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章 2014年7月今年暑假……(1 / 2)

高中生活劄記 魚芽貝 7629 字 2024-03-30

2014年7月

今年暑假莫依然和爸媽自駕去了明川市,也算是巧合,莫仲山公司的合作夥伴在明川,總是邀請莫仲山去玩一玩,不過莫仲山還是婉拒了對方,隻是承諾等自己到明川之後吃個便飯。

明川離梧青很近,自駕不到三個小時就到了,也不會耽誤莫依然暑假的學習。

莫依然小時候跟著父母去過明川,家裡的相冊裡有許多她的遊客照。後來因為離得近風土人情又差不多,竟再也沒去過,倒是鄭麗和莫仲山總是因為工作上的事到明川出差。

莫依然坐在後座聽見自己爸媽在問:“有沒有什麼想去的地方?”

莫依然對著側過頭詢問自己的媽媽眨眨眼:“我想去的地方……”

莫依然一時沒說出來,她瞥向窗外極速倒退的公路綠化帶。前方藍色標牌上“明川”後麵跟著5km格外醒目。

莫依然想到剛放暑假時和梅秀娣發消息偶然看見的一條信息。

隨即莫依然聽見自己說:“溫澱,想去看看溫澱大學。”

鄭麗一愣,不過看向專注開車的丈夫,敏感卻善解人意的母親並沒有立刻說出自己的聯想,隻是說:“好啊,那我們到酒店放好東西休息一下,就去溫澱大學。”

一家三口坐地鐵到了溫澱大學站,莫仲山出於職業習慣,坐在地鐵上捧著剛剛在進站口領的明川地鐵的線路圖,研究起明川的地鐵線路,還表揚:“呂老師他們當年的線路規劃還是科學,方方麵麵做到那時候的最好了。”

鄭麗已經很習慣丈夫坐上地鐵就滔滔不絕的樣子了,溫澱大學站到了,出了地鐵口,莫仲山還在說:“這個階梯還是要改一下,現在已經不太方便了。”

鄭麗看著走在後麵的女兒,瞪了眼還想繼續說的丈夫:“我知道要改,但現在能不能先帶我們去溫澱大學啊?爸爸!”

莫仲山收聲,然後利索指著前麵不遠說:“前麵就到了。”

那是莫依然第一次在現實生活中看到溫澱大學的大門。

明川市的溫澱區本身就是老城區,在許多學校已經在郊區或開發區建了新校區的情況下,溫澱大學始終沒有新建,不過宿舍區翻新了許多次。

溫澱大學占地麵積不算大,莫依然在網上查過,甚至都沒有財大氣粗的明川大學的三分之二。明大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大學,在明川市有四個校區,生化的實驗樓,金融的聯合企業,農學的基地等等,明大在明川市乃至全國都有各專業自己專屬的頂級資源。

一比起來,同在一個區的溫澱好像就少了許多的氣勢,儘管提到中文和哲學,明大的教授都要首先提一提溫澱大學,但似乎也就這樣了。

溫澱大學偏安一隅在寸土寸金的老城區的中心,每天叫醒溫澱大學的是隔壁開了幾十年的油條豆漿店;見證溫澱大學青春的是街對麵長長久久的勿忘我鮮花店;陪著溫澱大學進入漫漫長夜的是街頭昏黃燈光下的是已經開到第三代的咖啡店;看著溫澱大學從建校到經曆戰火到重整的是這個區所有的老明川人。

溫澱大學是不大,因為不大所以每一個角落都能說出一個故事,每一個角落都得到了妥善的愛護,這是溫澱大學簡介裡的最後一句話。

最後,莫依然留下了在溫澱大學門口的第一張相片,白皙清秀的女孩穿著藏青色的連衣裙,站在溫澱大學古樸肅麗的大門前笑得恬靜美好。

2014年9月

莫依然拿出書包裡整整齊齊的一遝試卷,接著是五科的複習提綱和重點知識總結。

厚厚一本。

一旁的梅秀娣在整理課桌。

一個暑假過去,課桌上的灰積了許多,梅秀娣的潔癖有些忍受不了,夾著劉海拿著濕巾正擦第一遍。

說是高三第一學期,但其實大家在高二下學期已經把整個高三的內容學完了,之後就是長達一整年的複習。

高三一整年除去保送和提前錄取的,其他學生都在做試卷講試卷中度過。

再加上暑假重點班的學生從八月就開始在學校上自習,所以莫依然完全沒有需要收心的警醒——心一直收著呢。

班主任倒沒有像以前一樣開學動員大會,無非還是到了現在這個時候,說與不說最後的結果影響不大。

剛開學就進行了一次開學抽測,前一天剛考完,第二天分數和排名已經出來了。莫依然暑假一個月的苦學還是有了點效果——總分373,在班上排名20。

這比高二剛開學時的分數好了許多,隻是在語文和英語都在前十五的情況下,數學排在了30,莫依然看著自己的數學試卷微微歎氣。

第無數次感歎,她這輩子數學是入不了門了。

和梅秀娣一塊兒訂正了錯題,這種感覺不減反增,畢竟她想破腦袋也想不到要用這個數去代入。

莫依然還是在梅秀娣的陪同下來到了數學老師的辦公室分析考卷,莫依然雖然成績一直不錯,但從小到大就怵老師,沒來過幾次辦公室。

到了辦公室發現學生還不少,有問問題的,也有被老師喊來麵批的。

莫依然一走進辦公室就緊張,也沒打量彆的地方,直奔自己班的數學老師——也就是班主任,中年男人摸了摸自己頭上沒剩幾根的頭發,邊喝茶邊肯定莫依然:“沒事沒事,你已經比之前進步很多了,就是有些細碎的知識點啊,”老師慢悠悠喝口茶,“可能掌握得還不夠紮實,所以成績不穩定。”

“——這樣,你自己搞一個高一到高三的數學知識點彙總,你自己總結,不要寫那些你已經掌握的,就寫那些你記不住的,你不會用的,然後在每條知識點下麵抄一兩道典型例題。”

“先試試。”

莫依然抱著書心有戚戚地離開了辦公室,梅秀娣是數學課代表,還在老師那兒數試卷。

走出辦公室時,莫依然隱約感覺到一束視線,但辦公室窗戶看得並不真切,因此莫依然也就沒有在意。

高三剛開學,大家還在討論高三的文理科狀元和一本線二本線,莫依然隻知道自己的表姐超常發揮,比自己平時的分數高出了二十分,考上了梧青大學本碩博九年連讀的臨床醫學,姑姑尤其開心了很久,升學宴上感歎著總算塵埃落定。

文科狀元是覃霓,聽說誌願填在了首都。莫依然在暑假才知道覃霓是覃霽的表姐,關於覃霓的誌願還是梅秀娣告訴她的。

開學後,老師照例說到不久要填寫目標院校的事情,梅秀娣整理手邊的資料問莫依然:“你還是東湖大學?”

東湖大學是梧青市一所人文社科占優勢的211,在梧青市的東城區。

莫依然想到梅秀娣放暑假不久給她看的和覃霽的聊天截圖,明明重點應該是覃霓學姐的分數和誌願,可是她看見了聊天頁麵最上方。

「還是保送好,早早定下來了」

「不知道啊,我應該也會去首都吧」

「不一起,他應該想去明川市,他肯定沒問題」

然後莫依然就去查了明川市的大學,然後旅遊就跟爸媽去了明川,去看了溫澱大學。

她也沒什麼想法,就是想要離得近一些。

莫依然想起今年初看電影,她在放映廳裡時隻有一個想法,她想努努力,坐到他身邊。

爬行緩慢的蝸牛也會伸出觸角去爭取高處的葉片,長出絨毛的雛鷹會在高聳的懸崖上煽動羽翼,微不足道的遊魚也會潛入深水去探尋另一個天地。

莫依然想要變得更好一些,想要離顧朗希更近一些,這就是改誌願的原因。

查了資料之後,莫依然不得不意識到,明川作為千萬人口的國際都市,211大學隻會比梧青市的更難考。

同樣都是211,同樣都有一流專業,明川同樣人文社科很強的溫澱大學比梧青的東湖大學要高10到20分。

看到信息時她也不知道顧朗希想要去明川的哪一所大學,明川有四所985,明川大學最強,但說不準顧朗希有什麼彆的學校的特彆喜歡的專業,因此隻好猜測他會去哪裡。

明川大學的地質工程嗎,莫依然記得小學的時候顧朗希很喜歡跟她講地質方麵的紀錄片。

但也許現在的顧朗希改變想法了。

如果是明川大學,莫依然就是接下來一段時間頭懸梁錐刺股學習也上不了,每一年明川大學麵對臨江省的最低的錄取分數線也沒有低於過400。

隻有溫澱大學比較適合她,和明川大學同在一個區,她努努力或許可以考上,而且暑假去過之後,溫澱的地理位置和校風她很喜歡。

莫依然衝同桌搖搖頭:“我不考省內的了。”

梅秀娣有一些驚訝,不過很快又說:“嗯,出去看看也好。”

“我想去明川。”

梅秀娣對附近的學校了解得很是詳細,一下就猜到了:“你想考溫澱?”

莫依然心裡有點緊張:“對。”

梅秀娣很快回憶起溫澱大學每年的分數線:“溫澱的中文係、哲學係分數線差不多在375到385,比東湖大學高一些。”

莫依然知道自己雖然成績提高了,但總分穩穩當當能上385還是要費一番功夫的。

“不過,如果定下了就好好努力,像小高考那樣,你會考上的。”

“而且,”難得說俏皮話的梅秀娣笑著說,“你不還有5分在那兒嗎,考個380差不多了。”

莫依然看向衝自己開玩笑的梅秀娣,她知道梅秀娣是個很務實高效的人,幾乎不會說一句廢話,可現在卻在為一個不那麼近的目標鼓勵自己。

莫依然眼睛亮亮的,不知道該怎麼感謝這個時候看著自己的好友,隻好重重點頭:“好!”

她會努力的,為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