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門庭落春冷話謝府 ……(2 / 2)

虛夢令.春歸 搖擺的楓 5547 字 11個月前

程杏月聽罷,露出笑意,對程鄭氏道:“今日哥哥們到前院念書,我們這些姑娘們怎麼倒給落下了?”

程鄭氏笑道:“讓你們這些姑娘們再鬆快一天有甚不好。當初我在念書學針鑿的時候,可是想著能拖一天是一天,你倒好!還想用功折桂不成。”

程杏月在上一世的時候就是學渣,這輩子剛出生的時候,雖知道投胎到了富貴人家,但卻不知這輩子的性彆,當穩婆報喜說是“弄瓦之喜”的時候,程杏月還悄悄的鬆了口氣,畢竟科舉進士可不是隻靠勤奮就能考中的。

程杏月說道:“我雖不用蟾宮折桂,但好歹也是您的閨女不是,若太差豈不讓人笑話。”

程鄭氏笑眯眯的應道:“我家杏月是最孝順不過的,既然如此,正好我這裡裁衣還剩下一塊布料,給你拿去,我也沒甚要求,就繡朵兒你院裡的丹桂花吧。”

在程杏月出生後的兩天,程杏月就弄清楚了她這輩子所投生乃是個架空朝代,朝代名為齊,國姓嶽。而程杏月所在的程家,曾列居侯爵,傳三代,至四代時,皇帝收回爵位,而將原先賞賜的侯府直接落戶到了程家。

程杏月的祖父程寒全字秉德,進士出身,曾官至禮部尚書,其長子名至庸字善遊,同樣進士出身,現任正四品通政司左通政,在皇帝授予官位的次日,程秉德便呈上了致仕的折子,兩月後,皇帝準許,封程秉德為正一品光祿大夫。

程家雖沒有了爵位,但卻出了一位宮妃,那就是程秉德胞姐程太妃,程太妃在閨閣時以善琴而傳名於閨,後入宮為妃,封淑妃,誕一子,在十三歲時被封為靖王,皇帝駕崩後,新帝登基,程太妃便出宮入住靖王府。

程秉德的夫人程林氏,出身武將世家,現任林家家主是程林氏的胞兄,被皇帝封為正一品驃騎將軍,現鎮守定安府石安鎮。程秉德深知“水滿溢,月滿虧”的謹言,在為程善遊聘媳時便聘了豐通縣耕讀世家鄭家長女為媳,其次子程江沅的媳婦則聘的是在隻有虛職的永興伯二房次女何氏。

程家並無族學,隻在前院開設學堂,以供程家小主子們念書知禮。而程家的四位姑娘,因年齡不一,現如今大姑娘程玉瑩跟二姑娘程玉芳已經學到廚藝中饋,而三姑娘程玉蓉與四姑娘程杏月則還在念書啟蒙、針鑿入門的階段。

臨近晌午,來往九思堂回話的人便逐漸多了起來,程杏月讓小丫頭伺候自己穿好鞋,便悄悄的離開了,剛出了正房屋門,就見惜秋正蹲在水缸處低著頭不知在看些甚麼?程杏月踮著腳尖兒,然後猛拍了惜秋後背,道:“看甚麼哩?這麼入迷。”

惜秋膽子極大,聽是程杏月的聲音,便站起來,撅著嘴兒委屈道:“青燕姐姐說我沒跟著姑娘,將我訓斥了一頓。”

程杏月笑道:“待會我去跟她說,是我讓你去見你娘的。”然後又問道:“這才多會兒?你怎麼不跟你娘再多待一會兒。”

在程杏月跟前伺候的大丫頭有兩人,一個名喚青燕,比程杏月年長五歲,是程府家生子,一家人都在城外看莊子,另一個就是惜秋,比程杏月年長一歲,惜秋不是程府的家生子,是程鄭氏帶著程杏月到城外寺廟聽經上香時,偶然遇到正在村口玩鬨的當時還叫三妞的惜秋,程杏月雖然在上輩子是個成年人,但內心卻一直都住著童真。

見當時的三妞玩的臉上都是笑意,程杏月便忍不住在程鄭氏不在的時候跑過去跟三妞玩在了一起,且程杏月還帶著三妞一起玩她所沒有玩兒過的遊戲,兩人玩兒的儘興,等程鄭氏出來要離開時,三妞卻鬨著要跟程杏月一起回家。

程鄭氏細看三妞雖膚色略黑,但生的清秀,又知她出身良家,家中父母俱全,更要緊的是程杏月與三妞能玩兒到一起,且聽看顧的媽媽說三妞還時不時的照顧著程杏月,程鄭氏便起了心思。

一行人便轉道去了三妞的家中,三妞父親姓柳,家中種著幾畝田,三妞親娘也會些針鑿手藝,日子雖不富裕,但每天也能勉強吃飽養活了八個孩子。柳家父母在聽到程鄭氏的來意後,是又心動又猶豫,三妞可不知父母的心思,一門心思的圍在程杏月跟前,將往日私存的物件兒、吃食都拿了出來,程杏月也不嫌棄的同玩、同吃,程鄭氏也沒阻止。就這樣,剛剛還是柳家的三妞,次日一過,便成了京都尚書府程家的惜秋。

惜秋跟著程杏月回到跨院兒,惜秋繼續說道:“家中現如今寬裕許多,又帶著哥哥們開了幾畝田,現如今也有收益了。多了,我娘還送了許多自家中的新鮮蔬菜,說不值錢讓姑娘,太太嘗嘗鮮兒。”

話音剛落,就見青燕站在台階兒上正擺弄已結花苞的迎春花兒,程杏月說道:“這花兒擺來挪去的真真無趣兒的緊,偏偏你拿著倒跟個寶貝似的。”惜秋也不喜花兒,聽罷,便跟著點頭。

青燕笑道:“這花兒也不用姑娘親自侍弄,萬事有我呢。”又說道:“剛剛三姑娘院裡的小丫頭紅香過來說,下午三姑娘要來找姑娘玩兒,讓姑娘千萬要等著她。”

待用過午膳,程杏月坐在東次間矮榻上,窗外的丹桂還未出芽,惜秋站在東廂屋門口,將手中的兩層食盒遞給前來的小丫頭,青燕則在堂屋擺弄著八寶閣上的擺件兒。

忽地,一隻喜鵲落在枝頭,程杏月睜著有些乏困的雙眼看的入迷,惜秋打著飽嗝兒進來,見程杏月對著窗外看喜鵲,便笑道:“喜鵲登枝報喜來,是個好兆頭。”又見程杏月困的眯瞪,便道:“三姑娘可真是放下饅頭就撿西瓜,也不知有甚急事來找姑娘。”

青燕這會兒子拿著一隻天青色的碗進來,放到盒子裡,鎖進櫃中,笑道:“你又不是不知道三姑娘的脾性,看史書都能被裡麵的奸臣所氣,更何況,這次能從年前忍到年後,也實屬不易。”

惜秋坐在腳踏上,雙手捧臉,道:“可惜自年前我回家後到今兒早我還沒見過唐姨娘長的甚麼模樣哩?”

程杏月倒是見過,也記得,隻是她不願說,隻是問道:“忘了問你,你不是剛從家裡回來,怎麼你娘又來找你?”

惜秋笑道:“我娘進城賣糧,說過幾日要請媒婆為我哥說媒。我還想著將私房拿出來,但我娘說,如今我也是有差事的人了,隻要每月往家中交四成錢也就是了,其餘的讓我存著。”

程杏月笑道:“你娘說的沒錯,咱們姑娘家,往後不知所嫁何人,作為最重要的傍身之物,狠是該自己存些才是。”

青燕‘撲哧’笑道:“姑娘,惜秋的話可當不得真。她是甚麼出身,姑娘是甚麼出身。”

程杏月沒法兒跟她們說,她們家姑娘還保持著上輩子的小市民思想。忽地又想起一事,道:“娘讓我繡朵兒丹桂花,我記得二姐姐那有花樣子,青燕姐姐,你遣人去二姐姐那裡問問,若她們不用,就先借咱們使使。對了,二姐姐喜歡吃桔子,咱這裡還剩下許多,撿幾個好的給二姐姐送去。”

青燕轉頭出去,站在房廊下對正在提水的紅棗道:“待會你過來把紅漆蓮花紋木盒裡放的桔子送到二姑娘那裡,就說我們姑娘借丹桂花花樣子使使,若她們用著,隻將盒子拿回來便是了。”

青燕剛吩咐好紅棗,準備去撿桔子,就見程玉蓉過來了,笑道:“三姑娘可算是來了,我們姑娘在屋裡等著哩。”

程玉蓉的臉蛋兒紅中發皴且眼皮發腫,見是青燕,無力中帶笑,道:“青燕姐姐。”

進到東次間,惜秋到堂屋倒茶,返回東次間將茶盅放下後,便退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