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章 小魚乾(1 / 2)

果然不出所料,不到半日,小河溝裡就擠滿了人,大家都是來捉泥鰍和撿河蚌的。

幸好她們搶先一步,上午就捉到了許多泥鰍和河蚌,她們也不打算繼續來小河溝紮堆了。

捉到的泥鰍和河蚌加起來至少也有兩百多斤,夠她們忙活好一陣了。

河蚌處理起來十分簡單,用刀先將蚌殼撬開,摳出裡麵蚌肉,再將多餘的內臟全部剔除,隨後用刀片刮去蚌肉上的腐質,反複用清水洗乾淨。

緊接著趙氏用菜刀將雪白的蚌肉切成條,再加入鹽巴醃製一個時辰後,放到太陽底下攤開晾曬,直到蚌肉徹底乾透後,就可以保存起來了。

而泥鰍相對就要麻煩些了。

慧娘她們將泥鰍倒入清水裡,吐了兩日沙後,才開始慢慢處理。

泥鰍太滑溜了,又愛活蹦亂跳,一不注意就從手中蹦到了地上,滾得滿身都是土。

為了快速處理完這麼多泥鰍,她們隻好選擇浪費一些鹽巴,先將泥鰍殺死後了再處理。

將泥鰍倒入大木桶中,撒上一些鹽巴,再蓋上蓋子,不到一炷香的功夫,裡麵的泥鰍全都不動了。

此時再拿出來用剪刀剪開泥鰍的肚子,刨去裡麵的內臟就容易多了。

眾人忙活了好幾個時辰,才將泥鰍處理乾淨。

這還不算完,為了壓住泥鰍的腥味,還要在裡麵加入鹽巴、花椒、蔥薑等調料進行醃製,最後才放入簸箕裡曬乾。

曬得時候還需要注意泥鰍和蚌肉因為本身的腥味,容易招來蚊蟲,為此阿爹還特意找來許多艾草、大蒜掛在四周,不過效果甚微,還是需要人時不時驅趕才行。

慧娘這幾日光帶著虎子在家忙活這事了,也沒空進山繼續找其它食物。

還好忙活了好幾日,可算將泥鰍和蚌肉曬乾了。

曬乾了的蚌肉直接大縮水,幾個簸箕收攏起來也隻有一小袋。

以後吃之前,再用水泡發即可,倒也十分方便。

慧娘一時好奇沒忍住嘗了嘗泥鰍乾,雖然還是有點土腥味,不過味道已經算不錯了,鹹香味十足,再用辣子熗炒,便是一道不錯的下酒菜了。

瞧著山洞裡又多了兩樣食物,慧娘覺得再麻煩也值得了。

處理完這些,慧娘可不會就此停下,這不,她又盯上了村裡小河裡的魚了。

這幾日洗衣服時她也發現了,河裡有很多小魚,個頭不大,數量卻很多,但十分靈活,不等手伸進水裡,一下子就躥進水草裡了,沒法用手捉住。

這也難怪青河天天想下河捉魚了,成群結隊的小魚,看得見卻捉不到,心裡可不就一直癢癢嘛。

不過卻很少見大人來捉魚,來的大都是一群孩子。

問了大姨才知道,山裡人嫌魚小刺又多,沒幾口嚼頭,還十分難捉,費那功夫還不如進山打獵來得劃算。

現在倒是便宜慧娘了,既然大家瞧不上,那她就不客氣了。

慧娘先帶著虎子去地裡挖了一些地龍,裝了滿滿兩個竹筒才停手。

找出之前捉泥鰍用的須簍,挑了五個帶上。

在小河的中下遊位置,順著水流的方向,慧娘分彆將裝有地龍的須簍放入水中。

小河的水流比小河溝的急多了,這次不能用石頭固定,慧娘選擇將麻繩拴在河邊的樹枝上,這樣就不會順著水流被衝走了。

“慧娘,這魚做出來苦的很,可不好吃呢。”一個大娘瞧見她們在捉魚,好心提醒到。