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結束了,陸鳴時沒有離開會客廳。
他仍舊坐在那張沙發上,平靜的臉孔上看不出喜怒。
良久,男人終於有了動作。他脊背微彎,以手扶額,像是承受不住什麼。
屋內清冷無聲,思念鼎沸翻湧。
多久沒有想起她了呢?
就連Alice這個名字,都是他幫她取的。
誰能想到,孩提時玩笑間陸鳴時給艾宛書取的英文名,竟成為了艾宛書後來真正使用的名字。
還會有人像他那樣,一遍一遍叫她“宛書”嗎?
多久沒有想起宛書了呢?
這些年陸鳴時已經不會再去搜尋宛書的消息了。
從最初的不再主動給宛書發消息,到宛書給他發節日祝福他也隻是潦草回應,再到不再聯係,一切仿佛都是順其自然。
沒有人知道,陸鳴時是靠著多大的毅力才有了現在的結果。
回避著她的消息,刻意地不去想起她,仿佛這樣就是忘了她。
可是陸鳴時怎麼會忘了艾宛書呢?
越是在攝影這條路上前行,陸鳴時就越是忘不了艾宛書。
陸鳴時的每一個進步、取得的每一份成績,最想要分享的人,就是艾宛書。
15歲第一次拿起相機的陸鳴時,是那樣開心地衝出家門。
“宛書,我終於有相機啦!你做我的模特吧!”
“好呀!”
陸鳴時打開了手機裡的隱藏相冊,一張張充滿了生活氣息的相片勾勒著兩人的曾經,直到穿著婚紗的宛書出現。
她笑得那麼甜那麼美,讓陸鳴時連思念都不敢放縱。
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想念要克製,喜歡要克製,到了最後連嫉妒都要克製。
明明他曾是她最親近的人,怎麼就走散了?
小時候的陸鳴時不知克製為何物。
宛書一向聰明,書本課業難不住她,卻太過安靜沒有朋友。
住在宛書家隔壁的陸鳴時剛好相反,學習上朽木一塊,性格卻熱熱鬨鬨,最愛的就是跑去宛書家從書堆裡把宛書拉出去玩兒。
於是兩個小孩成了最好的朋友。
陸鳴時憑本事成了宛書最好且唯一的朋友。
初三那年,陸鳴時磨了父母一個學期,還拉著宛書幫他跟父母說好話,終於在15歲的夏天,獲得了人生中第一台相機。
中考來臨,陸鳴時嚴詞拒絕了陸父陸母和宛書去接他的提議。
他已經是成熟的大男孩了,不用父母接送,平時不需要,中考也不需要。
至於宛書嘛,在家裡等他就可以了,不用白白出來跑一趟。
最後一場考試結束, “成熟”的陸鳴時把自行車蹬得飛快,爭分奪秒回家。
原因無他,中考期間高中也放假了,早點回去就能多和宛書玩一會兒。
是的,15歲這一年,宛書已經在讀高二了。
小時候因為宛書不愛說話不交朋友,隻有鄰居家的小男孩願意跟自己的女兒玩,艾父艾母十分擔心女兒不能融入校園,多留她在家了一年。
然而宛書越長大,越是顯露出她比同齡孩子聰明,考試永遠是第一名,有時候問的問題老師都答不上來。
於是艾父艾母最終做出決定,得根據宛書的實際情況讓她接受教育。
13歲,宛書小學畢業,升入高中。
原本比宛書高一級的陸鳴時,突然之間就比宛書低了兩級。
不過陸鳴時本人對這件事接受良好,他非常為宛書感到驕傲,恨不得拿著大喇叭告訴所有人他最好的朋友是個天才,沒讀初中就讀高中了。
此刻狂踩單車的陸鳴時滿腦子都是終於把初中讀完了,他馬上就要和宛書一起讀高中了。
小學時陸鳴時每天都和宛書一起上下學,沒有其他小朋友願意當宛書的朋友也沒關係,有他在,絕不會讓宛書孤單,宛書才不稀罕和那群小屁孩做朋友。
利落地把車在院子裡停好,陸鳴時衝進家門之前衝著隔壁大喊一聲,
“我回來了宛書,馬上來找你!”
不等回應,陸鳴時衝進家裡放下書包就告訴父母,
“爸媽,我帶宛書出去玩了。”
“哎!看你急的,先看看桌上是什麼。”陸母出聲攔住已經轉身要出去的陸鳴時。
陸鳴時一回頭看到桌上擺著的東西,立刻激動地叫了出聲,
“相機!”
“對呀,答應了你的,中考完就給你買。”陸父陸母看著兒子激動的樣子,都笑了。
“謝謝老媽!謝謝老爸!”
這一會兒功夫,宛書等不到陸鳴時,已經自己過來了。
“宛書!看!我有相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