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提過了她的行李箱,弟弟拿過了她的書包,媽媽挽上了她的手。
一回到家人身邊,就好像卸下了所有壓在她肩上的重擔,隻有愛意將她纏繞包圍。
回家的車程上,媽媽關心著她在學校過得如何,她則關心著弟弟在學校的成績如何。
四人就著家長裡短的話題,嘻嘻哈哈地聊了一路。
晚上爸媽帶葉晴和弟弟葉雨一起去外麵的餐廳吃了頓飯,當作是為葉晴接風洗塵。
等吃完飯,到家,一切整理好的時候,已經快晚上八點了。
葉晴癱在床上,拿著手機,想著不知道宋文譯到家了沒。
“我到家了,你到家了嗎?”她依然沒能忍住,想問出口的話憋在心裡就很難受。
“到了,很早就到了。”宋文譯回過信息來。
葉晴翻了個身,趴在了床上。
點開宋文譯的朋友圈,有一條今天早上發的內容,是在機場的停機坪上從飛機窗外望出去的照片,照片裡有一架南方航空的客機,正連著登機橋候客中。
配文也是一個飛機的Emoji表情。
算了,洗澡睡覺。
一天天過去,年味越來越重。
不斷的也有高中同學相約出去玩,以及慢慢開始去親近的親戚家吃團圓飯。
熟悉的地方和人事物,逐漸喚回了葉晴在H城時所不曾有過的歸屬感。
宋文譯沒有一次再主動找過她,她也不願再主動找他。
1月20日,大寒。
宋文譯更新了朋友圈動態,分享了一首歌——陳奕迅的《落花流水》。
葉晴像撿到寶貝一樣,在音樂平台上反反複複地聽這首歌,在評論區翻閱著他人的評論。
初見歌名時,她隻能想到“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她以為他在追憶自己的戀情。
事實上也確實是這樣。
這一天,是宋文譯和前女友徹底說開,正式向這段感情告彆的日子。
“這趟旅行若算開心,亦是無負這一生。”
既然她決定離開,那他也便尊重。
葉晴看著評論區裡的熱評:
“無法和喜歡的人在一起,其實是人生的常態。”
“本來就不同路,是我太想和你一起走。”
葉晴猜測,這句句都可能是在描述宋文譯和他的感情。
同時,這句句也都是在刻畫她。
自那以後,宋文譯的朋友圈不再是三天可見,改成了一個月可見。
朋友圈背景和頭像也都換了,背景是籃球相關的圖片,頭像是個葉晴不認識的嘻哈歌手。
他的朋友圈也逐漸有了內容。
1月24日,他轉發了一條社區推文,配文“ 為我媽點讚 /點讚 ”
內容是他們社區對一位女士的誌願行為的歌頌。
葉晴像看課文一樣認真地研讀了這篇推文,記錄下推文裡提到的那位阿姨的名字,很白癡地打開了百度搜索。
這一搜,居然真搜到了內容。
找到了一篇同名作者寫的學術論文,以及好幾篇某國企官方號下的稿件。
他的媽媽想必應該很優秀吧。
27日,他發了一張籃球場上的背影合照,他旁邊的男士看起來有些年紀了,但身材仍然較為壯碩。
配文:“老當益壯。”
葉晴笑了笑,真可愛。
她就像一個小粉絲那樣,甘之如飴地關注著他朋友圈裡的一舉一動,試圖找出有關他的所有信息,慢慢將它拚成一個完整的宋文譯。
她悄悄地對自己說,時間會治愈一切。
但有關他的任何信息都能讓她平靜的心湖泛起波瀾。
這段時間,葉晴發朋友圈的頻率也越來越高了。
大到和朋友吃飯,和媽媽一起爬山,小到洗麵奶被弟弟偷偷用了,東西落在學校沒帶回來。
點點滴滴,她都以詼諧的口吻記錄在了朋友圈裡,當然,大部分內容都是僅你可見。
因為宋文譯,好像會給她的每一條朋友圈點讚。
她就靠著朋友圈裡分享的生活,和偶爾的點讚,單方麵地維係著和他的聯係。
期盼著有一天自己不再有這樣的執念。
期盼著舊曆新年的到來,等待著燃放的煙花爆竹帶走她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