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妃慘然曰:“吾本與壽王情意款洽,怎奈天意難違。今上既奪我來,又不甚愛惜,卻與虢國夫人宴樂,夜夜歡飲達旦,吾深恨之。”
未及他言,忽聽窗外笑語一片。
玉娘扶窗探之,但見道士一群,鶉衣白發,紛然簇擁玄宗而來。
再觀玄宗,隻見其亦容光煥發,麵色紅潤,已與年輕人無差。
楊妃聞天子至,抹淚擦粉,強掩哀愁以待。
玉娘遂匆忙隱去。
攜書出,獻之壽王,讀畢,零涕感傷,不能自已。
旬月,家內庭中忽有杜鵑鳥停於枝頭,夜夜啼鳴,悲泣不止。
王藥聞之,不樂曰:“俗語謂‘楊花落儘子規啼’,子規何等靈性,預報不日即有巨變乎?日日啼鳴,不如歸去,無乃暗示楊家有難,速速歸去耶?”
憂之如焚,乃告之玉娘,玉娘雖明知其故,然曆史巨輪,滾滾而過,自己亦無可奈何,唯有勸解而已。
一日,天將明,內官忽叩門而至,急傳聖諭曰:“今軋犖山反,潼關失守,壽王宜速護駕西走。”
玉娘聞之,忙攜王藥及家人奔。
及至馬嵬坡,見六軍不發,圍一山寺,人噪馬嘶,玉娘知嘩變已久矣。
但聽人言:“殺楊氏兄妹,以正國法。現國舅爺和虢國夫人已然伏法。僅差貴妃矣。”
玉娘急攜家人隱至廟中。但見明皇執素縞繞貴妃頸,幾欲勒斷矣!眾人慌忙來奪,貴妃始得喘息。
貴妃驟見壽王,涕淚俱下,“是壽郎君乎?何兩鬢如霜耶?”
壽王哽咽曰:“是矣!花色枝枝好,鬢絲年年老。吾已非昨日少年郎矣。”
貴妃轉向明皇,曰:“君曰:‘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誓尤在耳,何反悔乎?”
明皇慚曰:“誓言實吾真心,今乃無奈之舉耳,借汝命以全吾國家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