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外的世界 直到嶽靄裝作若無其事……(2 / 2)

我爹叫嶽飛 白師傅 3625 字 2024-03-30

嶽靄表示,好感度這種東西還是要從小刷的,年齡越小就越容易刷的更高,畢竟這是兒時的情誼麼。

尚不知道自己已經被話都說不利索的小弟納入保護範圍的嶽震,見嶽靄吃的開心,也跟著笑了起來,隨後又拿起一塊點心遞給嶽靄。

不過這次卻直接被李氏阻止:“震兒自己吃,彆給小寶吃了,你看他都胖成什麼樣子了,他吃多了要積食的。”

李氏態度很堅決,所以嶽震也隻能有些遺憾的將點心重新放回盤中:“那我不吃了,留給小寶下午再吃。”

聽了這話,剛好咽下最後一口點心的嶽靄不禁深深地看了一眼嶽震,“四哥,你不和我搶點心吃,那我們以後就是好兄弟了。”

緊接著嶽靄又滿臉幽怨的摸了摸自己鼓起的小肚子,心裡怒吼著“我這不是胖好吧,分明是嬰兒肥!而且我才不會再積食了,我起碼可以在吃十塊。不對,是十五塊小點心!”

其實要嶽靄說,這點心哪兒哪兒都好,就是有些過於追求精致了。堪堪隻有自己手掌大小的點心,他兩口就能吃完一塊。

*

路上的行程就在他們的百無聊賴中悠悠的度過,其實鄂州距離江州的距離並沒有多遠,快馬輕騎下不到一天的時間便可抵達。但他們這裡除了女人就是孩子,還帶了一些各類物品。這才拖慢了行程。

左右也沒有什麼著急的事情,所以馬車行駛了三天多才終於見到了江州城的影子。

聽李氏說,走水路乘船順流而下更為便捷,時間短不說,行駛途中也更舒服一些。不過這寒冬臘月的,南方正逢支流的枯水期。船舶通行不暢,大型船隻靠岸時極易擱淺,而普通的小舟、竹筏等工具安全性又著實不高。

所以為了兩個孩子的安全考慮,李氏最終還是選擇走陸路出行。

一開始嶽靄還對古代的官道充滿了好奇,頻頻去掀開簾子想要往外麵看。李氏阻止不及被嶽靄拉開了一角,瞬間黃沙紛飛的景象映入嶽靄的眼簾,直嗆得嶽靄大了一個噴嚏,揉揉眼睛,選擇裝作若無其事的模樣,悄無聲息的用小肉手蓋上了簾子。

不過外麵的樣子還是讓嶽靄受到了深深地震撼,縱然他們行走在主乾道上,但莫說馬車,便是行人都少的可憐,僅剩下幾顆半青半黃的樹,歪七扭八,孤零零的長在路邊。

而且每日去客棧住宿,與外麵世界的不斷接觸,也讓嶽靄更加受到觸動。

南方的冬日雖不是北國的千裡冰封,但也是下不完的連綿陰雨,霧氣頗重,森森的冷風仿佛能吹到骨髓裡一般。嶽靄身上裹著裡三層外三層的厚實棉絮,仍然不願意將手伸出來。

好在李氏早早備好了炭火盆,就連嶽靄手上也給他塞了一個手爐。手爐是銅製的,裡麵放入了少許帶有餘溫的木炭,利用金屬導熱的原理用以取暖。

小小的一個手爐,外觀雖然普通但構造卻十分精巧,拿著它仿佛周遭的溫度一下子就提高了好幾度,嶽靄這些天總是抱著它不肯鬆手。

*

這幾天下來,僅是他在客棧門前多站上一會兒,或者咳嗽一聲,柳兒便會把他抱回到火盆燒的正旺的房間裡。還會連哄帶騙的再給他灌上一大碗薑湯。

可是在客棧外的其他行人卻全然沒有嶽靄這般幸福,他們更多的僅僅是穿著最普通的麻布單衣,稍微好一些的也隻是多穿了幾層,亦或是在兩層中間加入了一些鴨毛或者蘆葦花。

是的,剛發現這點時嶽靄也震驚了許久。說起蘆葦花,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二十四孝中閔子騫的蘆衣順母,卻不想那個在他看來經曆無比淒涼的主人公,放到這裡甚至並不算穿的最差的。

客棧門前來來往往的行人,他們有些麻木僵硬、來去匆匆,也有的和同伴大笑著聊天、充滿生氣,但唯一沒有改變的是那一根根凍的又紅又腫宛如上凍的紅蘿卜一般的手指,亦或是被冷風刮的皸裂的臉頰。

正是這時,嶽靄才真正意識到,這裡是古代,是一個在自己看來平平無奇的棉衣,都不是平民所能擁有的物件的時代。

而眼前的景象也全然沒有北宋詩人柳永的詩詞中描繪的“市列珠璣、戶盈羅綺”之感,更是看不出那裡“參差十萬人家”的繁華。

這裡有的隻是連年戰火,苛捐雜稅留下的滿目瘡痍。有的隻是民生凋敝帶來的世態炎涼。

也真是這一刻,嶽靄對自己所處的環境有了一個準確的認知,想想自己的飲食起居、吃穿用度,原來竟是自己“何不食肉糜”了。

好吧,想到這裡嶽靄偷偷的看了一眼在車內假寐的李氏,然後伸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抓向了碟子裡的梅花糕,隨後不帶絲毫猶豫的將小糕點一把塞入口內。

綿軟的細豆沙在嘴裡綻開,淡淡的梅花香味彌漫唇齒。

真好吃!珍惜美好生活從現在做起!今日美好今日享,莫問明日當如何。

嶽靄眯著眼睛細細的品味梅花糕的滋味,全然沒有發現李氏不知道何時早就睜開了雙眼,看著他的模樣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