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奔頭就好啊 楊隨並未想過自……(1 / 2)

隨玉而安 晴舟過 3534 字 11個月前

楊隨並未想過自己能官至四品武將,他甚至覺得這很可能是當年官家看他和太子鬨得太難看,信了他和太子就此決裂,補償性地給他封了這麼一個將軍。

但是當年走向北地,楊隨從未有過後悔,無論是武官還是文官,終究不過殊途同歸,都是為了大聿的昌盛和百姓的安穩。隻是楊隨沒想到的是,去北地不過幾年,朝廷對武人的抑製便開始變本加厲,甚至忘了開國時武將平天下的威猛遺風。

還有官家。剛開始被選為伴讀時,楊隨年歲小,滿心都是能近天子腳下的興奮。可到了東宮才發現,太子處處小心、步步謹慎,生怕多行一步引起官家的猜忌。雖然是太子的父親,可楊隨始終覺得這樣一個昏庸還多疑的官家不是大聿應該有的統治者。

世人皆言大聿重文抑武,可在楊隨看來,大聿其實文武皆失。

所幸太子與官家截然不同,太子在高壓的環境裡長出自己的性格,既有抱負也誌向天下太平。也正是在他的影響下,楊隨學會堅毅和隱忍,學著縱橫謀略大殺四方。

楊隨沒有兄長,是太子從小給他關心和照護。楊隨始終記得在踏入東宮的那一天,太子牽著他的手走向書案時說的那句話,“你們跟著我或許未來會很苦,但孤就算拚了命,也會給你們掙得應得的榮耀。”

彼時的楊隨還不太理解尊卑有何彆,更不懂太子為何要如此放下身段。小小的楊隨暫時還不明白,東宮不是權力的極樂之地,而是太子一黨日複一日的夕惕若厲,宛如如履薄冰一般。

——

跟父親相聚的第一個新年,安玉感覺不錯。相比以往每逢過節娘親總要強裝開心,今年旅店裡的每一個人都喜形於色,娘親更是從早上就笑得合不攏嘴。

從中午起,娘親和鐺頭就開始在廚房裡忙碌,就連安玉也在後院的小廚房裡做了幾道小食,隻待晚上守歲時,跟家裡人溫一壺桂花米酒邊飲上幾口邊等著新年的到來。

今日鬨鬨依然沒有什麼改變,懨懨地趴在安柏給它做的小木屋裡,也不怎麼出來跑動。閒來無事的安玉隻好自己將小板凳搬到鬨鬨的窩前,陪它說話,調動它的興致。

安父在旅店和後院來往之間看見安玉坐在鬨鬨跟前,感慨了一句,“是條忠義的好狗。”這讓安玉有些無語。

安柏也時不時地看望一下鬨鬨的情況,一會兒給它送個吃的一會兒又給它添些水喝,看起來倒是上心得很。

到了傍晚時分,天將漸黑,眾人便齊坐在旅店大堂內。大聿過年風俗團聚飯吃得早,吃完就是睡會兒再起床守歲也未嘗不可。

安父指揮著店裡的夥計,合成了一張大桌。老百姓之間本就忌諱少,更何況是從商之人,旅店內眾人之間也不在乎什麼男女大防,所有人都坐到了一起。安父環顧一圈舉杯:“這些年我不在家,店裡和墨娘她們全靠各位幫忙。諸位之恩,安某實在是感激不儘。”

桌子上的鐺頭似有話要說,安如山擺了擺手,繼續說道,“其他客氣話我也不多說,咱們這麼多年已經親似一家人。明年我想帶著墨娘和柏兒玉兒去南方一趟,屆時店裡還需要各位多多操心關照,”說到這裡,安如山仰頭將酒杯裡的烈酒一飲而儘,隨即又給自己斟上滿滿一杯,“沒有在座的各位,就沒有如今我安家,我再敬各位一杯。”

安如山正準備再乾一杯,卻被鐺頭攔住,他開口道,“頭兒,當年若不是你給我們吃飯的機會,如今我們這幾位怕是連糊口都困難,更彆提養家了。這個店我們幾個一定給您看好,您就隻管遊山玩水去吧。”

其他夥計跟著鐺頭,一同將酒杯舉了起來,敬了敬安如山,幾人同時一飲而儘。杯酒開席,飯桌上的氣氛逐漸熱烈了起來,酒過三旬,安玉吃飽了也喝足了,拉了拉旁邊安柏的衣袖:“哥哥,要不要出去透透氣?”

安柏在一旁沒怎麼參與大人之間的拚酒,便點了點頭,帶著安玉出了旅店。外麵商街已經沒什麼行人,店鋪也都關門歇業。安玉想了想,轉身回後院把鬨鬨抱了出來,想讓它也散散心。

沒想到鬨鬨一出來,就急著跳下安玉的懷抱,往對麵的繡坊跑去,它也不叫,隻是不停地用爪子扒拉著繡坊的大門,安玉看著有些於心不忍。旁邊的安柏上前一步把鬨鬨抱起,回頭叫上安玉:“走嘍。”安玉隻好快步跟上。

天色此時完全暗了下來,因為大家都在家裡團聚,所以除夕的夜晚並不熱鬨,商街上甚至有些冷清。淡淡的月光灑落到地麵,前麵安柏和鬨鬨說著話,安玉在後麵默默地跟著,彼此之間不交談,氣氛卻出奇地和諧。

看著腳下安柏和鬨鬨的影子融為一體,就在這一瞬間,安玉不再埋怨安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