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東征後院起火 太子李治厚此薄彼^^……(2 / 2)

辯機開始的時候也以為這位皇帝最鐘愛的公主跟其他人一樣,是對《大唐西域記》中描述的各種神奇的國家民族,各種瑰麗的風景感興趣,所以是對高陽講解《大唐西域記》中關於吐蕃的記載,人文風土,地理環境,後來發現他是猜錯了,高陽公主對這些並不會太感興趣,並且辯機還在公主府發現了一些奇怪的地方。

高陽公主在府中修建了一處奇怪的宅子,據說是模仿吐蕃的建築風格,並且府中還豢養著一些被吐蕃人販賣到大唐的昆侖奴,而且高陽公主還會時常邀請遠來長安求學的吐蕃學子到公主府做客,時間長了辯機才知道高陽公主這是在打聽幾年前和親吐蕃的文成公主的消息,雖然文成公主和高陽公主一直都有書信往來,但還是喜歡從彆人那裡聽一聽文成公主一點一滴的故事,也是怕文成公主隻報喜不報憂。

文成公主是一個篤信佛教的人,在給高陽公主送回來的東西中有很多的吐蕃佛經,雖然高陽府上有昆侖奴和吐蕃學子,但是在解釋佛經方麵並不在行,所以這也是高陽公主邀請辯機到府上的原因,辯機作為玄奘的弟子自身作為大唐的佛法大德,並且還幫助玄奘翻譯了來自天竺的佛經,自然也會對吐蕃的佛經感興趣,這恐怕就是當時佛法最繁榮的三個地方了,如果能夠了解了吐蕃佛法的發展,那辯機就會身兼三家之長,整個長安城吐蕃佛經最多的地方就是高陽公主這裡,這也是辯機感興趣的事。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文成公主一介女流,為了唐蕃之間的和平自願和親吐蕃,這樣的作為不管是在大唐和吐蕃都是被歌頌和懷念佩服的,它的意義不亞於玄奘的十七年取經壯舉,這些人裡麵自然也會包括辯機,所以在知道了高陽公主這些都是在想念自己最好的朋友文成公主後,辯機也願意為高陽公主講一講文成公主送回來的吐蕃經文,佛家最擅長的就是解開人的心結,辯機的確給高陽公主帶來了很多的安寧。

李世民知道了這件事之後也沒有太多的在意,一來他明白高陽對文成的思念之情,有辯機這樣的大德能幫助高陽也是一種好事,二來李世民現在的工作重心都在東征高句麗上麵,對高陽的問題自然也就放鬆了一些。

隻是在李世民全心麵對高句麗的時候,自己的女兒讓他省心了,但他的兒子太子李治那裡卻是出了問題,李治和自己太子妃感情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東西。

原因一是出在太子妃的身份上,太子妃出身並州王氏,就是在蝗災事件中出現的王氏,當時大唐東有高句麗犯邊,西有吐蕃犯邊,內有蝗災影響,在這樣的內憂外患中世家為了逼迫皇帝妥協,在太子巡視蝗災的過程中企圖挑動災民掀起民變,隻可惜當時巡視災情的是李治,這樣李治就直麵了蝗災中所有的危險,也體會到了世家的險惡,尤其是直接出麵的王氏,那段時間差點把李治給逼瘋了,還好如意一直在幫助他,就這最後還是差點輸給王氏,李治忘不了如意在祭台上哭著求王氏家主放過的樣子。

如果說軟弱的李治有什麼討厭的東西的話,排在第一位的一定是王氏,排在第二位的就是高句麗,第三位的是世家,前兩個讓他有過生命危險,最後一個世家是因為李治這時候還不知道世家到底是什麼,隻明白王氏就是世家,世家就是王氏,所以他討厭自己的太子妃王氏,偏愛自己的側妃良娣蕭未央,李治這時候還不懂太子妃和太子側妃都是世家。

這也算是王氏家主失算了,他算來算去以為王氏因為李治的原因在東宮之爭中占了最大的便宜,卻忽略了李治的個人情感,他以為按照當時李治在蝗災中的優異表現,李治應該明白世家和皇家之間相處的道理,卻不知道當時幫助李治做決定的其實都是如意,李治現在根本不懂,所以王家主現在就是在跟李治對牛彈琴,不了解自己到底在跟誰交流就注定了他的失敗,並且直接投注太子這樣的選擇風險是巨大的。

原因二是太子妃的性格,太子妃王氏雖然貌美,但是一直作為王氏的嫡親女,也就性格耿直一些,不能曲意逢迎或者奉承太子李治,或者說就是有一些自傲,有太子妃的威儀,但是不會善待下人,所以王氏在皇帝那裡有太子妃的氣度卻得不到太子李治的喜歡。

相比之下蕭未央就更加善於偽裝,這也得益於祖奶奶蕭皇後的教導,經常在李治麵前表現的善解人意的樣子,偶爾還會楚楚可憐,特彆是被王氏這個世家嫡女嘲笑為旁氏的時候,蕭未央心中有多恨,在李治麵前表露的就有多溫婉,這樣王氏作為太子的正妃就會越氣,李治也不喜歡這樣的王氏,經常冷落王氏,王氏就會把氣撒在下人的身上,這樣李治就會更加討厭她,李治以為這就是世家的飛揚跋扈,這樣李治和王氏的感情就進入了一種惡性循環。

其實這又怎麼怪的了王氏呢?現在她也隻是一個年齡不大的新婚女子,也沒有人教導她怎樣來做一個合格的太子妃,太子有皇帝培養,誰來培養太子妃呢?這就體現出了李世民的長孫皇後的賢明了,長孫皇後嫁給李世民的時候隻有十三歲,從那個時候開始長孫就已經執掌整個秦王府,李世民常年在外征戰,家中的一切事務都是長孫皇後在操持,對上孝敬公婆,對下照顧自己的幾個孩子,對內還要管理好李世民的其他小老婆,做的可謂是井井有條,這就是李世民忘不掉長孫皇後的原因,因為長孫皇後真的為李世民承擔了很多的東西。

可是王氏並不是長孫皇後,她沒有這樣的能力,現在的王氏作為太子妃,最多隻能稱得上出身大世家有地位,家教好的大家閨秀,在氣質氣度上很有太子妃的外在,但是從她自身的能力來說還是要差很多,沒辦法這是天生的,不是每個女人都有長孫皇後的聰明才智,並且王氏的身後還藏著一個時時刻刻準備偷襲她的蕭未央。

在這一方麵王氏甚至不及蕭未央,一來蕭未央出身蕭家旁氏,經曆過更多的人情冷暖,知道人情世故,二來蕭未央自身性格堅韌,為了她自己達到目的更懂得拚搏,三來就是蕭未央背後還有一個老妖怪蕭皇後,這是一個見過大是大非的人,此時的李治還不是任由她拿捏,最終的結果就是蕭未央作為太子的側妃比王氏這個太子正妃更得李治的歡心。

本來這一切也沒人在意,李治不會對外人說自己的家事,因為李治孝順,王氏是父皇給他選定的太子妃,他即使不喜歡也不會說出來,但是一件事情的發生改變了這一現狀,蕭未央又懷孕了,她在太子妃王氏前麵又懷上了李治的孩子,這就不得不讓王氏考慮這個問題了,她是太子的正妃,以後也會是李治的皇後,蕭未央至少也會是李治的四位大妃之一,現在自己還沒有懷孕,但蕭未央懷孕了兩次,這對於王氏來說就算是一個很大的打擊了,懷孕一次是意外,還說得過去,連續兩次就不是意外呢,這一個現實把李治的太子府攪起了波瀾。

蕭未央作為太子的良娣已經在兩年前懷過一次孕,當時可是高興壞了蕭未央,隻是最終生下了一個女兒,不是她期盼中的男孩,這一次她也是低調了一些,但對著王氏還是難免嘲笑,因為她都已經懷孕兩次了,王氏還是一次懷孕都沒有。

不隻是王氏家族著急,皇帝李世民會考慮這個問題,就算是長孫無忌也會考慮,王氏是他們給李治選擇的克製蕭氏的力量,現在李治和王氏不睦,蕭未央有了孩子他們也不得不考慮這樣力量的失衡,於是就開始明裡暗裡的暗使李治應該對太子妃多一些關心,讓太子妃也有孩子,李治隻能勉為其難的接受。

這時的如意管不到太子李治的事情,雖然她還是跟李治每天在紫宸殿中侍奉李世民,但有了李承乾的教訓,如意大部分時間還是對李治敬而遠之,連續的目睹過高句麗的弑君和大唐太子謀逆之事,如意算是看到了宮廷最殘酷冷血,血腥肮臟的地方,所以這時候也知道不要觸碰皇帝的逆鱗。

隻是在最近楊豫之送進來的書信中娘親楊氏訴說了一件事,楊氏大女武順的那個體弱多病的丈夫,當年的越王府法曹,後來成了豫州參軍的賀蘭安石去世了,隻留下了一子一女,這樣武氏大女武順也跟自己的娘一樣死了丈夫,並且還是英年早逝,武順也就年紀輕輕成了守寡之婦,不過好的地方是武順並沒有被趕出家門,還留在洛陽賀蘭家,賀蘭氏還是需要這一子一女為賀蘭安石延續血脈。

以上都是646年發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