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上頭已經注意到天氣的異常,其實隻要稍稍關注的人就會發現土地已經開始開裂,已經商量是否要人工降雨了。
隻是人工降雨需要各部門配合,而他們這裡隻是一個小小的縣級市,實在無法保證安全,這件事讓市裡爭論不休,吵了好久都沒辦法統一意見。
也不是沒想過向外求援,但一來人手不夠,派人出去市裡的小混混恐怕要卷土重來,二來出去極容易迷路,而外麵危險重重,稍不注意就要折損人手。
這麼久時間他們的探索幾乎沒有收獲,而為了不讓市民擔心,這個消息連透露都沒有透露出去。
既然無法統一意見,那隻能多多關注現在的農作物了,照理來說,動物都異常膨脹了這麼多,植物沒道理不能提高產量的,但事實就是植物似乎也隻是生命力更頑強了些。
從現有的發現來看,祝餘、白?(jiu)、鶌(qu)鶋(ju)這幾樣是吃了就能飽腹的,這也和《山海經》對應上了,那麼《山海經》其他能食之不饑的東西,應該也能找到才是。
現在能做的也就是把這些能找到的多培育出來,而祝餘和白?是植物,已經有種植經驗,但鶌鶋是動物,現發現的都是已經被吃掉的,也就是說,沒有活的鶌鶋給他們研究怎麼繁殖。
但他們C國人和其他郭嘉的人能一樣嗎?
他們擅長的不就是種田嗎?
在極地雪原種植,在廣袤沙漠上種植,在荒涼月球上種植,這在之前都被認為是不可能的,但他們不是照樣成功了?
最先發現祝餘的是李家村的人,這麼久過去了,雖然市裡也有種植,但市裡的人口實在太多了,種出來的這點明顯不夠,可農村就不一樣了。
農村地廣人稀,農民勤勞樸實,相信這種東西李家村人種出來不少了,於是第二天市裡就派人來李家村問問有沒有願意分一點祝餘草的的人家。
李家村確實有不少祝餘草,但農村人普遍喜歡囤東西,加上誰家沒一兩個親戚呢,自家有餘力總要顧念一點親戚的。
這就導致其實大家並不是很情願把糧給出去,市裡也不能強迫他們上交自己並不富裕的口糧吧。
但市裡既然來人了,那也不好一點都不給,大家意思意思給了一點,順便還問了要不要其他東西,他們在廠子裡種的東西還是可以拿出來點的。
還是那句話,他們C國人天生就熱愛種植,剛開始不是很想在廠子裡種菜的人,見很多人都去種了,在從眾心理加上世道改變自己也不放心的情況下,幾乎所有人都選擇了再在廠裡種點什麼,種點什麼都行,所以彆的不說,芋頭狀元薯之類的還是管夠的。
上頭沒辦法,也隻能多帶點芋頭狀元薯回去交差,特彆是狀元薯這種東西,當初李家村人都用了一層腐殖土,土質營養十分不錯,加上這種東西不怕乾也不怕濕,也就是大家說的十分好養活,產量十分不錯。
這一轉就轉到了村裡那棵迷榖(gǔ),要不是這棵迷榖剛移植到李家村不久,不能頻繁移植,他們一定會把這棵迷榖移植到市裡。
因為沒人能保證移植後它能種活,來人隻能小心翼翼折下一根分枝,打算把這棵分枝種到市裡。
李玲帶著豬回來的時候上頭剛把狀元薯帶走,好吧,就算她在也沒辦法,總不能眼看著市裡人餓死吧。
李玲愛看小說,她記得有本小說主角把野豬養在了挖出來的護村河裡,當然,他們的河裡沒有水,野豬放那裡還能順便保護村子。
而她的豬和羊,以後產量上來了,誰知道會不會有變異的,到時候說不定也能讓這些變異的豬和羊做他們李家村的防線。
不過這話現在說還早,趁著現在有現成的勞工在,就先把豬圈搞定了吧。
豬圈這種東西,在自己家養就太不方便了,沒地方且比較臭,這些豬還有一定的攻擊力,必須要找一個堅固的地方才行。
李玲想到就做,立刻找了村長商量這件事。
李洪剛忙完收糧的事,知道李玲回來也料到李玲要來找他,乾脆就在家歇一會等等李玲。
李玲這次帶回來10隻小豬仔,其中一隻已經是個公公,今年過年就可以宰了,還有一隻專門用來繁育,其他的都是小母豬。
這10隻豬仔需要的地方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因為想要繁育,地方就不能太小,李玲想要個車間,她改造一下就能用。
“現在是沒有什麼空餘的廠房了,你知道的,自從我們這裡在廠房種東西後,就陸陸續續都租出去了,你如果要租的話,有個電瓶車棚子倒是挺不錯的,你要不要這個棚子?”
“可電瓶車棚子是敞開的呀,您知道的呀,現在這世道不比以前了,萬一,我是說萬一哈,被偷了呢?”
“嘿,你要是怕偷可以雇個人守著嘛,這個不是挺方便的嘛。”
“可是就算我願意雇個人守著,那豬凶的要死的,萬一有點意外,是吧,也不好和人家裡交代呀,我覺得還是室內比較好,用水泥牆給它們隔開,安全係數大大增加。”
“嗯,你想得也很周全,但我這裡現在真的沒有廠房了,你看要不這樣,你這些豬仔多少物資換的,村裡買回來,我把它們養在村委會議室裡,會議室稍微改造一下嘛,這就是村裡的資產了。”
“既然都是村裡的資產了,那豬仔的吃喝拉撒就都村裡來管了,你也不會吃力嘛,到時候你想要買豬肉,還可以和村裡買,哦,當然啦,你那頭已經騸過的豬還是你的,村裡一起給你照看了,你看怎麼樣?”
李洪自信能壓住那些嘰嘰歪歪的聲音。
李玲弄來這麼多豬仔,本也不可能自家人照顧,最後肯定也要找人照顧的,但村長這麼一截胡,李玲又有些舉棋不定,村長看李玲沒法立刻做出正確決定,笑眯眯讓李玲先回去想想。
最後李玲還是決定就按村長說的辦,倒不是屈於村長威嚴,天太乾了,李玲之後的重心會在糧食上,總不能指望外公外婆給澆水吧,而且養豬她家也不擅長。
反正村長同意那頭騸過的豬不但不用李玲家養,所有權仍然屬於李玲家,隻要村裡還養著豬,李玲就能分到10%的肉,綜合考慮下來就還是讓村裡養了。
至於李玲擔心的豬多了會有一定概率變成《山海經》中的“彘”,村長也答應可以按照李玲的想法來,讓他們進大家挖的溝裡護村或者乾脆直接殺了。
主要是李家村兩大能人,李洪覺得做好安全防護措施,這些豬翻不出什麼大浪來,底氣瞬間就上來了。
李玲也答應讓家裡的貓狗三不五時去豬圈看看,更大程度防止豬變成吃人的“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