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元二十五年,康德帝病,下旨讓十四歲的太子邵暝暄批改奏折治理朝政。邵暝暄成熟穩重聰慧睿智,治理國事角度奇特且麵麵到位,盛得病中的康德帝稱讚。諸位大臣爭相獻媚,奇珍異寶如雪花般稠密的向太子寢宮落去。太子卻一概拒收,找個理由恭恭敬敬的還了回去,不貪一分一毫。康德帝的病說重不重,說輕不輕,就這麼吊著。太子批改奏折,康德帝在旁指點,漸漸的,十四歲的太子已經獨當一麵,康德帝也放給他更多的權利,諸大臣心知肚明,下一位儲君,必是太子邵暝暄了。
就在皇宮裡風調雨順的時候,江湖上卻腥風血雨。傳說江湖中有一對神兵利器,噬心刃,紫影劍。兩把劍削鐵如泥,無堅不摧。兩把兵器是用千年良玉紫玉與墨玉所製而成,精純冰涼,皆是隻此一把。然而,這樣的神器,一直保存在天山之頂,從未有人將它們帶入江湖。這兩把兵器極難駕馭,因為這兩把劍認主!隻要它覺得你能用,夠資格用了,你便能使用;反之,若是你並非是天命之人,且內力不夠深厚,不但不能使用這兩把劍,反而會被這兩把劍反噬,身受重傷。當然,即便是如此,照理說這麼珍貴的寶物即便是不能用,就算是自己拿著看看摸摸滿足一下也是好的,那為什麼這麼久了,那兩把劍還是安然無恙的呆在它原來的地方呢?這就要說一說那令江湖人都咬牙切齒的地勢了。天山,顧名思義,天一樣高的山。因積雪不化,再加上老天爺總是抽風,斷斷續續的撒鹽似的往下降雪,導致天山終年白雪皚皚。在天山之頂,一紫一墨兩道光影相互交錯,懸浮於冰台之上。因為天山地勢高,氣候又極其惡劣,而且長年累月的降雪,將山上一些溝穀填平,表麵看上去與雪地沒什麼兩樣,冷不丁一腳就踩了進去,深陷其中,活活凍死。偶爾興起,山上還會刮起風,夾雜著雪,撲麵而來,打得人臉頰生疼,恨不得將這整座雪山都吞吃下肚。如此險峻的環境,當真是讓人可望而不可即,心裡直泛癢癢,但看一看前人的教訓,終究隻能望洋興歎。
就在宣元二十五年,這兩把利器終於驚現於江湖之中。一對夫婦曆儘千辛萬苦,登上雪頂,將紫影劍與噬心刃納入囊中。饒是兩人武藝精湛,但是雪頂就是雪頂,沒有讓江湖人失望,兩人健健康康上去,遍體鱗傷回來。下了雪頂,眾人看到兩人手中握著的兩支笛子,納悶,難道這傳聞有誤?那兩把劍其實是兩支笛子?頓時,場麵冷淡下來。不知是誰,說是這笛子其實就是那兩把劍,出言煽動眾人上去搶奪。眾人轉念一想,這兩人看上去渾身是傷,疲憊不堪,內力肯定損耗的厲害,趁這個時候奪取那兩把劍簡直是輕而易舉。如此,便形成了上百人圍攻二人的局麵。那夫婦兩人見此,便知一場惡戰在所難免,便將內力充盈,渾厚的內力使得兩支笛子發出劍鳴,脫殼而出,兩道劍光衝天而起。其實噬心刃也是劍,至於為什麼要叫刃,就暫且不要追究了,先人的想法,愛怎麼叫怎麼叫。二人使儘全身力氣,卻還是負傷累累。就在重要關頭,一位少女闖入戰場,營救二人。三人突出重圍,逃過一劫。而後,兩人消失於江湖,再也沒有人見過他們。在混戰中,噬心刃丟失,下落不明。
江湖上的事,到此算是落下了一個帷幕。
宣元二十七年,康德帝病情加重,天天躺在病床上要死不活的□□,太醫幾次說要準備後事,卻都被康德帝挺了過去。如此反複幾次太醫們的臉都皺成了苦瓜,不敢再妄下斷言。
宣元二十八年,我們偉大的康德帝,被病魔折磨了數年的康德帝,終於駕鶴西去,把遼晉大好江山傳位給十七歲的太子邵暝暄。
子亥元年,太子登基,改年號為子亥,改國號為遼清,稱明德帝。眼看兩年前的送禮喜劇又要上演,無奈邵暝暄忙於穩定政局無暇顧及,於是國庫忽然的就充實不少,邵暝暄在眾多寶物中隻看中了一支渾身通透碧玉散發著幽幽黑光的玉笛。
子亥一年,邵暝暄選秀納妃,充實後宮,為皇家開枝散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