其他科目的任教老師都不相同,放學時間按照老師的習慣或課程的進度,有準時也有延遲。應覺月沒有刻意等他,遇見了就一起回家,沒遇見就自己回家。
這幾天僅有的兩次碰麵:上學、回家各一次,還是程昀特意等她。上學時碰麵的那天,程昀還是一樣準備了豐盛的早餐。
應覺月有些不好意思,約定下次請他吃飯,他欣然答應。
恰巧是那天早晨,他們在自行車停放區偶遇路襄。
不過都是騎單車上學,遇見了很正常,路襄不像陶蘇那樣靈敏和好奇,沒有多問緣由,隻是猜測大家都是在校門口遇見的。
兩人默契地“將錯就錯”,變相承認路襄的猜測。
不過這件事像坐了趟直達列車,列車的終點是陶蘇的耳邊。
陶蘇興趣盎然,本著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求知精神,纏著應覺月問東問西、事無巨細般地“打探敵情”,都被她含糊其辭,蒙混過去。
一切大小事宜都在應覺月的規劃中有條不紊地推進著。
星期五下午,七班最後一節課是數學課。
高主任一上課就跟同學們達成約定,專心上課的話可以提前三分鐘放學。提前三分鐘意味著什麼,可以不用在停車棚擁擠,可以先去小吃攤排隊,可以先享受周末生活。獎勵式教學效果顯著,這堂課的紀律非常好,同學們認真積極,勁頭滿滿。
約定時間一到,七班提前放學。
“覺月,可能還要麻煩你去趟圖書館。”高主任走到應覺月的課桌前。
應覺月剛好把周末作業裝進書包隔層,邊拉包鏈邊問:“是要拿隨堂檢測卷嗎?”
今天下午,各科練習冊配套的隨堂檢測卷陸續分發下來,但是數學的遲遲未到。
“對。我們數學的測試卷上節課才到圖書館。明後兩天是周末,下周一圖書館閉館裝修,但我們下周一得用這個布置作業,所以隻好麻煩你現在去一趟。”高主任也很反對占用學生的課餘時間,但此舉屬實無奈。
“我跟程昀也說了,你們倆放學一起去吧。”
應覺月頷首,接著應下:“好。”
一旁刷刷下筆的路襄此時停下,轉頭看她,用裝神弄鬼的語氣道:“數學課代表辛苦了。”
高主任被逗笑,給了路襄一個調侃的眼刀,繼而敲了敲她的桌子:“貧的你!”
路襄捂耳朵,表示自己聽不到。
應覺月在一旁笑著。
高主任在鈴聲敲響後走了,學生雀躍的呼喊聲從外麵傳進七班。
應覺月走出課室,站在後門側邊往八班看。八班前後的門都是關著的,裡麵的同學全都聚精會神地看著黑板。她怕引人注目引起尷尬,也怕打擾老師上課,沒走得太近,遠遠觀望,沒看到程昀。
“八班還沒放學嗎?”路襄看到應覺月去而複返,扭頭問道。
“嗯,他們老師留堂了。”應覺月站在後門說。
路襄作收筆之勢:“要不我陪你去吧。”
應覺月看了一眼腕表:“沒事,我自已去吧。你不是要留下來把英語單詞抄完嗎?”
“你不是路癡對吧?知道圖書館一樓資料室在哪裡對吧?”路襄拿筆的手托住下巴,反複詢問,真的怕自己這個真路癡把她帶壞了。
應覺月雙手抱臂,回答反向操作:“我是,我不知道。”
“啊?”路襄佯裝一臉為難、猶猶豫豫的樣子吐出幾個字:“那你記得導航哦,記得借助科技的力量。”
應覺月放下手,向她比了個OK手勢:“我走了。”
“拜拜,估計你回來就見不到我了。”路襄揮手。
“後天就能見了。”那天應覺月和陶、路二人約好去喝早茶。
路襄點頭,揮手:“那就星期天見。”
-
實驗班的教學樓到圖書館距離可謂是“跋山涉水”:先穿過一座由大理石打磨而成的假山園,然後經過清澈彆致的景行湖,這算是把南中最長的兩個景點走完才到目的地。這個設計難道想讓學生們先“勞其筋骨”,再“苦其心誌”嗎?
應覺月走出景行湖,發覺到不對勁的地方。
一種怪異的感覺湧上心頭,緊張、害怕、毛骨悚然的感覺,這很像她初中時被尾隨的那次經曆。也就是從那次以後,路襄和任一鳴爭著當她的單車老師,他們還多次護送她回家,直到爸爸安排了專職司機,接送她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