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著屋內愈發低沉的氣壓,還是嶽雷率先忍不住了,偷偷用餘光看了一眼站在一旁一言不發的嶽飛,小聲嘀咕道:“是去了,我就是想要好好習武麼。讀書有什麼意思,便是會背再多的文章到了戰場上能靠背書將敵人殺死嗎?”
絲毫不意外嶽雷的回答,但是嶽飛看著一根筋的兒子還是隻感覺腦袋疼。
恐怕這就是為人父母的通病,儘管自己是武將出身,若是兒子可以子承父業,那自然會是自己的驕傲。但是這並不代表著嶽飛允許兒子可以一心習武徹底丟了文化。
正如嶽飛自己,越是身居高位、成就一軍統帥,他越是明白。
如果一個人隻有匹夫之勇,那他的武藝就算是在高超,也終歸隻能成為一屆武夫。
真的想要指揮作戰、帶兵打仗。不讀兵法、沒有文化是萬萬不行的。
可這隻是嶽飛作為一個過來人的認知。
他的兒子們顯然不明白這點,或許也是從小耳濡目染的熏陶,孩子們一個又一個的喜歡上了習武,並且同樣的都不喜讀書。
他的長子嶽雲正是如此,那時候嶽飛的職務還沒有現在這麼高,所以嶽雲並沒有在自己的身邊長大。
嶽飛也隻能在閒暇時間回家探親時可以和嶽雲見上一麵,而幾日過後嶽飛就要再回軍中,不知歸期。
在這種情況下,嶽飛根本無暇顧及長子的日常情況。待將長子接到身邊居住是卻發現這孩子的性子已經扳不過來了,和年少的嶽飛一模一樣,一樣的倔強、一樣的撞破南牆不回頭。
吵著鬨著一定要去參軍,嚷嚷著若是嶽飛不收留他,那他就要去彆人的部隊裡入伍。
無奈,嶽飛也隻能將當年隻有十二歲的嶽雲收入麾下,編入自己部將張憲的隊伍中。而嶽雲也就這麼從一帳前小卒做起,一路摸爬滾打。
時至去歲,嶽雲隨父出征,在收複隨州一役中,年僅十六歲的嶽雲奮勇殺敵、衝鋒在前。在這場攻城的硬仗之中第一個登上久攻不破的隨州城牆,為最終收複隨州奠定了勝利的基礎。
而後嶽雲又隨大軍繼續北上,並在之後的多次戰役中衝鋒陷陣立下大功。從此也贏得了軍中“贏官人”的稱號。
更讓嶽飛滿意的是,在戰場中的次次磨練下,也真正讓嶽雲明白了讀書的重要性,此後每有閒暇時間,嶽雲總會手捧軍書兵法潛心鑽研。
不過就在他對長子感到欣慰的同時,嶽飛無奈的發現,次子仿佛也開始走上了長子的老路。
不知道嶽飛在想什麼,見爹爹一時間沒有出口訓斥自己,嶽雷以為嶽飛是終於認同了自己的觀點,看了看嶽飛的臉色後,壯著膽子說道:“爹爹,大哥十二歲便隨您在軍中曆練,而今我也已經十一了,要不您也把我收複麾下?您放心我肯定服從軍令,上陣殺敵絕無二話。”
這話剛說完,瞬間將嶽飛氣的夠嗆:“你才幾歲就想去軍中廝混,軍令如山豈能由你有半點疏忽!你能去軍中乾什麼?當夥夫嗎?”
聽了這話嶽雷很是不服,也不顧嶽飛的雷霆大怒,直接頂嘴道:“上陣殺敵、傳信偵查,我都可以做。父親莫要小看孩兒,大不了一死而已,那我也不會後退半步。”
先前嶽飛還有耐性聽著嶽雷反駁的話語,可直到聽到嶽雷口中堅定的說出“一死而已”,嶽飛隻覺得一腔怒氣直衝天靈蓋。
常言道“一將功成萬骨枯”,儘管嶽飛乃一代名帥,早已見過太多生死兩茫,也很清楚打仗便是要死人的。
可是嶽飛絕對無法忍受自己的兒子,自己從小養到大的兒子,把生死這般隨意的掛在嘴邊。
“小畜生,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我生了你就是讓你這般隨意言死的嗎?”嶽飛上前一步揚起手掌就要去扇嶽雷。
嶽雷話一出口便知道自己說錯了話,也不敢躲,隻是緊閉著眼睛等待父親的巴掌。
但嶽飛的巴掌即將落下之時,看著兒子緊張的表情,嶽飛的腦海裡突然回響起小兒子的哭聲,頓時覺得打他也沒什麼意思。
手掌僵直在半空中,隨後又緩緩的放下。
這邊嶽雷等了半天也沒等來嶽飛的巴掌上身,詫異的睜開雙眼卻發現嶽飛的手已經放了下去。
也難怪嶽雷如此詫異,實在是嶽飛的脾氣本身就算不得多好,又極其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罵不成才這一套理論,所以平日以來麵對孩子們都是一副典型的嚴父狀態。除了最小的嶽靄外,他們幾兄弟挨打都可以算是家常便飯了。
沒有錯過嶽雷不解的眼神,嶽飛重重的哼了一聲,宣布了自己的決定:“從今天起,你就給我老老實實的待在自己的院子裡,哪兒也不許去,什麼時候把百家姓、千字文全都給我背會了,什麼時候才能出去。你要是敢給我偷跑出去,老子打斷你的狗腿,就當沒養過你這個兒子。”
說完,嶽飛便攜著滿腔的怒氣離開了嶽雷的小院。
不過嶽飛雖然生氣,但是接下來的行程並沒有改變,隻是其他兒子們顯然被嶽雷連累的不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