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完飯,李青禾又到後院去看看兔子,這兔子一天看四百回,因為小雞也要看四百回。小兔子也大了,籠子有點小,兔子們擁擠著,再長大些,母兔子很有可能會踩著小兔子,現在就該分籠了。
必須要編個大一點的籠子,小雞也要長大了,需要新的雞籠,家裡的籬笆也有些破舊,該重新修理一下……這麼一想,需要好多竹條。
屋後有一大片竹林,原料不愁,李青禾拿著砍刀往竹林走去,砍了幾根竹子拖回小院,破開竹子,劈成四分,用刀刮了刮毛刺,竹條平鋪在地上開始編織籠底。
怕手被劃傷,李青禾還拿舊衣服把手包住。
耗費了一下午,編織出三個竹籠。李青禾看著成果,自覺滿意。
兔子籠裡鋪滿乾草,不僅可以保暖,還可以做吃食,把兔子們挪窩到這個大的籠子裡。小雞現在還小,但還是把它們分成兩撥放進鋪滿稻草的竹籠。
田裡的秧苗過人膝蓋高,魚蝦也長大個頭。
五月中旬,李青禾家又迎來了一個新家夥:一隻活潑可愛的小狼狗。李青禾從看到這胖乎乎的小狗崽,就喜歡極了。抱在懷裡不撒手,煮米糊給它吃。
現在狗崽太小,李青禾不放心把它放在外麵,就把窩建在自己屋裡,在角落那裡放了件不要的棉衣服,還鋪了很多稻草。
小狗調皮好動,用乳牙去磨李青禾家的櫃子,或者叼著窩裡的稻草到處跑,弄得一地都是,李青禾狠下心來教訓了它一次,倒也學乖了。
日子是一天天過去,李青禾覺得自己倒是很適應現在的生活,慢慢的融入這個時代,融入這個鄉村,李青禾沒什麼大誌向,加上這邊文化不同,自己也不是什麼學霸型人物,就一開始都沒想過去當官做學問,隻想好好守著自己這一畝三分地,守著自己那一隻小狗。
七月下旬,稻香秫熟,阡陌縱橫,金燦燦一片。日頭火熱,農家漢子也都在田裡熱火朝天,婦人做好飯食喊稚子送去田裡,有些人手不夠,老弱婦孺都上田,這是種田人一年中最重要的幾件事情,乾好了一年收成都好。
李青禾自己田地不多,一個人也能乾完,這幾天天色好,也不用著急。
狼狗長大了,雖然還在幼年時期,但也有李青禾小腿高,非常粘李青禾,很調皮,李青禾也不慣著它,一犯錯就拿鞋打它屁股,它非常聰明,一看李青禾拿鞋,就躺下露出肚皮嚶嚶叫。但次數多了,李青禾也不可憐它,抽起鞋就往它屁股上招呼。
真正不能做的事兒它也不會做,它知道自己找廁所,不能在屋內大小便,不能把雞咬傷,不能破壞菜地……這都是小狼狗在一次又一次的挨打中學會的。
李青禾不會起名字,它皮毛有點灰,就小灰小灰的叫它。
雞大了,李青禾會時不時會把它們放到後山去跑,自己找吃食。李青禾不忙就帶著小狼狗去看著,到最後,小狼狗都能單獨一個去看雞了。
李青禾算著日子,還有一個月,母雞就能下雞蛋了。到時候每天都有雞蛋吃。
李青禾又買了幾窩兔子,和那窩野兔分開養,怕它們打架。家裡養的東西多了,家禽的用地也要大些,不然家禽擠在一起,很容易生病。李青禾去找村長把屋後的地也買了下來,農村的非耕地用地很便宜,在李青禾的預算範圍內就把地給全價買下,比現在買房子便宜多了。
李青禾今年的水稻和魚、蝦養得都很成功,水稻粒粒飽滿,魚蝦個頭肥美,裝了三大框,把村民都驚了,村長李有德都來詢問這個養殖的方法,若是村民都能這麼做,那可以掙不少錢。
李青禾也不藏私,畢竟又不是他自己想出來的辦法,而且能造福村民,何樂而不為呢?村民對他也都好,他也願意回報大家。
於是等下一季種水稻時,大家都想試試這個稻田養魚技術。
這兩天趕忙把水稻收了,穀子拿到曬穀場去曬,然後又要開始泡田,泡了兩天,就又要育晚秧苗。這裡水稻一年兩熟,這七月得趕著忙了,忙好了一年收成就好,忙差了收成不好。
李青禾今年畢竟是第一次種,沒啥經驗,很多事情都是根據原身的記憶和看見村民們做什麼,就跟著做。但田是良田,也沒大差。
這一季收的米就能夠下半年吃,而且還有晚稻,如果按這個收成來看,晚稻的收成應該也不差,到明年早稻成熟前都可以吃飽。
李青禾這兩天日頭底下曬著,再加上來這幾個月來,他基本都是背朝黃天麵朝土,一步一步把糧食種出來的,陽光曬了不少,自己皮膚不說多黑,也是小麥色,身體健壯了不少,身高也長了一大截。李青禾看了很是滿意,一直沒練起來的腹肌也在這幾個月的勞作中有了:還是六塊的誒!
這幾天李累了,青禾回家都是倒頭就睡,睡到第二天起來。李青禾不太會烙餅子,但根據大河嫂的經驗傳授,現在的餅子一絕,晚上烙一鍋,早上起來熱一熱就能吃,方便許多,就粥吃也是一大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