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身曲阜孔氏,爹爹為我取名瑛璐,望我如無暇美玉難掩光芒。十四歲時以大理寺少卿之女的身份入宮待選,彼時與我一同入選的有步軍佐領之女楊婷詠,她比我年長四歲,樣貌猶在我之上,在待選秀女中很是出挑,我私心裡也認為她應是太子妃的上上人選。
待到選秀的那一日,我才真正第一次見到那時還是太子的皇上,他英武俊朗,相貌堂堂,我的目光無意中與他的目光相遇,我頓時羞紅了臉低下頭去,沒看見他眼底的笑意。女官端來代表不同身份的信物,秀女們的目光都落在那一柄玉如意上,它的主人將是太子妃,未來甚至能成為國母。他雙手捧起玉如意,徑直走向我,在我麵前停下,我竟一時愣住,直到他輕喚了我一聲,我才反應過來,忙接過玉如意行禮謝恩,心中雀躍不已。
消息傳回家中,爹娘十分高興,家中姐妹豔羨不已,族中的族親不住地讚我是極有福氣的,各家來慶賀送禮的幾乎要將門檻踏破。過了不久,宮中賜下教習嬤嬤教我規矩,又有女官來為我量尺寸裁製嫁衣,無數聘禮與賞賜如流水般送入孔府,孔家一時顯赫。待到大婚前,最後一次試穿嫁衣時,看著鏡中的人,竟有些不真實,我即將嫁入潛邸,即將成為他的妻子,耳邊女官的吉祥話不斷,我的喜悅藏也藏不住。
大婚當日,十裡紅妝,京中眾人同歡。一朝嫁作天家媳,從此深宮鎖佳人。拜彆父母一時難舍,此後便是先君臣後親人。由禮官引路登轎,四處鑼鼓喧天熱鬨非凡,漸漸喜悅與緊張衝去了憂傷。吵鬨聲漸稀,轎輦停在宮門外。我扶著禮官的手走出來,他就站在我麵前,麵帶微笑,向我伸出手,我的嘴角不自覺上揚,卻還是守著禮儀慢慢走向他。我們並肩走上大殿,隨著禮官唱禮,我與他一同行禮,夫妻對拜時,我悄悄看向他,不料他也在看我,我們相識一笑,隨後深深拜下。
他待我很好,時時事事以我為重,雖後來楊婷詠與內閣學士之女周婭分彆嫁入東宮為良娣與良媛,他也向皇後請求,在我有孕前,旁的妾侍先服避子湯,母親聽聞甚是感動,入宮看望我時不住口地讚他。
後來,先皇駕崩,太子繼位新君,我受封為皇後,楊婷詠為瑤昭儀,周婭為韻貴人。可喜的是,出了孝期後,我便診出喜脈,皇上賜字淑和,楊婷詠與周婭隨後也有了身孕,皇上寬慰我,無論是男是女他都會喜歡,可我知道他是盼著我先生下嫡長子,好讓我站穩腳跟。
幾個月後,我生下長女華芸,他抱著女兒甚是歡喜,我的一點點遺憾也被這歡喜衝淡了。隨後,瑤昭儀與韻良媛分彆誕下皇長子期生與皇次子期家,看著與精致可愛的女兒不同的男嬰,那一點苦澀又湧上心頭。太後見我心緒不佳,同我說道先開花後結果,皇上是明白人,自是以嫡子為重的,沒有人能越過我去。我本不是心胸狹隘之人,不知為何在這事上,卻總繞不過去。
皇上登基後第一次選秀,太後非常重視,每日請安都要詢問我選秀的事宜。一日日過去,選秀將至,我的情緒便愈加飄忽不定,有時竟因一些小事便對服侍的人發脾氣,皇上以為我是因為選秀之事過於操勞便常來陪伴我,但其實我也說不上來是什麼緣由,我該知道他是帝王,永遠不可能隻屬於我一個人,從前如此,未來宮中的人也隻會更多。可我每每想到這些總會心口泛酸,我能做好一個皇後的本分,寬容對待後宮眾人,給他一個安寧的後宮,可我騙不了自己啊!
選秀那日,我坐在上首,看著下頭各色的官家女子,鮮豔明媚,麵上的笑容依舊,心中的不安卻愈加強烈,餘光偷看皇上的神色,隻見他低著頭盤著手中的佛珠,眉頭微蹙,似乎並沒有心儀的,我才稍稍安心些。最後,還是太後發話,皇上才選了健銳營長家的千金向春霏,封為貴人,賜字畫。
新晉的貴人入宮後不久,我便又診出喜脈,皇上望著我未顯懷的小腹,喜上眉梢,早早為還未降生的皇兒擬定了名字。長女華芸也歡喜得很,手舞足蹈描繪著想要一個怎樣的弟弟妹妹,童言童語,甚是可愛,我也不自覺在幻想孩子的模樣,之前的那點焦慮不安如今不再困擾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