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個壞孩子嗎?】
小一率先耐不住沉默,發問。
這問題實在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但寧清檸卻沒有絲毫疑惑神色,他語氣輕鬆:“你覺得我是個壞孩子嗎?”
小一老實地搖搖頭。
在他眼裡,眼前這個哥哥長得好看,又會手語又會說話,還有人拿個相機拍攝他——他一定很受歡迎。
很受歡迎的人一定是好孩子,不像他,沒有願意陪他玩的人,是大家口中的“小啞巴”“不省心的壞孩子”。
“那你肯定不是個壞孩子!”
寧清檸很自信地笑開。
【為什麼?】
小一眼裡是清澈的不解。
“因為曾經說過我是壞孩子的人最後都被證明了自己是壞孩子,反推一下嘍。”
寧清檸語氣聽起來是半開玩笑,但眼神很惆悵,想起了屬於寧芩的一些久遠的記憶。
*
小時候,跟著是聾啞人的母親生活在一個人與人之間聯係並不密切的小村子裡,他很少能聽到人聲,聽得最多的,反而是鳥語蟲叫、風聲花笑。
不過所幸,他也沒有說話的必要,他隻需要學習農活,幫母親分擔一些勞作。
但不說話,讓他在孩子群裡成了異類,成了被孩子們欺負、戲弄的對象。
而那些一天見不了一次的大人們呢,總是會在母子倆去趕集時,當著他的麵故作同情地念叨“可憐的母子倆”,又在背後嚼舌根“大啞巴生了個小啞巴,怪不得男人一年也回不來一次”。
和小一的處境極為相似。
不過,和小一不同,寧芩並不是個軟柿子。
誰打他他就打回去,打得多了,他成功從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進化到一毆多不在話下。
有人嚼舌根,他就揪著人家不放手,直到人家道歉才罷休。
和長大後常動嘴鮮動手、秋後不算賬的樣子不同,小時候的寧芩是個一點就炸的炸彈,成天打架、和人衝突,從這個意義上講,他確實是個壞孩子。
*
小一聽完寧清檸的童年經曆,不可置信地瞪大了眼。
“看不出來?”
寧清檸含笑發問。
小一點點頭。
他消化了一會兒,才小心翼翼問:【那後來,你為什麼又願意開口說話了呢?】
你為什麼願意改變了呢?
你是怎麼走過來的?從一個不會說話的“壞孩子”走到現在,成為了光彩奪人、溫暖包容、討人喜歡的樣子。
我呢,我該怎麼辦呢?
小一的眼神裡,藏著求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