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輪到宋予期自報家門時,茅導卻沉下臉來。
“你再說一遍你叫什麼?!”
“宋予棲。”宋予期重複道。
“滾出去!”茅家平豎起眉毛,指著門外道。
還未等宋予期問清為什麼,便被工作人員帶了出去。
宋總:“……”
什麼毛病?今天出門沒看黃曆麼?
可是她沒急著走,因為她心裡清楚,她這位至交脾氣來得快去得也快。
果然,沒一會兒,她又被工作人員客客氣氣地請了回去。
“你真叫宋予棲?”茅家平麵色依舊不是很好,將手裡的簡曆看了幾遍,才道。
“是的,茅導需要看一下我的身份證嗎?”宋予期挑眉回複。
這一次,宋總不用問也明白過來,茅導這是通過小演員想起自己這個身故的老朋友了。
“這名字……”茅家平冷哼一聲道:“像誰不好,非要像那個沒心沒肺的短命鬼!”
憑白挨了罵的宋總:“……”
“演吧。”沒什麼耐心的好友大手一揮,燈光便彙聚在小演員的身上。
這部《思潮》是一部群像戲,講的是一群並不受認可的應屆畢業生,在各自的崗位上努力奮進的故事。
有名校畢業轉行買豬肉的,有大學畢業送外賣的,有做一些“小眾”職業的。
總之,世人帶著有色的眼光去看待這些看起來有些“另類”的職業,以及有些“另類”的人。
但他們真的錯了嗎?在國家有需要的時候,他們總是第一個定身而出,貢獻自己的力量。在自己的工作領域,他們積極進取,獲得了不錯的成績。
可仍有人嘖嘖稱奇,在他們落於低穀苦苦堅持時,輕飄飄地說一句這不是胡鬨麼?
好像,不按照常理,去過大眾普遍接受的生活,而固執地選擇“另類”的前路,就是一件小孩兒逞性妄為的蠢事。
故事的最後,這群“異類”獲得了各自領域的成功,但仍會被指責被質疑,隻是,他們心態變化了而已。
開放式的結局,引發更多對社會偏見的思考。
而小演員今天試鏡的角色,便是一個對偏見妥協的角色,她曾經努力過,但她最終隻能承認自己的失敗。
錦瑟年華的意氣風發和後期屈從於現實的麻木形成鮮明的對比,宋予期仍記得,劇本裡曾有一幕,是人物對著曾經一同打拚,後來獲得成功的主角露出羨慕又哀傷的神色。
“你是幸運的。”這是角色在這部戲中說的最後一句話。
你是幸運的,是這世上該被銘記於心的與眾不同的幸運,而我是不幸的,是該被埋進塵埃裡,絕不能再掀起波瀾的不幸。
宋予期並不知道茅家平想看哪一點,但她隻表演了最後一段,人物與主角在街角相遇,而後各奔西東的片段。
她沒有用多餘的技巧,隻在細節中加了小小的處理。
比如,見到主角時,想躲開,卻又上前打招呼的過程;比如,昂著頭顱,卻始終不願意抬起的視線。
比如說出那句“你是幸運的”時,堆著笑容的麵頰邊,那微微的抖。
直到表演結束,茅家平都沒有多說一句話,更沒有出聲打斷。
他隻是深深地望著小演員,仿佛在透過她懷念誰。
後來還是身邊的助手提醒他,他才回過神來。
“宋予棲是吧。”茅導掩飾性地喝了口水,“這段表演,你給自己打多少分?”
聞言,宋總沒有過於詫異,因為她知道,這是茅家平的習慣。
每一名試鏡成功的演員都被他問過這種無聊的問題,好像這位個性的導演總需要自己戲中用的演員可以標定空間。
宋予期並不知道彆人打多少分,但她,無論是第一次合作,還是這次重逢後的合作,都一貫的自信:“超出滿分吧。”
誰知,陰晴不定的好友不知道又是哪根神經錯亂,指著她吹胡子道:“滾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