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隨:不要驚動彆人 安玉看著楊隨走遠……(1 / 2)

隨玉而安 晴舟過 3457 字 11個月前

安玉看著楊隨走遠,隻覺得他現在整個人都充滿了神秘感。最開始跟安柏在豐樂樓聽到彆人議論他,看到安柏義憤填膺的模樣,安玉覺得搞不好楊隨指定是個五大三粗、武功一流的力氣猛男。當聽說楊隨是名冠都城的美男子後,安玉卻又聯想他是個俊美女相實則武力爆表的妖孽將軍。

直到後來在郊外,安玉第一次見到楊隨,她直到現在也忘不了楊隨的出現帶給自己的震撼。他不潦草,更不妖孽,眉眼端正,清晰的骨相襯的眼神異常明亮,若隻用英俊形容他的外表,總覺得缺少了一分味道。

安玉後來覺得當時的楊隨像是一隻蓄勢待發的豹子,許是因為剛從戰場上回來,身上的戾氣和警覺並沒有消散,將近一米九的身高也極具壓迫感。初見麵時,楊隨的一切都剛好撞在安玉的審美之內,安玉不得不承認,當時的她是被楊隨驚豔到,甚至當場就有些著迷。

可是當她偶然和楊隨見過幾麵之後,短暫的接觸讓安玉不由得開始動搖之前的判斷,楊隨哪裡是一隻豹子,明明更像是一隻狼狗。他會帶著一絲冷漠,麵無表情的懟人,更會在暗處使用暴力。他武功奇高,跟都城的精英武生車輪鏖戰到最後。他不迂腐,不忌諱什麼男女大防,敢在自己的武館開設女子的武術義學,還找來專業的女武師教學。單憑這一點,安玉是感謝楊隨的,能光明正大的練武要比不得章法的練習進步明顯的多。

思及到偶然聽得的楊隨的緋聞八卦,剛開始安玉並沒有往心裡去,隻覺得俊男靚女、達門顯貴之間的愛情也是一如既往地狗血。後來跟沈逑然相熟相知,安玉被她的風度和才學所折服,不必去打聽她的私事以示尊重,沈逑然也從未與安玉講過這些事。

隻是這次三人撞到一起,沈逑然與楊隨之間坦蕩蕩的氣氛讓安玉有些懷疑那些傳言的真假。

安玉剛開始懷疑這個傳言,都城便又開始了新一輪關於楊隨的傳言,隻是這次傳言令安玉覺得匪夷所思。安玉這幾天回到旅店,都能聽到大堂裡的客人在議論楊隨偷情被打,甚至被打到了泥地裡,渾身沾滿泥土回了家,失魂落魄極了。

安玉突然想到那天沈逑然送她去武館,楊隨回來時那布滿泥濘的鞋履,“難道是那天發生了什麼事?”安玉幾乎可以肯定。

隻是大家都沒想到的是,此事一出,沈逑然卻成了都城裡勳貴之家小娘子之間的笑柄。當年太子和楊隨爭奪沈逑然一事引起軒然大波,一些官員和讀書之人要麼感歎英雄難過美人關,要麼對二人持鄙夷之心。可是在都城貴女圈,有愛慕太子位高權重,更有心儀楊隨容姿清俊。兩人為紅顏絕交一事鬨的頗大,多少貴女表麵不提,內心卻對沈逑然頗有介詞,沈逑然在當時幾乎成了那個圈子裡的眼中釘,鮮少有人願意繼續同她交好。

幾年過去,楊隨出走遠赴邊域,太子另娶高門貴女,獨留一個沈逑然這麼多年一直沒有傳出什麼消息。這些貴女表麵與沈逑然笑意逢迎,但背地卻像是守得雲開見月明般,不知嘲笑了多少回沈逑然竹籃打水一場空。

如今楊隨不僅沒了官職和實權,更是顯得失意落魄,甚至淪落到偷情被打的地步,無論這件事本身就有多麼不可信,但因可以踩上一腳,眾人便極儘所能地渲染傳播這件事,仿佛楊隨從神壇跌落後,自己也有機會能登上那神壇,複製楊隨的輝煌一般。

而對於街頭巷尾的平民百姓而言,達門顯貴之間的韻事則是茶餘飯後最好的談資。安玉在旅店大堂內,時不時就要聽到一番對此事的高談闊論,輕則感慨物是人非,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重則言語之間多是輕浮下流,臆斷三人之間有不可明說的臟亂關係。

安玉聽到這些後很是生氣,既為沈逑然,也為楊隨,因為安玉根本不相信這些傳言,隻覺得荒謬的可笑。

這天在學堂之上,顧夫子提起了朝廷以銀養和的外交手段,讓各位小娘子自行開始辯論,暢所欲言。每當這個時候,沈逑然也會提早來到學堂,坐在一側靜靜地聽她們爭辯。

隻是對於以銀養和,學堂裡的小娘子一致表示這是奇恥大辱,不理解為什麼楊隨的軍隊已經進行了勝利的回擊卻反而被朝廷要求禁止追擊,這群小娘子紛紛表示自己對撤軍的不滿。

此時對於這個話題的辯論已是一邊倒的形勢,但顧夫子此時卻開口:“各位有沒有想過,培養一名戰士需要多少銀錢?維持幾年戰事中需要的戰馬、糧草、軍備又需要多少銀錢?這些加起來遠超大聿給外族歲貢的銀兩。從這一方麵看,是不是可以說,從朝廷的角度出發以銀養和是正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