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班上的挺好 說是去衙門裡做……(1 / 2)

隨玉而安 晴舟過 3501 字 11個月前

說是去衙門裡做個訟師,但在這個節骨眼上,縣裡百姓忙著擔心戰事,各個膽顫心驚地做自保準備,每日來上訴鳴冤的並不多。更多的時間,安玉在架格庫裡整理案牘和文書,了解一下潭縣的曆史和這邊稀奇的律案。隻要有事做,安玉就不覺得無聊。

南邊戰事一觸即發,衙門裡的氛圍卻很奇怪,安玉碰見景泊安的次數並不多,他常帶著一個小廝在外,衙門基本還是由縣丞坐鎮。隻是今日縣丞不知怎的,讓安玉找出了今年的春播記錄,詳細地翻看。

縣丞一邊翻看一邊輕聲道:“若不是兩廣,今年倒是個好收成。”安玉接話道:“那會影響到百姓吃飯嗎?”

縣丞年歲大,已是高壽之人,他緩慢地將案牘移到陽光下,仔細翻看:“如今這個形勢,百姓餓不死已是幸事。”

安玉聽到這裡後不吭聲,拿著縣丞翻閱過後的案牘重新看了一遍。縣丞問她作為珥筆之人為何關注這些,安玉也學著縣丞的樣子,將案牘放到陽光下:“什麼都了解一點,在這生活的底氣就足一點。”

“你這小娘子,會武懂律法,怎麼不算底氣?”縣丞被安玉的話逗笑,“小娘子一看就是有福之人,到哪裡都會生活的好的。”

這個縣丞雖年事已高,也在縣衙呆了幾十年,可接觸起來,沒有那麼架子。安玉跟著他整理了幾天的文書,縣丞既不學究也不愛掉書袋,倆人之間的氛圍也算輕鬆。安玉還蠻喜歡著這個縣丞,若是論年齡,私下叫聲爺爺也不為過:“那還請縣丞以後多多教教我,這裡麵有許多學問還要向您好好學習呢。”

縣丞在陽光下笑的眼睛咪咪:“那某也不推就了,左右在衙門裡也沒什麼大事。這段時日縣令忙,縣衙基本上就剩咱們倆嘍。”

想了想,安玉低下聲音,問道:“所有的縣令剛上任不是都應該先在衙門裡對縣裡事務了解個大概嗎?”言下之意就是,安玉很好奇為何景泊安上任之後,甚至隻在縣衙裡呆了一天,與大大小小的官吏打了個照麵後,便常常外出了。

“安小娘子和縣令是舊識吧?”縣丞說的坦蕩,安玉也不遮掩:“之前在都城,我師從縣令的母親顧夫子。”

“想必這位顧夫子必定是個大材之人。”縣丞毫不猶豫誇讚道。

安玉點點頭:“顧夫子的學識名冠都城,比許多秀才的學問還大。”說起顧夫子,安玉一點也不低調。無論學問還是見識,安玉覺得顧夫子就是都城第一才女的名號也擔得起。

“縣令雖是科考入仕,可行為舉止並不拘泥於綱常。上任忙著跟官吏打好關係或許能成為好官,但是成不了百姓的父母官。”縣丞說起景泊安,滿是欣賞,“咱的新縣令啊,是個實務的好官。這幾天他把潭縣周圍跑了個遍。”

安玉想到那天來縣衙,安柏正準備帶安玉去拜見縣令,結果轉過架閣庫的北側轉角之處,剛好碰見景泊安。

縣衙大堂東西兩側設立六房,左文右武,景泊安剛好來六房查看情況,沒想到在這裡碰到了安玉。

剛上任不久的景泊安並沒有威嚴和壓迫感,恍惚間安玉仍覺得他是都城那個清俊的少年郎。“景縣令。”安柏拉著安玉向景泊安問好。

景泊安頷首一笑,“安副尉。”

“家妹今日第一天當值,若有做的不好的地方還請縣令多多包涵。”父親不在,今日早早去了軍營,安柏帶著安玉隻好承擔起家長的職責。

“安娘子聰穎機敏,博學強知,或許有些地方我還要向她請教一番。”景泊安熟練應對。這番話讓安玉有些咋舌:未免也有些太看得起我。

安柏寒暄一番過後,便抬腳去了軍營,留二人在原地。安玉看著景泊安,一時覺得有些尷尬,假裝咳嗽兩聲:“景縣令,我今後主要在衙門裡做些什麼?”

景泊安上前走了兩步,離安玉更近了一些。安玉強撐著控製自己的步伐不要往後退。景泊安開口:“安玉,我讓你來衙門不是為了彆的,隻是潭縣目前形勢不妙,我急缺人手。”

安玉認真地盯著他,一副聆聽的模樣。“永州戰事在即,我沒有時間去培養信任的人,可縣裡的事務又不能為了備戰而停下來,隻好將你和安柏拉進來。讓你們二人陷入危險之中是我無奈之舉,景某不勝感激。”說著說著,景泊安竟然還向安玉還了一禮。

安玉連忙側身,“景泊安,”說出口安玉才發現自己一時沒有適應他縣令的身份,倒是有些以下犯上了。“景縣令,今日隻是你恰好來到潭縣,若換作其他人來當這個縣令,且不說我爹我哥仍會選擇去軍營,可能我還沒有這個機會為潭縣做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