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本來也不是什麼膽子大的人,再看見沿途的災民,早就想回去了,可是皇上安排太子出宮體驗災情,太子自己也不敢擅自逃開啊,特彆是沒有什麼理由的情況下,再者,這次出宮本就是魏征為了太子收複民心特彆安排的,如果自己臨陣脫逃隻怕回到宮裡少不得皇上的申斥,自己這太子之位剛剛才被魏征穩下來,可經不住折騰,可是太子又真的很是擔心,並州多山,誰知道哪個山裡真的有山匪流寇呢,所以理由是必須有的,要不說齊王李佑有一些小聰明呢。
齊王李佑更是惜命之人,他看太子猶猶豫豫就是不敢回城,一聽是怕父皇責怪,就開始開動腦筋,最終還真讓他想出一定的說法來。
話說三國時,曹操頒布法令,魏國軍士在行軍途中都不可縱馬毀壞莊家,違令者斬首。結果曹操自己的馬因為受驚踩壞了百姓的莊家,這可怎麼辦?難道要軍令官斬殺了魏國丞相嗎?顯然這是不可能的,可是曹操自己的法令自己不遵守的話,那又如何來約束軍士?這時曹操有一個謀士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因為曹操責任重大,需要帶領軍士作戰,所以軍中朝中不可沒有丞相,但丞相的確違反了軍令,為了以正軍法,現在斬去丞相的頭發來代替斬頭,丞相的性命先留作戴罪之身,等打完戰了再做計較 ,可是真的到了打完戰誰還記得這些事情呢?
李佑說到這裡太子還不太明白李佑想要說什麼,李佑一陣著急道:“現在災情緊急,太子殿下沒必要親身到每一個災區,倒不如坐鎮並州居中協調賑災事宜,至於巡視各地,不如安排人員帶著太子殿下的一件衣服就可以了,災民見衣服如見人,這樣也就相當於太子殿下走遍了各個災區了。”
原來還可以這樣?拉著一件衣服就算是巡視了?可是太子怎麼安排呢?誰能擔起這個大任呢?總共三個皇子同行,看這個樣子李佑肯定是不想留下來的,那就是晉王李治了,可李治又是親弟弟,他不敢把親弟弟留下來,不然回去了肯定會被皇帝責罰的,李佑一看太子的目光老是在自己和李治中間跑,大概明白了太子的意思了,於是趕緊道:“太子殿下,臣弟本來是特彆想要留下來的,但是晉王殿下本來就是晉州的封地,是萬萬不可離去的,自己也想要代替李治,但是身份不允許啊。”
太子這才想到,李治是晉王,晉州是他的封地,這就沒辦法了,隻能是李治留下來繼續巡視的事情了,為了讓李治的巡視更有說服力,太子甚至給李治留下了自己的印信,有需要的時候可以使用,這樣如果各地的主官由上奏的時候,皇上也可以在奏折上看到自己的印信,就知道自己在災區了,雖然自己人沒到,但印信到了也算吧?太子這樣安慰自己。
在安排好分道揚鑣的事情後,其實也沒什麼特彆安排,太子和齊王帶著六成的人馬回到並州,居中協調。剩下的人跟著李治繼續巡視,其中包括如意,因為她是太子的記注官,當然需要太子在哪她在哪,太子現在理論上還是在巡視的,雖然隻是一件衣服,但也算是太子的行程,所以她必須跟著巡視。
隻是蝗災這件事並沒有因為太子的巡視減輕災情,反而有了愈演愈烈的情形,如意她們越往北看到的越是災情的慘狀,這一日如意一行人到達了北部的一個小縣城,眾人因為多日的旅途風塵,早就沒有了剛開始的光鮮,在縣城的縣衙內如意都沒有看到人,直到到了縣衙的後堂才遇到兩個人,一個眼睛看不到的瞎婆婆帶著一個瘦骨嶙峋的小女孩,看樣子是在吃午飯,可是吃午飯的時候人都哪去了?隻是如意走近了一看,這兩個人吃的哪是什麼飯啊,就是水上麵飄著幾根青菜葉子,如意等人的聲音也被瞎婆婆聽到,於是詢問道:“可是有人來了?”
如意道:“婆婆,我們是太子殿下的車駕,是專門巡視蝗災的,這裡是縣衙嗎?可是縣臣都去哪了?為什麼縣衙沒有人呢”
老太道:“我是這裡縣臣的瞎娘,這個小姑娘是縣臣的女兒,因為蝗災老百姓都吃不上東西,能看見的莊家,樹葉子都被蝗蟲給吃沒了,千裡赤地,所以縣臣帶著能動的人都去山裡挖草根了樹皮打獵去了,隻有我這樣的老弱病殘什麼也乾不了,隻能留在家裡浪費糧食。”老人說是浪費糧食,可是她的碗裡哪有糧食呢,這還是縣臣呢,普通百姓隻怕生活的更加艱難了,這就是蝗災,這也是皇帝想讓太子了解的百姓的艱難困苦,可惜太子半路上就逃跑了,如意看小女孩眼巴巴的看著她們,趕緊拿出自己留著的一點吃食送給了小女孩。
然後開始安排眾人的去處,這裡麵雖然晉王權職最高,但是一來年紀小,二來從來沒有參與過這些事情,所以一路上都是如意在安排,現在縣衙沒人,如意隻能先自便了,等縣臣回來的時候再特彆安排了,現在最起碼需要把自己這些人的午飯安排上,隻是吃的也不多了,雖然馬上還帶著一些,隻是如意早早地就安排省吃儉用了,畢竟還不知道走多長時間。
在準備好吃食之後如意還特彆給老婦人和小姑娘送了一些,二人千恩萬謝,如意詢問老婦人縣臣什麼時候會回來,得到答複在日落之前,因為需要在能看得見的時候準備好儘量多的食物,時間不等人,在災情下每一刻都是為生計維持而努力。
晉王李治看還需要等待很長的時間,就想到下邊去親眼看看災情,如意害怕李治發生意外所以就帶著兩個侍衛跟著李治一起出發。
在天色將黑未黑的時候,李治如意一行人來到了一個小村莊,四人騎著馬走過村莊的小路,卻沒有看見街頭巷尾的人影,直到他們轉過一個路口,看到的就是密密麻麻的人,每個人都帶著饑餓的目光向他們走過來,如意看到情況不妙趕緊喊了一聲“快跑。”
四人開始調轉馬頭,隻是跑過幾個路口都是人群,如意就知道他們是走錯了路,或者說是被埋伏了,於是如意安排四人分開跑路,兩名侍衛兵分兩路回去求援,如意帶著李治一路狂奔躲藏,跑出了村子二人看見一片樹林子,就想進去躲藏一下,結果進入林子周圍也都是影影綽綽,還有火把的光亮,二人還以為村子裡的人群已經追到了樹林裡,也是一陣著急,由於光線問題,李治沒有看到半空中伸出的一節樹乾被攔下了馬背,摔倒在路上,如意看到這種情形也是趕緊下馬來扶起李治,兩匹馬都在受驚的情況下跑得不知所終
這時候容不得二人多想,李治因為久居深宮沒有什麼經曆,現在已經被嚇得腦子不知道該想什麼,如意也不知道,但是作為下人,她知道自己千萬都不可以讓晉王發生意外,不然被追究責任家裡的娘親和妹妹都是躲不過去的,這時候哪怕是要如意的命她都隻能認了,所以如意隻能一股腦的拉著李治跑,嘴裡還不停的念叨晉王殿下,我們快跑,我一定會保護殿下的,你一定會安全的。
李治聽到這樣的話也是逐漸冷靜了下來,這樣的話讓他想起了自己的娘親長孫皇後,李治因為從小膽子就小,李世民又是一名武將,不怎麼會管孩子,雖然他對孩子們都很好,但是由於上位初期朝堂政局不穩,李世民身上總是帶著一種凜冽的殺伐之氣,所以這也是哪怕太子還是魏王雖然身份很高,卻膽氣不是很足的原因,李世民一直以為自己的孩子們是很聽話的,其實是在害怕他,這裡麵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他們父皇氣勢的壓迫,在這一方麵李治表現的更加明顯,隻是因為他是長孫最小的孩子,反而沒有多少人注意到這一點,畢竟沒人指望李治做什麼大事,就連太子和魏王的爭端都沒人注意到這個性格有些怯弱的晉王。
長孫皇後晚年身體不好的時候,多是李治侍奉在身邊,這也是為什麼李治總是跟新城公主待在一起的原因,李治是長孫最小的兒子,新城是長孫最小的女兒,在長孫生病的時期,兄妹兩總是一起為娘親擔心,長孫皇後薨逝的時候李治才八歲,新城公主兩歲,正是缺少母愛的年紀,可是李治身為皇子沒人會關心這個孩子需要不需要母愛,沒人了解他,李治也很少進入彆人的眼裡,所以他總是抱著妹妹新城公主,因為抱著妹妹會讓他想起長孫生前照顧的情形,現在他耳中聽到如意的聲音就像是聽到了長孫的聲音,不自覺的就跟著如意逃跑。李治是知道如意的,雖然他平時不問世事,但如意突然出現在崇文館,李治知道她是皇帝的女官,但僅此而已,在今天之前他並沒有真正的看過這個女人,隻是在現在這個危險的時刻,李治聽著如意的聲音,再借著朦朧的月色,他被如意牽著跑,看著如意的側臉上的汗水,他有些思緒飄蕩,這個女人,還真是,跟娘親一樣勇敢啊,李治本身是個怯弱的人,長孫皇後卻不是,相反,長孫皇後是個智勇雙全的女子,這是李治對娘親的認知,這時候的如意還真是有幾分長孫皇後的相似之處。
隻是不待二人跑遠,二人身後不遠處的樹林間火光大亮,二人回頭一看,有一處火焰向著兩人飛了過來,如意喊一句“殿下小心”,自己伸開雙手就擋了過去,李治也是一陣害怕,不知道飛過來的是什麼。
東西飛過來打在了如意的胸前掉在地上,是一個火把,如意被火把打的退後兩步坐在地上,李治趕緊扶住了她,兩人看向火把飛過來的方向,這時候不遠處已經站滿了人,人群都點燃了火把慢慢的走近圍住了兩人,最前麵是個魁梧的男子,穿著一身的短衣,看著像是剛剛打獵回來,男子看著地上的兩人,特彆是扶著如意的李治,疑惑道:“殿下?你們是何人?不是偷竊的宵小嗎?”
如意問道:“你是何人?我們不是宵小,這位殿下是晉王,特彆來這裡視察百姓蝗災的災情,你們為何襲擊皇子殿下?”
男子一驚道:“晉王皇子殿下?我是這裡的縣臣,最近這裡因為蝗災的原因,屢有路人被劫,我剛剛在遠處看你們奪路狂奔,還以為你們就是劫道的匪人,於是便追了過來,卻不曾想是皇子殿下,這都是誤會了,打傷你們是臣下的罪過了,請殿下治罪。”
李治才知道這個人就是自己找了一下午的縣臣,於是道:“縣臣大人不知者無罪,隻是縣臣大人讓我們可是一頓好找啊。”經過如意的解釋縣臣才知道,晉王殿下今天早早的就到了縣衙,隻是見府裡沒人才想要自己出來視察民情,隻是沒想到在這裡受到襲擊,在黑燈瞎火的逃亡中陰差陽錯遇到了打獵回家的縣臣一行人,說到這裡如意和李治也是鬆了一口氣,遇到縣臣算是安全了,不用逃了,這時候遠處傳來了隆隆的的馬蹄聲,回去求援的侍衛帶著保護晉王的衛兵找到了這裡,於是三撥人馬一起就踏上了回城的路,李治還有很多問題想要問詢縣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